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套花生机械化种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2022-11-21 18:10周娟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套种行距机械化

周娟丽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原料,花生油产量仅次于菜籽油,是国产植物油的第二大来源,而且占比稳定提高。就单位面积产油量而言,花生产油量是油菜的2 倍,是大豆的4倍,是产油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因此,发展花生生产对于促进我国花生加工业的发展、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需矛盾、增强我国花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豫北地区小麦套种花生两熟制栽培历史悠久,但长期延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花生套种难、小麦灭茬难、施肥难、施药难、栽培管理不规范、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等,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机械化种植模式,从而造成产量低而不稳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套种难、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务农的均为老、弱、妇、幼,这种矛盾显得更为突出。针对这一现实,推广应用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机械化种植新模式,以期达到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使河南省花生生产再上新台阶势在必行。

1 制约麦套花生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河南省豫北地区花生生产机械化,特别是麦套花生机械化种植水平低、发展慢,造成花生生产用工量大,农事季节紧张,作业成本高,影响了花生种植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生生产的持续发展。制约麦套花生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1.1 技术因素

由于麦套花生操作不便,花生套播时,小麦已经封垄,无法实现机械化播种作业,人工点播比较困难。同时麦套方式不规范、不标准以及小麦收获时机械损伤,易造成花生种植密度偏低,形成缺苗断垄,且花生与小麦共生期长,加之管理跟不上,且幼苗生长瘦弱,分枝少,花芽分化少,同时对小麦生长不利,产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积极性。

品种繁杂,加大了机械收获的难度。种植的花生品种繁杂,收获时性状不一,花生自身的生物特性加剧了花生收获机械化的难度和技术复杂性。

部分地区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普及率低,种植水平落后,产量上不去。新技术、新成果推广速度慢,许多关键性的技术措施不能落实,影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

1.2 麦套花生播种机械化程度低

麦套花生机械化种植,对种植行距有相应要求。机械种植,要求花生行距与播种设备的工作幅宽及配套动力的轮距相匹配;为了提高生产率,要求花生采用宽窄行种植;但在河南省麦套花生种植模式大部分是等行播种,种植行距也在15~40 cm变化,机械化播种相对困难。

1.3 花生收获机具参差不齐

花生收获通常包括挖掘、清土、铺放、捡拾、摘果和清选等作业过程,机械化收获指收获作业过程全部由机具完成,通常要求其生产率高、作业顺畅、损失率低和破损率低等。目前花生收获以机械为主,收获机械有挖掘犁和挖掘机等半机械化收获设备,先进适用的花生联合收获设备难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花生机械化收获水平低已成为制约花生生产发展和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

1.4 机械的价格原因

由于花生收获期短,季节性较强,机械价格偏高,专用性强,购机农户一次性投入较大,使用成本增加等因素,造成购机户资金投入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购机的积极性。

1.5 社会因素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务农的均为老、弱、妇、幼,而种植花生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导致许多人放弃了种植花生,改种其他作物。

2 麦套花生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麦套花生机械化发展,需要农机农艺相互融合,花生的育种、栽培过程中,要考虑到机械化的问题,如播种模式、机械性能等,而在机械研制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花生品种的一些特征和特性。

2.1 花生育种要考虑有利于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花生机械播种与收获对花生品种特性的要求很多,一是植株高度,当植株过低时,不利于机械抓取植株;二是品种生育期,生育期一致才利于机械化收获,尤其是落叶一致性,否则收获时容易缠绕;三是结果习性,结果习性不好,收获时易落果、裂果,荚果习性不好,易破果;四是果柄坚韧性。这里主要说落果,而有的品种果柄结实,用手拽都不易拽下来,有的品种则一碰就落,这些都不利于机械化收获;五是植株类型。我国现有的机械化耕作模式和耕作制度、管理习惯,以及播种机的种植方式等,基本确定了花生的基本类型,筛选出株型紧凑、结果范围集中、果柄强度大、适收期长的花生品种大力推广;同时示范推广适宜机械化宽窄行种植模式,尽可能提高农机农艺的适应性。

2.2 选择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花生品种

适于机械收获的品种要求株高30 cm 以上、果柄长3 cm以上、荚果整齐、植株直立,疏枝类型、荚果不易破碎。

适于机械分段收获的品种要求生育期一致、植株直立、荚果整齐、果柄坚韧不落果,最好为疏枝类型。

2.3 改革传统的花生种植模式

改革传统种植模式,实施标准化种植。麦套花生行距以小麦行距而定,每2 行小麦中间套播1 行花生,行距在20~40 cm,株距15~25 cm。如果小麦采用大小行播种方式(即畦宽1.7 m,种两行小麦,小麦小行距20 cm、宽行距45 cm,畦中心距小麦22.5 cm),下一年5 月10 日—25 日在45 cm 麦垄内套种2 行花生,畦背两侧各套种1 行花生,改变过去小麦等行距播种、行行套种花生的习惯,扩大花生行距,以缩小花生穴距来提高密度。如果小麦采用小行等行距播种,可两行小麦间套种1 行花生,缩小花生穴距来提高密度,有利于改善花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花生单产。总之,统筹兼顾,实施标准化种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缓解花生和小麦共生期间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不仅解决了麦套花生套种难的技术问题,而且花生还可以提前播种7~10 d,延长花生生育期。改革后花生行距为40~45 cm,密度为2.0×104~2.2×104株/0.067 hm2。

改革传统播种方式,实行3 改播种,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由于传统种植方式,麦田套种花生困难,费工费时,效率低下,给大面积套种带来一定难度。使用花生精播耧,可实现“3 改”,即改穴播为条播,改独角耧为双腿耧,改人工播为机播。而且,使用2腿“花生精播耧”播种,深浅一致,密度可调,1 人操作,每天可播种1.33 hm(2传统种植方式2 人使用独腿耧1 d 可播种0.27~0.33 hm2),工效可提高10 倍以上,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力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2.4 机械化灭茬,麦茬直接粉碎还田

小麦收获后,及时用灭茬机械进行灭茬,把麦茬粉碎后,连同麦糠一起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具有防旱、抑制杂草滋生的作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采用人工灭茬1人1天0.067 hm2,成本60 元,麦茬还要人工清理田外,费工费时。而采用机械灭茬1 人1 天可以灭茬0.67~1 hm2,省工省时,提供工效10倍以上。

2.5 农机农艺相配套,采用机械化收获

豫北地区花生收获时多阴雨天气,适刨期相对较短,若收获不及时,易落果沤果,不仅花生品质不易得到保证,同时又影响了种麦进度。花生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效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种麦时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使农机农艺相配套,地平、垄直、易于机械作业,实行分段式机械收获,从而缓解劳动力的紧张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对促进劳动力转移,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高国际竞争力,改革种植制度,均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快了收刨进度,为适时种麦打好了基础。

2.6 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技术引进与推广示范

加强资金和人力投入,调动全省农技、农机科研与推广力量,结合本省花生生产实际,开发适用花生收获机械的同时,做好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切实把一些先进的、适用的、群众易于掌握的“短平快”技术利用好,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技术培训和宣传。同时还要做好产前、中、后系列化服务工作,及时提供信息。确保各项配套技术的落实,促进河南省麦套花生的全面发展。

从多方面对花生收获机械研发、生产、购买和使用各环节予以支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在花生生产密集的地区,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花生产业的发展。各地应成立花生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大型加工企业联合举行花生基地建设,大力提高花生机械化水平,促进全省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套种行距机械化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