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 陈伟妃
冲突,小时候有,长大了有,老了还有,怎么办?熬了那么多育儿汤,这回,勺子真的来了。
收到《抓狂两三岁》这本书时,我的小女儿刚满两周岁,我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读了一遍。市面上有那么多育儿书,很少看到专门讲两三岁孩子亲子冲突的。正如俞敏洪老师在推荐这本书时说的:“两三岁的孩子怎么养育,以前我还没有读过一本专门的书籍。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知道这个时期是孩子认知世界、父母以及自我的关键时期。”
在做父母前,我们没有经过上岗培训,面对各种亲子冲突时不知如何回应,以至于身心俱疲,孤立无援。
《抓狂两三岁》的作者陈妃燕是早期教育学博士,深耕儿童教育与发展事业20多年,她在书里提供了上百条自己和孩子相处的经验以及她科研项目里的多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冲突前、中、后的各种应对方法和技巧。翻开前言,你会看到这样一段话:“亲子关系是育儿的核心。书中的应对策略,不是用来操控孩子的工具,而是用来帮助家长在冲突中与孩子更好地相处。是相处,是去感受孩子,不是管教和对付。”所以,读着读着,你会不自觉地发出感慨,“哇,怎么跟我家的情况一模一样”,然后不由自主地想要继续读下去,找到答案。
人生早期,是奠定生命质量的关键时期。因此,重视这一阶段亲子冲突中的互动,合理应对冲突,具有任何早教班和高端的早教玩具无法取代的价值。
看书的时候,我会想,作者应该是一位出色的心理疗愈师。她不仅让我发现孩子,也让我重新看见自己、认识自己。
有段时间,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坏情绪,就如同书中的妈妈一样,总在“矛盾冲突—发脾气—自责”的模式中徘徊。关于情绪,作者用了一整章的内容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前情绪调节、管理注意力、换种方式理解和评估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有一次,我和儿子因为是否要去参加一个活动吵了起来。他说:“历史上哪个伟人不会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幸运的是,他们身边会有人给予提醒和指点。可是,我的妈妈就不会像他们一样,告诉我现在应该怎么做。”这时,我才觉察到自己的冲动……如果当时,我能发现儿子不想参加这个活动,换一种方式去理解和评估这个情况,就不会产生负面情绪。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用力地爱着孩子,无私地为孩子付出,渐渐地失去自我,成为“隐形人”。当我们带着“痛苦的身体”,一边面对自己,一边面对与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迥异的孩子时,你选择做“无我型父母”还是兼顾自我?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对自己好,真实地尊重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在不妨碍他人或不必要的情况下,不压抑自己,不委曲求全。
所以,要照顾好自己,爱自己到“满溢而出”。孩子不一定会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但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样子。
“她似乎要在不停的反叛中,找回自我在社会互动中的掌控权……当然,以上只是我根据整体情况和平时对她的理解做出的猜测,没人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叛中的强烈情绪表达。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带有强烈情绪的反叛,一般会有除了表面原因的其他因素。”书中,作者抱持着对生命的仰望和敬畏,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剖析每个案例行为背后的原因,反思自己和孩子间的交流方式及冲突行为,寻求合适的科学育儿途径,体现了一个立足国际学前教育视野的学者科学严谨的态度。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两三岁孩子令人抓狂的心理原因,帮助我们将亲子冲突转化为促进孩子社会情感和性格发展的教育契机,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三岁养育之外的教育启发。
有位深耕学前教育近30年的园长对此书的评价,道出了我们读者的心声。她说“:从幼教工作者的视野来看,这是一本能提升专业素养和拓宽专业认知的,兼顾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能有效提升育儿水平,促进科学亲子互动,尤其是对亲子冲突有深刻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工具书;从大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能从‘全人’教育价值的角度来记录的,值得一看和深思的好书。”
感恩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