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护理环节研究进展

2022-11-21 08:52周晶
今日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层级合格率手术室

周晶

(三江侗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广西 柳州,545500)

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包括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有研究指出,临床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主要与手术有创治疗、药物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或种类过多、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2]。医院感染往往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住院生活质量,同时其也是反映护理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此外,医院感染一旦发生,还会导致患者原发病治疗难度加大,医疗费用增加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3]。故本文对近年来临床用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综述,为今后护理工作者合理开展各环节预防护理干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标准化预防护理

医院感染标准化预防护理方案优势:(1)全面开展教育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促使临床护士的护理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通过广泛学习标准化预防护理内容从思想层面提升护士的感染防控意识,并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护理理念,并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制定标准化工作要求(如标准无菌操作规范、消毒隔离行为规范等),努力增强护士无菌观念,积极预防医院感染[4]。(2)加强环境管理、积极采取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护理期间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从而提高其治疗安全性[5]。该护理方案通过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预防性护理措施,并加强预防护理监管,可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减轻其痛苦,并缓解患者经济压力,有助于其住院生活质量提高。丘艳贞、何凤梅、程晓莉[6]等学者发现,院内感染标准化预防护理实施后护士在病房清洁处理、消毒物品管理、手卫生依从性、空气监测合格率等预防护理工作质量均优于实施前;其院内感染发生率(37.00%)显著低于实施消毒灭菌、隔离等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4.00%)。

2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指护士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评估,系统地消灭或控制护理风险事件,保障患者及医院安全的科学管理方法;相关报道指出,风险评估与科学管控能够有效降低综合医院感染率[7]。该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医院各科室感染防控技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开展强化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理论知识及预防性操作技能,医院感染防控要求护士注重标准预防、切断传播途径、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严格掌握导管插管指征及拔管指征,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上述医院感染防控条目予以精准量化,为临床护士执行提供便利。方萍、王玲、张蔚[8]等人报道指出,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接受管控后,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精神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防控技术指标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感染控制的标准预防护理措施),其医院感染发生率(3.31%)明显低于对照组(6.94%)。

3 根因分析管理

根因分析管理主要是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后立即在第一时间针对引发感染的根本原因展开调查并详细分析,全面且系统地将各环节中其他因素逐一排除,有效总结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改进[9]。王晓玲[10]的报道中,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41%,与实施前的5.3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医护人员手部、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无菌物品合格率也明显高于实施前。这种护理管理方式针对感染原因分析后实施统一规划管理,可从源头杜绝感染,为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4 护士分层级管理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设置护理岗位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职称、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协调与沟通能力等展开综合考虑,能够充分发挥护士存在的潜能,从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护士个人价值感以及工作满意度提升[11]。分层级管理可使责任护士更加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深入了解患者当前病情,并全面掌握其整体治疗情况,从而为患者开展完整且具有连续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该护理模式还根据层级不同合理安排难度不一的工作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权限等,充分体现团队优势,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汪文燕、张喜丽、刘萍花[12]学者认为,研究组(采取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护士手表面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SF-36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护理干预)。

5 手术室护理管理

5.1 系统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手术室是引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场所,故感染防控是手术室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系统化手术室护理管理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促使其对院内感染防控意识增加同时提高其以技能操作水平;针对相关感染防控薄弱环节实施改进,监督并落实无菌操作及手卫生管理,确保手术室医护人员操作遵守规范流程;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对医护人员手术期间行为进行约束,从而避免不规范事件发生,从而将引发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排除[13-14]。鲍晓燕[15]研究中,对患者开展系统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院内感染率(1.12%)及手术室护理期间不规范现象发生率(2.24%)均显著低于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8.99%、11.23%)。

5.2 手术室集束化管理近年来,临床又提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集束化护理模式,该模式通过总结临床容易引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各种因素,在护理管理实施过程中更重视细节,进一步规避感染风险[16]。黄方、谭彩姬、徐文娟[17]等人研究结果显示,集束组病原菌检出率(3.64%)、手术切口感染率(3.64%)低于普护组(12.73%、14.54%),其医护人员手部消毒合格率(96.36%)、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94.55%)及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普护组(80.00%、78.18%)。孙菊芳、普鹰、汤荣[18]等人结论中也提出,通过制定并实施围手术期脱污染集束化护理方案,可进一步预防术后感染(感染率仅为5.5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中积极开展标准化预防护理、护理风险管理、根因分析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及手术室护理管理等干预模式,均可对护理各环节实施全面优化。

猜你喜欢
层级合格率手术室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