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廖峥艳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速迭代的传播技术,以及海量、碎片化的新闻资讯,使得浅阅读、轻阅读成为当下信息消费的一种主流形态。这种形势下,我们再坚持传统媒体以往那种白纸黑字、通知式、单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而生动立体、有颜值有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的视觉化传播,已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对媒体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我从工作了十年的衢州日报视觉部转岗到新媒体采编中心。在这个岗位上,除了负责把记者当天采写的新闻稿件和领导交代的重要稿件第一时间发到掌上衢州APP,还要把本报(衢州日报和衢州晚报)纸媒稿件变着花样搬到“掌上”。作为一名从传统纸媒的摄影记者转型到新媒体的编辑,一种专业的认同感以及特定时期的转型,促使我比旁人更深刻感受到“掌上”新闻视觉化于读者的意义。
“掌上”新闻视觉化是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息媒体”传播格局的需要,是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的倒逼。这里讲的“全息媒体”,就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形式不可再拘泥于简单的文字,而是融合图片、视频、AR、H5、音频等新鲜形式,对新闻信息进行立体、融合的展现,为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而“全员媒体”则道出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的时代。这个时代,自媒体林立,传统纸媒纷纷向新媒体转型。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媒体要想不被时代大潮淹没,新闻传播理念必须改变,传播方式必须转型。再从媒体发展史来看,平面时代媒体(纸张印刷)的主要形态是抽象的文字,图片等视觉新闻只是配角,所以新闻摄影界一直在苦苦追求“两翼齐飞”,一直在苦苦追求与文字平等的地位。但到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屏幕成为新闻的主要介质,电子屏的优点是对视觉元素有一种非常好的呈现,视频和图片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好的新闻表现形式,所以在当今互联网新闻传播格局下新闻必须视觉化。
在编辑实践中,我始终遵循视觉化表达这一准则,尽量做到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文本覆盖。图片可以是记者拍摄的照片、设计专业的同事制作的图表、报纸的版面截图、从通讯员那里约来的漫画,以及自己根据记者提供的视频制作的GIF动图。视频可以是摄影记者用相机拍摄的相对成熟的成片,可以是文字记者用手机拍摄的视频片断,也可以是从拍友那里收集到的、经过自我加工和剪辑的短视频。另外,我还会运用一些长图、H5等视觉产品,总之,要让“掌上衢州”的新闻内容呈现出琳琅满目的视觉感。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在所有的“掌上”稿件中,配图是让“掌上”新闻视觉化最常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它能瞬间打破纯文字信息的沉闷和枯涩,让新闻内容立马变得生动、立体,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报领导非常重视图片运用,规定“掌上”稿件无图不发。《大洲镇精心描绘美丽城镇新画卷 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这是一篇来自《衢州日报》的通讯员文字稿。和大多数县域送上来的稿件一样,作为一篇介绍本地新做法、好成绩的正面报道文章,缺了图片的佐证,仅用白纸黑字空说,对读者肯定谈不上吸引力。第二天一大早,正值早班的我看到这则稿件,立刻通过钉钉联系通讯员,请对方发些图片过来。我精心挑选出4张,把其中一张最能代表美丽城镇的大场景照片放在文章首段,又挑选了另外三张局部表现幸福感强的照片做成了GIF动图置于文中。闪烁变幻的动图和漂亮的大图一起,增添“掌上”新闻颜值的同时,也让新闻瞬间“活”了起来。
图片虽然能为“掌上”新闻增色、释意,但它毕竟是静态的,对读者来说要了解更加全面、动态的新闻信息,没有视频的加持,终觉少了什么。《好吃“三衢味”长三角鲜辣美食挑战赛》,是由衢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衢报传媒集团全程策划执行的一个大型活动,活动地点在上海城隍庙海上梨园,举行时间是去年11月6日晚上。这场衢州美食挑战赛,也是一次全面推介衢州、宣传衢州的活动,从策划到最后落地举行,前后历经数月。央视频、天目新闻、抖音等平台分别对其进行全程移动视频直播。“掌上衢州”在运用了大量图片的同时,也插入很多视频,多角度、全方位对它进行播报。这些长长短短的视频,有全程直播的,也有现场动态的,动态视频时间大多控制在6至30秒之间,同时,还配发GIF动图,以及自媒体平台的视频截图。最终,这场美食挑战赛在场内记者、场外编辑以及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功,收到大量读者关注、好评,当晚点击量就超过10万。
实现“掌上”新闻视觉化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化的手段和水平还不够高明,因为这毕竟是一个转化过程,视觉化是个技术活,缺乏必要的技术修为和艺术修养,很难做成高质量的视觉产品;二是盗图、版权之争现象容易发生,因为记者采访时往往没有带回图片或视频,客观上造成编辑无米下锅。
针对以上困难,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提高记者的视觉化意识,尤其是一线老记者,要求他们养成采写任何新闻都必须带回图片或者视频等资料的习惯,并形成考核奖罚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图荒、盗图现象。同时,报社也要成立与此相应的图片资料库,以贮存记者带回的图片、资料,方便“掌上”值班编辑取用,提高编辑的工作成效,而无需一大早或大半夜值班时手忙脚乱地打电话,向记者、通讯员索要图片。
其次,要提高“掌上”编辑的视觉化水平和艺术修为。就图片而言,编辑拿到后,不能说想上哪张就上哪张,必须讲方法、循规律,有所选有所不选。首先,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出真正符合新闻内容的图片;其次要从图片的拍摄质量出发,尽量选出光影、构图等符合美学要求的图片,要有内容同时不失颜值;最后还须从版面的安排出发,选择适当数量、恰当角度的图片。而要做到这些,“掌上”编辑除了要理解新闻内容和文章意韵,还要从内容上判断出什么是需要的图片,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当然,光会挑图片是不够的,还要能整合这些图片素材,是单张发还是制作成GIF动图,或者是H5视频式?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掌上”编辑,不仅要熟练掌握常规的图片编辑、视频剪辑、后台技术操作、样式编辑,随着5G等新技术的发展,还要有不断学习新本领、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和勇气,努力让新技术为新闻编辑与多媒播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