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福建警察学院警察战术系,福建 福州 350007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网民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而很多人民群众特别是“80后”“90后”更是将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作为首选信息源[1]。作为自媒体时代催生的宠儿,新媒体正极大地改变着舆论生成演变方式和思想文化生态,并进而对公安执法发展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权力从它的产生之时便带着扩张性,所以为了约束它,就要求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好也更加方便地使它得到了约束,从而对公安机关现场执法产生正面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安内部的自我监督,另一个则是来自公众的社会舆论监督。后者产生的影响更大,特别是自媒体独具的便捷、互动特性,其镜头下的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所隐藏的问题一览无余,公众则通过自媒体进行反馈,从而在执法上得到了监督,也保障了公众的监督权的正常实施。针对路人拍摄民警的现场执法过程,公安部门表示如果发现有记者或者群众在拍摄民警的执法活动,在其行为不影响正常执法不影响现场秩序的前提下,一般对其拍摄行为不予干涉,但要注意执法行为的规范,使用法言法语。可以看出,只有民警在镜头下执法,习惯在镜头下执法,接受人民和社会的监督,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并且提高警察正面形象和群众满意度。
目前,中国网民总数高达8.29亿,占到全国总人口数量约60%[2],人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媒介”。更何况一些媒体、平台出于商业目的的需要,为吸引眼球而提高自身关注度,对执法热点进行炒作,从而使舆论监督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异化,更甚者,将涉警类舆情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平台体现出更加互动、开放、自由的特征,人们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评论、倾述需求、寻找共鸣。公安机关作为执法部门与群众接触最为紧密和广泛,因此各种行为也在网络和媒体中被逐渐放大,尤其是涉警类舆情始终是社会讨论的热点。同时,部分网络平台借此机会对有关涉警信息大肆宣传,刻意利用抓人眼球的词汇在网络上营造对公安机关产生负面影响的舆论,引起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也对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造成极大影响。
在自媒体的影响下,媒体不再是官方独有的话语权,它让公众也具有同样社会音量。且民众的自由表达给公安机关带来了话语权危机。公安工作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公权与私权相互斗争的特殊局面,公众群体尤其关注公安机关工作情况,网络新闻媒体也将涉警舆情作为新闻资源挖掘的重点对象,通过公安机关工作情况吸引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一旦媒体收集到执法不公、违法违纪等诸如此类涉警类负面信息,会立即在各种网络平台快速传播,同时随着报纸、广播等等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导致涉警类舆情在不同的媒体阵地出现了“片连片”传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在社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最终使得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出现被动局面。
现场执法过程是涉及双方当事人的权益的过程,其中必有一方的权益受损,这中间掺杂警民之间的矛盾及其转化,此时人文关怀在执法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若缺少人文关怀,势必造成警民矛盾激化和升级。如2017年发生在某地的“民警执法绊摔怀抱幼童妇女”事件中,民警在查纠交通违停车辆期间,出现女车主怀抱幼童暴力阻挠民警执法的行为。当民警受到女车主不停的手部推搡时,民警下意识推开女车主,此时由于未考虑到女车主怀抱幼童的实际情况,造成女车主和幼童摔落在地。随后,某地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将此事件进行公告,指出该民警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不当[3]。与此同时,该事件引起公众争议“警察现场执法是否需要人文关怀”,若当时民警能够充分冷静、理智,先将女子与怀中的孩子分离,再进行执法,就能够完全避免这场舆论纷争,同时也起到了执法人文关怀的作用,说不定又是一起“教科书式执法”案例。
警察的“消极执法”大部分表现在执法现场极大限度的忍让克制违法、抗法行为,不敢根据法律法规采用强制手段进行严格执法[4]。这种执法情况究其原因是许多新警上岗不久,执法经验不足、对文明执法有所误解、迫于执法环境的各种压力从而对执法对象一味地忍让。这就使得警察哪怕在有理的情况下,也变成无理了,如果一味地忍让,换来只可能是得寸进尺。反而该立威的时候立威,倒能使得执法更为简单高效。
在引导和处理涉警舆情的过程中,需要不同警种、部门等之间的协同合作,这是提升处置效果的关键。现阶段,基层公安机关在引导和处理涉警舆情时由于相关协作机制尚不完备,并未明确划分各个队伍、机关科室的具体职责,尤其是宣传部门和基层执法单位之间仍然缺乏有效的快速协同合作机制,在引导和处理涉警舆情期间普遍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因此提升对于涉警舆情的应对能力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阶段基层公安机关和当地电视台、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之间仍然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相互之间并未建立协同处置机制。
在自媒体时代的环境下,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相比而言,执法环境情况多变且不必多说,更何况各种违法犯罪类型、犯罪手法层出不穷,建立健全规范执法思维的新模式势在必行[5]。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监督方式更为简效。而现场执法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就要建立规范执法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杜绝执法不规范问题产生,减少瑕疵。只有这样才能面对镜头有底气,才可能消除偏见,解决误会,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针对执法民警在现场所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1.转变执法观念。要从稳定的高度认识舆情。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就是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涉警舆情的发生,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诉求、愿望进行了集中表达,一旦公安机关处置失误或者引导不当,网络等媒体就容易借此机会进行负面宣传,产生涉警舆论危机。情况严重时甚至引起民警与群众的矛盾、冲突,这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极其不利。因此,对于涉警舆情公安机关应具有正确的认识,基于稳定高度、政治角度进行审视,不被闲言碎语蒙蔽头脑,稳扎稳打落实引导、宣传、处置等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具体要根据现场情况的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民警在现场进行执法时,必须努力保持冷静和理性,注意个人的执法情绪控制。公安专家石子坚曾说过:现场执法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数学公式,它需要创造性执法;而一个合格的民警,他是要懂得灵活变通,并且能够兼顾到现场的实际执法效果,作出准确判断。
2.推进执法公开。其一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当涉警舆情出现后,需立即启动协同处置机制,与有关宣传部门等进行沟通,借助媒体渠道及时推送官方权威信息,为群众解释事件真相,有意识地对社会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在处置涉警舆情的过程中始终把握话语主动权,预防负面舆论对群众的引导,减少媒体的负面宣传。同时,积极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将事件全部情况向公众进行公布,争取赢得媒体、群众的信任,获得公众理解,一定程度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其二是合理运用网络平台。现阶段,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已相继开通公安便民热线、微博、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和沟通渠道,此举均是处置涉警舆情、引导公众舆论的有效手段。通过在平台内设置话题的方式,全力调控网民、公众的关注点。三是充分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在热点网站、论坛、贴吧内持续不断地发表原创性的帖子,形成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树立一定的网络权威,发表具有客观性、公平公正的回答,解释事件背后的真相,对网友的问题给予积极反馈,逐步减少公众对于公安机关的质疑。
物联网不断扩大,推动全媒体的迅速发展,现阶段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等已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学习中,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传输突破了以往单向传递的限制,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爆炸式的信息时代,对于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媒体格局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也存在更多的困境。所以将危机扼杀于萌芽中和引导舆论已经成为警察及公安机关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对自媒体时代现场执法的环境改善、警民关系的改善、重建公安机关的话语权尤为重要。总体上,警察及公安机关应在和谐理念指引下,促进与媒体的合作交流,引导媒体为公安机关塑造正面形象。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加强警媒双向合作。日常工作中,警方与当地主流媒体应建立有效的对接途径,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宣传、新闻联席等制度,定期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公安机关日常工作情况,获得来自于媒体方面的信任、支持。同时,加强和当地报纸、电视台等媒体的深入合作,定期发表专栏报道,为公众宣传积极的公安声音,为后续引导涉警舆情夯实基础。
2.强化宣传主阵地建设。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网络传播的特性来加强公安宣传建设,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特别是抖音、微博这些媒体存在大量青少年用户,争取“从小”抓起,以更好地维护公安机关正面形象。具体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号发送文章、视频软件上推送小视频等方式,各方面传递公安正能量。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宣传工作,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建立起可靠的形象,消除负面形象,主动掌握自媒体时代宣传的大方向。
3.提高应对危机能力。每当发生舆论时,我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回避。而现在,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媒体澄清事实,从而将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对还在调查过程中的案事件,亦应第一时间告知进度,防止谣言扩散。同时要加强对论坛、贴吧、微博等社交媒体的监督管理,仔细排查发表的涉警信息,快速调动网安、宣传等部门对涉警舆情进行分析、判断,了解舆论发展动向。为杜绝由于工作滞后导致舆情扩散所引起公共关系危机事件,需建立舆论预警机制,对于发现的负面舆论尽早处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执法规范化专项培训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改变其教育方式,着重进行案例分析法、情景应对法、模拟实战法等互动式教育。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更多的在于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引发培训民警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和实战感受自己的执法不规范所导致的危害后果,深刻理解执法规范化意义所在。
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协同处置机制,是引导处置涉警舆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各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合力推动涉警舆情引导处置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强化与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动,一旦出现严重的涉警舆情,需第一时间上报至党委政府,由党委政府提供协助、保障措施,共同处置舆情危机,保持社会稳定。
要不断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涉警舆情权威信息发布工作的规范化,设立专班专人工作机制,一旦发生涉警舆情及时发布信息,快速进行积极舆情引导,预防个别部门发布不准确信息而导致的负面舆论以及二次叠加。另外,当出现新闻媒体歪曲事实等负面新闻报道,公安机关宣传部门需快速应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以更好地维护公安机关正面形象和民警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