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好的劳动教育,往往浸润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劳动”很简单,但培养劳动的“意识”,很难。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期,我们约请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请他们分享对劳动教育的困惑与收获、方法与建议。
参与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礼玲江西省萍乡市实验幼儿园
尤舒玥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
余 燕北京市西城区长安幼儿园
徐 静自由撰稿人
董秋艳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
问:你如何看待劳动教育?
董秋艳:劳动教育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既是孩子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生存的需要,更是让其生命呈现美好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指向的内容很多:班级活动中,为自己、为他人、为班集体服务的劳动,农场中的种植劳作,家庭生活中的各类家务劳动等。开展劳动教育时,成人要相信孩子,大胆放手,并且要坚持。劳动教育是身心融合、一体化的综合性活动,也是孩子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徐静:劳动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孩子参与并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劳动是必然的、必须的。
问:在陪伴孩子劳动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和困惑?
收获
王礼玲:劳动实践创造了更多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契机,使得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劳动教育中融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让孩子在劳动中“树德、强体、增智、育美”。
徐静:劳动是早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尤舒玥:在“出力流汗”的实践中,孩子习得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领悟劳动精神。
困惑
王礼玲:如何让劳动实践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我尝试过家庭会议、代币强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持续进行,效果不太理想。
余燕: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态度要一致。特别是有祖辈的家庭,父母需要做好沟通,从而保障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董秋艳: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相对比较单一,与其他自主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较为雷同,难以体现劳动教育的特质。
问:你希望孩子从中获得哪些发展?
余燕: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希望孩子在感受劳动的过程中,能体悟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发自内心地觉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教育中孩子获得的发展是综合的、全面的、多元的。比如,孩子在浇花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生长,设计改善浇花工具,从而培养了美感,发展了创造性,关爱生命的情感也得以萌发。
尤舒玥:劳动是让孩子成为完整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与技能,提高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能力,还培养尊重劳动、吃苦耐劳、自信、责任感等良好的品质。
董秋艳: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劳动。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的。不仅是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品质的培养,如责任、坚持、勇敢、探索等。
问:有人说,让孩子参与劳动会“越帮越乱”,你怎么看?
余燕:劳动教育需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我认为“乱”体现的是成人视角而不是儿童视角,成人要站在儿童视角去理解和看待孩子的“乱”,必要时可以适当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
王礼玲: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家务劳动,而不是帮大人的忙。首先,兴趣和好奇心是激发孩子学习行为的内因,家长要尊重孩子“想劳动”的意愿并加以肯定;其次,“不怕麻烦”是家长回应孩子劳动意愿最基本的态度,也是劳动教育发生的前提,家长要包容孩子劳动过程中的“脏乱”场面;再者,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让孩子从事与其发展水平相符的劳动实践活动。
尤舒玥:劳动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劳动的步骤、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为接下来的劳动做准备;劳动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放手;结束后引导孩子收拾整理,让孩子渐渐养成收纳的习惯。
董秋艳:孩子是在实践中进步的,“越帮越乱”是成长的必然现象。我们要转变观念,尊重、接纳、理解孩子,不以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不嫌弃或指责孩子帮“倒”忙;要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挖掘孩子做事中的细微或点滴进步;了解孩子越帮越乱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观察,识别劳动的内容是否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如果难度过大,及时调整,如果难度适宜,进一步观察,了解原因,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相信孩子,学会等待,给予孩子时间、空间,等待其慢慢习得该劳动本领;二是适时、适宜地介入,和孩子共同寻找原因,在忙乱中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策略,以提高劳动的效率。
问:如何避免劳动教育形式主义?
徐静:我不赞成将劳动布置成作业并进行打卡。劳动是孩子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孩子和家长应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热爱劳动,或在劳动过程中有令人惊喜的表现,家长自然愿意记录并分享。鼓励孩子积极正向的行为,比完成任务式的打卡更易于提升孩子的自主性。
尤舒玥:“走过场”式的劳动不如不做。有些家长为了完成任务,带着孩子“打卡”“拍照”,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益,甚至容易让孩子形成轻视劳动和敷衍做事的态度。家长应发自内心地认可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过程的体验,帮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
董秋艳:有的劳动教育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跟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就幼儿园而言,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独特性和价值,而把它当作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何避免,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正确的认识。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扫地、拔草,而是劳动背后对孩子发展的多元、深远意义和价值。
●将劳动教育融合于幼儿园课程之中,不割裂开展。
●避免说教式教学。树立“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观念,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内容、方法、路径,突出实践性、趣味性、多元化,注重孩子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参与性与获得感。
●建立长效评价机制,使之持续进行,养成习惯。
问:家、园、社会如何合力共育,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余燕:首先,家、园、社会应在意识层面统一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劳动,不包办代替;幼儿园要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活动,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浸润劳动教育;社会可以与幼儿园“联动”,提供劳动教育所需的资源,让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体验劳动。家、园、社会应合作共育,使孩子得到的劳动教育既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又能满足孩子成长发展的需求。
尤舒玥:家、园、社会三方应加强互动与沟通。家庭要明确劳动对孩子发展的价值,为孩子提供劳动实践场,鼓励、记录、跟进孩子的劳动。教师应多关注孩子在园、在家劳动的情况,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同时,社会也应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
董秋艳:家庭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科学引导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具生活化、实践性的劳动。教师应转变家长对劳动教育单一价值的认识,通过鲜活、直观的案例,传授家长必要的劳动教育理念,让家长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家庭也应配合幼儿园,巩固、强化自身劳动教育的意识。教师还可以以班、园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开设亲子劳动专栏,呈现劳动场景,分享劳动心得,解决劳动困惑,举行劳动奖章评比活动等。最后,社会也应肩负起正确引导劳动教育的责任,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