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嬉》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法分析

2022-11-22 04:08王苗欣
黄河之声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乐句和弦曲子

王苗欣

一、作曲家简介

朱践耳,从中学时代开始学习钢琴、作曲。一生的作品有一首管弦乐曲《节日序曲》、一首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两部弦乐四重奏、双簧管与钢琴合奏的《春天的歌》、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序曲第一号“告诉你”》、《序曲第二号“流水”》等、无伴奏的合唱套曲《绿油油的水乡》、独唱曲分别是《远航》和《清晰的记忆》,电影创作音乐:《和平万岁》、《龙须沟》、《伟大的土地改革》,以及影片配乐《烈火中永生》等。歌曲有《打得好》、《接过雷锋的枪》、《清晰的记忆》等、交响合唱曲《英雄的诗篇》,以及交响幻想曲、交响组曲《黔岭素描》、管弦乐音诗《纳西一奇》、《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等。

二、钢琴曲《童嬉》的作品简介

(一)钢琴曲《童嬉》创作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文化是朱践耳先生音乐创作的源泉。朱先生音乐生涯中在苏联留学五年,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方面师从巴拉萨年老师。巴拉萨年是塔吉克人,创作上非常善于对本民族的风格保持和发扬,所以在朱践耳作曲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巴萨年老师的思想观念,一直在致力于怎样在创作中保持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有新的音乐特点。朱践耳先生其创作体裁涉猎广泛。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是他于1992年创作完成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童嬉》是朱践耳先生在1992年时创作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中的第三首,其余四首分别是布依族的《花之舞》、坂族的《哄娃娃调》、彝族的《情歌》、纳西族的《阿哩哩》,这五首都是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歌为基本素材再融合西方作曲技法加工改编而成。朱践耳先生在创作上一贯遵循中西结合的原则。使五首钢琴曲都得到了个性化的处理,彼此之间都各有特点。《童嬉》更是由于技巧性与可听性、民间性与现代性兼具而广被琴童演奏、深受喜爱,更是被列入琴童的考级曲目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童嬉》这首作品中音高元素的使用及其结构的组织特征,探索朱践耳先生在该曲中对民间音乐主题配置纵向和声音列思维的深层思考。再通过乐曲的结构特征来研究其中的演奏技法。《童嬉》的旋律选用了哈尼族童谣,但是节奏和声都有一定的创新。节奏也是这首曲子的一大特点,这首曲子的主要节奏型是3/4拍,其间穿插2/4、4/4、5/4、3/8、5/8等多种节奏型,多种节奏不停转换。调性上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调性互相重合叠加,创造出一种独特民族韵味的音响效果。乐曲中还加入了倚音、复倚音、波音、震音的增加曲子灵动的效果,展现了儿童玩耍打闹的天真无邪的场景。这可以说是朱老先生一大创新之处。还有就是曲子中的强弱对比也是非常之明显,给人塑造一种完全不同的中国乐曲的意境。朱践耳先生的钢琴曲《童嬉》在标题以及内容上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的内涵,更完美地诠释了我国近现代音乐人为发扬中国音乐,向西方探索的道路上的见证。

(二)钢琴曲《童嬉》的结构特征

《童嬉》是朱践耳先生在晚期创作的作品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是他的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中的第三乐章,也可以说是整个组曲的最高潮部分,是相比较其他乐章来说最为细致、最为精彩的一个乐章,整首曲子的整体构思也十分的巧妙,可见作者用心之深。朱践耳先生创作《童嬉》的素材来源于哈尼族儿歌《赶集去》中。哈尼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地区,这个民族有着非常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民歌等。哈尼族的民歌主要以五声调式和特殊音阶为主,其形式和内容较为多样。哈尼族的民间音乐旋律以下降型为主,音域比较局限性,歌词更是短小。这一特点也符合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童嬉》与《哄娃娃调》的安宁、恬静的节奏相比。他的织体更加多变,节奏更加多样,曲调增加了诙谐感,深刻描绘出儿童们一起嬉戏玩耍的景象。《童嬉》的曲式结构严谨且构思严密。全曲总共有161小节,分为引子、第一部分、连接、第二部分、连接、尾声,d商调式。引子部分(1-9小节),作为全曲的音乐情绪预示,朱践耳通过两个基本的简单音型,一是柱式和弦为全曲的核心动机,给我们带来一种清新的感觉。二是动机和弦的变形,即分解和弦。这一动机材料贯穿了整首乐曲,后面在整首曲子中也会反复出现。这两个基本的音型一个以快速的倚音和弦形式出现(1-4小节),另一个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5-9小节),这两个节奏的出现使音乐一开始便展示了灵动感。引子部分奠定了儿童生动活泼的基调。

1、第一部分(10-78小节),作为曲子的主题部分,作者对曲子上方声部采用旋律音调简单的哈尼族童谣《赶街去》中的旋律素材。下方声部伴奏则采用了引子的动机部分。另一方面还融入了固定低音音型的变奏手法,以伴奏音型¾拍与旋律声部民歌主题的2/4拍形成节奏对位,大大扩大了整首乐曲的表现力,因此上下两个声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此同时右手旋律声部加入了倚音的演奏形式穿插在其中,使二者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儿童玩耍时的场景。

2、连接部(30-43),连接部的出现是为了两个重复性乐段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过渡。他使用的是引子中出现的核心动机材料,以分解和弦的演奏方式呈现,并进行了两次移位,从而形成了波浪式的旋律线条,如孩童们嬉戏时零碎清亮的脚步声,音响效果上十分灵动。这是朱践耳作曲技法上的一大创新,值得后人借鉴。

3、变化重复(44-78),重复时右手主题音乐降低八度,左手则以八度模仿的形式在低音声部错开一拍进行发展。之后60小节到78小节采用了线性和声手法,这也是朱践耳先生的一大创新。

4、第二部分(81-142小节),还是采用了核心动机材料的核心内涵,上方声部是增四减五的和弦叠置结构。以琶音的织体形式展开,这一段运用的演奏技法大大增加了曲子的活泼、灵动的风格特点,就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嬉戏。之后是第二部分与再现部分的连接部(100-108小节),作曲家运用了上方声部运用具有游弋性全音阶来达到过渡的效果,下方声部节拍则进行有规律的变化,从4/4拍到3/4拍到5/8拍到4/8拍到3/8拍到2/8拍的走向。接着又是6小节的连接部分(102-108小节)之后进入第二次的主题变奏(109-134小节),这段作者进行一些改动与第一部分的主题稍有不同,实际却与第一部分呼应。

5、尾声段(143-161小节),这段主要采用模进的发展手法,上方声部是C宫调,五声性,音调简单,重复循环是这段的最大特点,上方高音部不断反复,下方低音部不断出现临时变音,形成别具一格的和声效果。下方声部是固定低音模式,进行移位的变化以及调性的变化,如A调-降B调-降A调-B调。音乐的作曲手法分上下层,两个声部都是纯四度音程平行进行,上下声部都是重复性音调,听觉上比较单调,但是朱践耳先生通过调性的对比复合使音乐更具有色彩,同时也增添了音乐的动力。159小节的两拍休止结束这一音型的反复让音乐产生停顿的感觉。最后160至161小节自由震音加波音演奏结束。

(三)钢琴曲《童嬉》的演奏技法

在论述其演奏特征中,笔者根据钢琴曲《童嬉》的民族意象着手,分别从节奏速度、音色触键以及踏板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情感深厚,和声织体多变,节奏多样交错变化,因而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做足功课,理解曲子的情感基调。

1、《童嬉》乐曲的引子包括9小节,前6小节为第一乐句。作为全曲的引子,奠定了全曲的基调,是十分重要的。引子部分的演奏采用柱式和弦,第一小节强第二小节弱对比要十分明显,在明显的强弱对比要求演奏者把握好力度以及速度,下键快、准、手指要抓牢。接着连续下行的十六分音符快速移动,演奏速度最好调整为快板每分钟138拍的速度。在进入乐曲主题部分之前的前3小节中的非连贯音符,演奏时要做到声音停止而气息还未断的感觉,左手演奏时需干净利落,并带有活泼俏皮的感觉,并控制慢慢变弱为主题部分进入做准备。

2、第一部分(10-78小节)主题演奏过程中,右手演奏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演奏速度最佳以每分钟132拍左右的速度弹奏。右手从第10小节开始出现儿歌主题旋律,其中穿插两组倚音,加踏板,要求快速强烈。这一部分旋律集中在右手,速度中速,左手伴奏音型力度较弱,左手音区旋律明显。在弹奏时,应先将左右手分开练习,右手注重连贯和旋律感,左手与右手都需要多运用指尖和手腕的力量,手臂放松与踏板配合,避免声音过于分散,导致主题表达不明显。特别要注意24小节到28小节的右手中声部的保持音要持续,不可忽略以及松掉。

3、连接部分进入3/4拍与2/4拍的节奏转换中,需仔细区别跳音与连音的演奏区别以及左右手的迅速替换,紧接一连串高八度16分音符的倚音的演奏,这段演奏需要注意的重点是连续的分解和弦跟延音踏板的配合,有跳音和休止的地方需松踏板。演奏时需多多揣摩气口的位置以及身体的发力位置,为变化重复做准备。第43小节到第77小节这段中,第一乐句是从第43小节到第56小节,演奏时主题旋律出现了变化重复。第二乐句是从第58小节到第61小节;而第三乐句是第62小节到第78小节,演奏时要把握好情感推进及过渡。从45小节开始,左手的八度模进要利用小拇指以及大拇指来准确抓住音的位置,并快速注意连音线和休止,不可出现碰到其他音的情况。此处需左右手配合默契,练习时可以分手练习。54小节模仿卡农的写法,右手声部先进入左手声部随后一拍进入。58小节和弦变化重复需做到有力、快速换手以及夸张,踏板根据右手重音来换。

4、第二部分(81-142小节),这段和声织体较为紧密,乐句划分应参照休止符的出现为主。乐曲又进行了变化再现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四个乐句,情绪逐层推进并收尾。右手上方声部是增四减五的和弦叠置结构,以琶音的织体形式展开,表现曲子活泼灵动的特点。所以琶音的连贯表达显得尤为重要,下方声部只要做到伴奏效果,尽量轻。三小节为一个乐句,延音踏板一个乐句踩一次,乐句以两拍休止结束,这里一定要放踏板。之后出现的连接部(102-110小节),朱践耳先生采用了游弋性的全音阶来达到过渡的效果,下方声部节拍呈有规律的变化,从4/4拍到3/4拍到5/8拍到4/8拍到3/8拍到2/8拍的时候注意节奏的灵巧转换。配合踏板可以增加音响效果。之后为重复再现,在这不过多累述。

5、尾声部分第143小节开始多次重复循环,上方高音部不断反复,下方低音部不断出现临时变音,形成别具一格的和声效果。这段分手练习之后再两个声部合手练,延音踏板以一个八分音符换一次为准,整段需快速连贯强烈最后以喷涌而出的情绪收尾。尾声部分柱式和弦的持续类似自由震音由快变缓加波音结尾,两小节的强弱要对比明显。

结 语

通过对钢琴曲《童嬉》的创作背景、结构特征及演奏技法的分析探究,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童嬉》可以说是取之于民族用之于民族,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吸收和对西方技法的探索。要实现对《童嬉》的完美诠释,须根据其演奏特点及织体的差异、音乐风格,采用合适的演奏技法,控制合理的演奏速度,以便确保《童嬉》能够得到准确演奏。■

猜你喜欢
乐句和弦曲子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有风吹过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吹曲子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