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产业融合 激发普洱茶发展新动能

2022-11-22 00:11黄晓旭
云南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普洱普洱茶茶园

黄晓旭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云南普洱 665000)

普洱市共有各类茶园面积20.8万hm2,与省内重点茶产区相比,普洱市的茶产业大而不强。原因在于基地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营销手段单一,创新发展动力不足,茶旅融合不深。下一步普洱市应该深入实施目标,聚力开拓市场,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基地建设,培育名企名牌,建设有机茶园,深度发展茶旅融合,推动普洱市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茶资源情况

普洱市共有各类茶园面积20.8万hm2。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7.87万hm2(保护禁采),栽培型古茶园1.27万hm2(古茶树约1100万株),现代茶园11.67万hm2。

(二)茶产业经济指标情况

2021年,普洱市现代茶园面积11.67万hm2,比2015年增长8.6%;产量12.44万t,比2015年增长21.7%;实现综合产值338亿元,比2015年增长84.69%。

(三)成品茶情况

2020年成品茶7.57万t(其中绿茶3.17万t、红茶0.94万t、普洱茶2.89万t、其他茶0.57万t),精制率64.8%。2021年成品茶8.12万t(其中绿茶3.38万t、红茶0.94万t、普洱茶3.23万t、其他茶0.57万t),精制率65.27%。

(四)与省内重点茶产区相比

普洱市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响、大而不彰。2020年,普洱市上缴税收1.03亿元,其中澜沧古茶上缴税收5696万元,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上缴税收1666万元。西双版纳州上缴税收4.5亿元,其中勐海茶厂上缴税收3.7亿元。临沧市上缴税收2600万元。

(五)与国内重点产茶大省相比

2020年,普洱市茶产业产量11.82万t,农业产值59.2亿元,平均单价50.08元/kg;云南省茶产业产量46.6万t,农业产值185.4亿元,平均单价39.09元/kg;贵州省茶产业产量38.56万t,农业产值405.84亿元,平均单价105.25元/kg;福建省茶产业产量41.81万t,农业产值290.42亿元,平均单价69.46元/kg;四川省茶产业产量31.53万t,农业产值285.07亿元,平均单价90.41元/kg;浙江省茶产业产量19.1万t,农业产值238.6亿元,平均单价124.92元/kg。从以上数据可见,普洱市毛茶均价低于其他产茶大省。

二、制约因素

(一)基地化水平不高

部分地区茶园老化、管理粗放、茶叶单产低,急需改造。目前普洱市良种茶园面积仅5.33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45.7%,有机认证茶园占比仅28%,且有机茶产品认证少,茶农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目前还占很大比重,影响了现代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普洱市茶企业体量小、分布散,精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龙头作用不明显,跨界深度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品牌知名度不高

品牌引领作用和能力不足、知名度不高。法制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不健全,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不足。

(四)市场营销手段单一

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习惯于“等客上门”的销售模式,营销手段单一,“互联网+”推广不够,上线推广营销还处在政府推进层面,企业自主化水平不高,专业营销人才匮乏,多元化产品开发滞后,面对不同地区、人群、消费习惯特别是年轻人消费习惯打造的产品不够多元化,适销对路的产品不多。企业营销手段的局限,导致龙头企业产品、绿色产品及有机产品经济效益低。

(五)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企业设备陈旧,关键加工设备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产品创新不足,传统的砖茶、饼茶、沱茶产品较多,创新类、小包装类产品较少。

(六)茶旅融合不深

三产融合仍然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水平低、产业链短的制约因素,致使融合层次不高。高品味、多功能和精深高端康养产品缺乏,跨界深度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发展举措

(一)依托目标市场,加快品牌培育

1.有序开拓市场。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窗口,打造优质原料基地,利用低氟普洱茶产品把区域差异性与品牌相连,提升“低氟普洱茶、健康普洱茶来自普洱”的标志辨识度。持续推进西藏、宁夏、甘肃等地茶产业市场的拓展,支持构建普洱市茶叶营销联盟,抱团开拓市场,努力实现最好的资源与最大消费市场的有效连接。

2.通过精细化目标市场定位来明确品牌理念。研究分析目标消费人群、潜在消费人群,了解目标消费人群的市场需求,了解与自己产品相关的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品的市场情况,消费群体的消费渠道,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深入分析研究普洱茶的市场变化,主动去适应目标消费群体的需要,引导企业向大众消费的领域群体推出以中端茶产品为主的“大众饮品”系列快销产品,向普洱茶爱好者高消费群体推出以传统普洱茶砖、茶饼、茶沱为主的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需求,形成“名优茶、大众茶、原料茶”全方位、立体化综合发展格局。

3.积极筹建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在思茅区建设一个集交易、配送、物流、参观等要素为一体的高标准大型交易市场,重塑普洱茶集散中心地位。

4.推进茶叶电子商务建设。结合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和青创园区加快建设的契机,鼓励企业开网店,大力引进培训电商人才,加大电商营销力度,大力推广O2O、B2B、B2C新型模式,实现数字赋能。

(二)品牌引领,打好茶文化组合拳

1.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以景迈山大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区位、民族文化、茶旅融合、沿边开放等优势,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高标准建设普洱茶博物馆、景迈古树茶小镇、景迈山田园综合体、普洱茶窖等项目,提升辖区内普洱茶整合、融合、集群发展的潜力空间。

2.发挥《普洱》杂志品牌力和影响力。立足普洱,放眼世界,深挖普洱市茶文化精髓,大力弘扬“宽叶木兰化石文化”“茶祖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茶馆文化”“民族茶文化”等。讲好普洱茶文化,推广普洱茶品牌。

3.充分释放发展节庆经济。持续办好“中国普洱茶节”“普洱茶交易博览会”“景迈山论坛”等节会活动,提升普洱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打造“一县一业”。实施好思茅区“一县一业”项目,创建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具特色的茶庄园和茶旅文化观光园。

5.三产融合发展。以市内名山古茶、生态、有机茶园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集有机茶园基地、茶文化体验、康养度假、山地户外运动、民族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园综合体、茶园营地、茶庄园,探索推动“茶山+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夯实基础,打造优质原料基地

1.基地绿色化、有机化发展。巩固提升现有有机茶园基地,探索有机茶保险机制,落实农机具推广补贴,完善服务体系,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有机技术,打造有机茶产品品牌,提升有机产品价值。

2.加强品牌原产地保护。加大对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相关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严格种植、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管理规范,强化加工工艺标准的实施,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增强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公信力,引导茶企业主动参与公共品牌的培育、建设和维护。

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项目带动型等灵活多样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茶农组织化程度,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科技素质提升。

4.建设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库。依托普洱茶研究院和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在思茅区建成国家级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圃,加快推进普洱茶“千家寨”野生茶种质资源库,开展大叶种茶适制优质绿茶、红茶、普洱茶品种选育扩繁工作。

(四)加快科技创新,打造名企名牌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集聚科技人才,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做强茶叶全价利用文章。积极发展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和茶食品添加剂、茶日化用品、医药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开发,延伸产业链。扶持和培育一批本土优势企业成为“云南十强企业”。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企业,在普洱投资发展茶产业,推动普洱茶工业化发展、集团化发展。

猜你喜欢
普洱普洱茶茶园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好的普洱茶自己会说话
茶园观色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最美的现实传说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