许旭曼
石家庄职工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前来看,公司法课程并非所有院校都会开设,即使开设大部分也是当做选修课程,甚少将其作为主修课程。然而,公司法课程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并与商法相契合,是经济学的基础。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公司法已经纳入法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还被调整成商法学的主要组成课程之一。综观各大高校的公司法课程授课模式,多以案例教学模式开展。公司法课程讲授不仅面向法学院,还面向全校,是国际商法学的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法课程中的应用,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实效,值得广泛推广。接下来就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法课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早在1920年,案例教学法就被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应用。当时商学院通过搜集典型商业管理案例,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设置几个典型商业问题,让学生们结组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颇有成效。案例教学法虽然在哈佛商学院运用颇为成功,但是当时并未及时推广。直到1980年,案例教学法才被卡内基小组在《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报告中力荐。而我国教育界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就是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来获取想要的管理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等。案例教学法更多的应用在开发分析、能力评估、综合研究等高等教学中。需要掌握这些技能的多为管理人员、专业人士,通过分析案例,不仅能够提升其分析、解读的能力,还能够强化其承担风险的能力。[1]为确保案例教学法能够发挥其效用,教学者则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能够提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从而使其在进行面对面讨论的时候,能够充分论述观点。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就是学生应当是自愿去分析案例,在与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能够坚持立场。
1.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将知识点全部告诉学生,学生只需要记忆、理解、运用就行,然而由于社会变化速度远远超过教育改革速度,以至于许多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社会上早已被淘汰,以至于学生费尽时间与心力学到的知识不甚实用,使学生对于学习兴趣不足。然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侧重于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已有的案例,去发现、思考、创造,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学习的魅力。案例教学的中阶段位,需要每个学生就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分析他人观点的不足与长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经验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还能看到他们的长处,学习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起到激励后进的效果。一两次的知识水平不足尚可原谅,一旦长期落后,则激励着其不断向上,努力超越,进而刻苦自持。
2.注重能力的提升
专业人员、法律人员都明白储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不如拥有丰富的实践能力。法律自身也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效益为首要的,因此,学生只是一味学习书本中法律知识,背诵法律条款,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运用,则会对自身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其进入了公司也难以受益。案例教学法则是为法律专业及步入社会的学生产生,而不断发展的。
3.强化双向交流
日常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对于听课效率、质量,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有所了解,并且所学内容都是书本上固守成规的知识点。而案例教学法则是让学生首先阅读案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法律条款来对案例展开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则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学生在获取大量相关专业知识后,需要通过严谨的论证、缜密的思考、完整的论断来解决案例的问题。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制定方案的能力,是一种能力的提升。[2]由于学生的答案,并非唯一,也并非静态,在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与教师都能双向思考,加深双向交流,从而实现双向增长。
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公司法课程中,则是首先由教师选择公司法课程中的典型特色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学生则通过网上查找相关法律条款来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课上的时候,学生则通过小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剖析与研究,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了解法律的规则,掌握法律的内容,获知法律的形成与发展,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方案能够将学生学习《公司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宽了学生们学习的思路,教学效果相当显著。案例教学法在美国这种法治国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初具成效,被广泛应用在职业教育中。
公司法课程虽然教授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但是其目标在于应用与实践,这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重要领域,所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公司法课程中有着积极意义。接下来就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公司法课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公司法课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主题,再从网络中、视频中搜集大量与之相关的案例,以确保教学效果。在寻找案例、确认案例的时候,教学要对案例解读的难易程度进行解读,在刚开始讲解公司法课程内容的时候,尽量选择简单的、常见的案例,例如:和法人、业务等相关的案例。选定简单轻松的案例后,学生则可以在其能力范围内对案例进行解读。教师选择合适案例之后,还应对其内容是否存在局限性、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支持进行分析,并将其加以整理记录,最后联系相关法律知识,思考如何进行引导、解析。这一记录可以用作教学对比,对比分析学生思路,并及时调整。
教师选定案例后需要对其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主要为背景资料,《公司法》的形成过程,《公司法》理论的对比,《公司法》案例判决过程、推理过程以及评价过程。例如:我国《公司法》制定、形成的过程,需要国家对公司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进行严谨思考,在制定具体法律条文的时候,需要对具体的法律条文进行取舍。我国公司经历了股份制到现代企业制的改革,董事责任制度的发展历史等。[3]因此,选定的案例能够衍生出这些概念的解读,并对相关公司法律制度进行推理与论证,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分析案例的时候,能够对《公司法》的历史发展、重要条款,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于学生尚未参加工作,对于公司接触甚少,因此在讲解公司法课程的时候难度甚高,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公司法课程中,学生难以仅靠自己实力来完成案例分析任务,难以搜集全面的资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教学效果,会将本班中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小组配合解决案例问题,解读案例中的法律条例。小组通过共同完成案例,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学习成效。由此可见,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应当妥善安排,确保所有小组的整体实力相差无几,让所有学生优势互补,此处所说的优势,并非掌握的法律知识,而是获取知识、总结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一旦分组之后,就可以让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法课程应用更为完善。
教师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某个公司发展整个过程,根据课程内容,布置预习任务,将案例内容上传到微课堂中,让学生自行研究案例内容。由于教师将学生已经分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案例内容分工研究,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对案例有一个全面了解。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先让每个小组将案例分析中存在的争议提出来,再根据争议阐述小组的见解。还可以派出不同学生来代表案例中的当事人,进行课堂庭审,教师则可以利用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回答,从而使其对公司规则有新的认识,将新见识引用到新的案件分析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公司法课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学生想要说服其他当事人与“法官”,则需要充分整理法律资料,了解事件的过程、分析案件的细节,知道相关法律规则,并按照老师设定的问题,组织语言,形成不同观点与见解。[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与助推作用,并不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在解读案件的时候,一旦出现重大、明显失误,教师则可以运用问题,将其引导到正确的分析思路上。虽然这种案例教学法,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还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解题思路,分析其讲述的内容和案例内容关系是否密切,从而确保案例课堂讨论的准确性。
反思复盘也是对所学法律知识的升华,案例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度思考的过程。在解读案例的时候,分析法律法规与公司制度、法理之间的联系,研究法律在公司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限制以及难点。思考案例中未被关注的法律问题,了解法律规则之间存在的隐性关系,并思考法律制定的规则与初心等。当课堂案例教学结束后,学生们对案例中的内容进行反复琢磨,认真复盘,是一个知识吸收的过程,能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发现《公司法》中规则存在的不足、不平衡、不延展等,使其对法律制度更为了解,从而产生修正思想。
教师在《公司法》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来说明《公司法》中潜在的抽象知识,并告诉学生《公司法》应用于生活中的作用,对公司起到的制约与保护,对公司中工作人员的约束与保护。[5]例如:《公司法》中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分公司是没有独立的财务、独立的法人的,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也会对分公司采取相应的制度约束,保证其能够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开展工作。通过案例,学生可以对我国《公司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不同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学生小组讨论案例的时候,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对公司中法律问题与制定关系的认知。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并非只讲案例,而是对案例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还会分组讨论法律知识以及见解,三者相互依附,相互支撑。在教学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在教学安排中,还会有不同的侧重,达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相比传统教学,教师讲《公司法》条款,学生在下面记录知识重点,对《公司法》没有深刻的认知,对于实际应用也知之甚少。案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还会根据学生之间讨论的效果,安排不同的讲解重点,更具灵活性。
近些年来,公司法课程应用案例教学已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并非照搬他人方法,而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法律法规、学生特点探索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然而,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依然有待提高与完善的地方。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公司法课程中,不仅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挑战,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对自身的重新审视,对自身法律水平、讲解能力、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案例教学法并非完全将课堂放手给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变换角色,由讲述者的角色变成协调人的角色。因此,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小组讨论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予以纠正。科学把握课堂讨论节奏及动态。[6]每个小组探讨的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还应根据学生讨论的问题对课堂解答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时候,需要教师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不仅能够解答为学生预设的问题,还能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所有的学生因其学习能力不同,小组讨论活跃程度也有所区别,因此在引导的时候也要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有学生被动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小组内学生擅长的方面存在漏洞,可能存在大多数都擅长搜集信息,整理归纳信息的学生则较少,以至于合作过程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当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加强不足方面的锻炼,从而实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够深度参与,相互配合,达到齐心合力、共同探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