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云云 刘军 刘松 辛娜(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深圳大学眼视光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40)
近视是目前引起视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1],研究表明现在近视发病率逐年增高[2],2000年全世界的近视人群高达14.06亿,据预测全世界近视人群至2050年将占世界总人口的49.8%,预估达到47.58亿[3-4]。近几年,儿童、青少年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并呈现低龄化的发病趋势,已然成为低年龄段儿童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近视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其屈光度数,但治疗效果大多具有不确定性。故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目前社会及眼科界亟需解决的卫生问题。
中医药疗法在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中疗效显著[5-8],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揿针联合耳穴压豆对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系统地观察了揿针联合耳穴压豆干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的相关指标,以期阐明揿针联合耳穴压豆对青少年低度近视发展的防控作用,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就诊于深圳市眼科医院门诊并确诊为低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60例,共120只眼,将纳入的6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只眼。观察组男性14例(28只眼),女性16例(32只眼),患者平均年龄10.33岁;对照组男性15例(30只眼),女性15例(30只眼),患者平均年龄9.33岁。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批号:深眼伦审20200929-05号)。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眼科学》中近视的诊断与分级标准[9]:受试者经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屈光度≤-0.50 D。近视分级为轻度、中度、高度近视,在经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屈光度分别为≥-3.00 D,-3.25~-6.00 D,<-6.00 D。
(1)符合近视的诊断与分类标准,并且双眼近视屈光度属于-1.00~-3.00 D;(2)年龄6~14周岁;(3)双眼视功能异常均以调节功能异常为原发因素;(4)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依从性良好。
(1)不符合近视的诊断及纳入标准;(2)年龄<6岁或者>14岁的患者;(3)一方或双方父母屈光度是≥-6.00 D的高度近视者;(4)患有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者;(5)患有精神疾病且配合能力差者;(6)双眼屈光参差≥2.50 D者;(7)接受其他治疗近视的方法者;(8)对金属镍、铬等不锈钢成分过敏者;(9)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所有入组的受试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行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眼轴测量。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名眼科技师进行。(1)对照组:完成相应检查外,佩戴框架近视眼镜,并进行近视防控健康教育。(2)观察组:观察组在完成相应检查外,分别进行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①揿针治疗:采用灭菌揿针,消毒所选取的3个穴位(双眼),待局部干燥后,将揿针埋入穴位。穴位选择:攒竹、丝竹空、太阳。②耳穴压豆治疗:消毒所选取的6个穴位(双耳),采用王不留行籽胶布贴于双侧耳穴,在患者耐受范围内适度按压相应穴位,每天3次。穴位选择:眼、目1、目2、肝、脾、肾。每周休息1 d不予治疗,并更换揿针与耳穴贴布,消毒相应穴位及清洗耳廓,4周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
(1)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视力变化情况;(2)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近视屈光度变化情况;(3)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眼轴变化情况。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x ±s,n=60)
两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屈光度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所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屈光度比较(x ±s,n=60) D
两组患者治疗前眼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眼轴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所缩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眼轴比较(x ±s,n=60) mm
目前近视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离焦理论和调节理论,两种机制均与视网膜离焦、调节、屈光状态以及视物距离有关,说明近视人群在眼调节的同时睫状肌机械性发力,促使眼轴变长,从而引起视力下降。现阶段治疗近视的手段主要包括光学镜片、散瞳药及手术治疗等,其中镜片及药物等治疗手段均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并发症,手术治疗方式大多有年龄限制,术式或方案不适于青少年[10]。但随着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逐年上升[11],因此研究探讨有效的近视治疗方法、延缓我国青少年近视的进展率十分重要,尤其是针对青少年低度近视的研究,可在近视的发病之初就对其进行良好的控制和系统的干预治疗,从而稳定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
在眼科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于视功能减退、难治性眼病、弱视等相关的眼科疾病,中医治法疗效突出[12],尤以辨证论治、治本为特色[13-14]。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病机大多属心阳不振、气血不足,心阳衰微,鼓动无力,阳虚而阴盛,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故中医治疗青少年近视以补心益智、调补气血为治法。在我院中医眼科针对青少年近视以补心益智、调补气血为治则,针刺、揿针、耳穴压豆、点穴等中医治法已临床应用多年,可有效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缓近视进展速度,尤其是针对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揿针和耳穴压豆均是中医传统特色治疗手段,通过揿针和耳穴压豆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以达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之功。揿针是目前易被青少年接受并可在一定时间内作用于特定穴位的埋针手段,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以促进局部血流变化,以达其效,可以解决青少年不可规律来院行普通针刺的问题,此次揿针选取攒竹、丝竹空、太阳三处双眼局部穴位,此三穴可加快眼局部血液的循环、畅调气血之运行、缓解眼部疲劳、放松睫状肌痉挛状态,以达减缓近视发展的作用。耳与经络的气血互通,耳穴对应全身脏腑,耳穴选择眼、目1、目2调节眼部气血,选取肝、脾、肾耳穴补益气血,精血同源,肾精、肝血、脾气相互交通滋养,故可达补益气血、精充则目明之效。
本临床研究纳入屈光度为-1.00~-3.00 D的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轴等基线资料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在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和眼轴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说明针对青少年低度近视运用揿针作用于眼周穴位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缓解屈光度进展、延缓眼轴增长,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效果更显著。
综上,揿针联合耳穴压豆的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延缓青少年患者近视进程、改善视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此中医联合性治疗方式副作用小,易于操作,并且更容易被青少年患者所接受,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不耽误日常的生活学习。但本次研究的观察时间只设定为3个月、6个月,后期课题组会延长其治疗后的观察时间,以综合观察中医疗法揿针联合耳穴压豆干预青少年近视的确切疗效。本研究另一局限之处是未进行相应的中医证候的针对性研究,将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系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