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新,刘桂英,唐 玲,鄂海燕,高 波,孙明丽,周 洁,王 潇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外科,北京,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一科,北京,100078;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78;5.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78;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北京,100078)
为规范医疗护理员管理,形成一支由执业护士和辅助性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从业人员队伍,2019年12月30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人社局、财政局等五部门发布《北京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3万人次医疗护理员技能培训,培训对象为拟在或正在北京市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的人员(含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和患者自聘护工),鼓励符合条件的北京市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和外省市来京务工人员等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基于此政策,为更好地开展在岗医疗护理员规范化技能培训,本研究对近几年国内医疗护理员的从业现况和管理培训现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医疗护理员定义为辅助医疗护理的人员,属于健康服务人员类属,是以促进、维持、恢复健康为主要目标,职业地点更多强调医疗临床机构,主要辅助责任护士进行服务工作[1]。
国家《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与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1]中明确医疗护理员的职责范围为在医疗机构内,医疗护理员应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服务,在社会和家庭中可以提供生活照护等服务。为保障护理质量,医院护理管理者对于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严格限定了岗位职责,《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具体提到护理员不得从事重症监护患者和新生儿生活护理,不得从事护理技术工作[2]。
护理员队伍依然以农民、下岗工人为主,存在人数不足、从业年龄偏大、专业层次低、持证上岗率低[3]、社会地位低、综合待遇低等问题[4]。李乐之等[5]于2016年对国内5个省市的25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护理员配置及职业知识技能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护理员以女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存在年龄较大(≥40岁者占86.31%)、文化程度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者占65%)、整体性别比例失调、年龄比例失调、男性护理员缺乏、文化程度低、准入门槛低、医学常识差等问题[6]。曹勍等[7]对四川省 279 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随机抽取45所医院的1 675名护理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护理员主要分布在住院部病情危重、生活护理需求量大的科室,如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骨科、心脏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老年科、血液科、肾病内科、感染科、康复科、产科、心身科、血液透析和急诊科等。
目前,国内的医疗护理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从未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也有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丰富者,而经验丰富者也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
江湖等[8]对黔北地区49家医院的201名护理员剂型调查发现护理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职业知识技能总得分优秀率为14.93%,不及格率为46.27%,总体得分水平较低。护理员对日常生活照料技术的了解程度得分最高,对防护隔离衣使用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分最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行业的发展,医疗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传统的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清洁、喂食、清理排泄物等,转变为负责各病区的清洁卫生与物品的清洁消毒等工作,甚至还协助护士进行疾病的相关护理。目前护理员常见的协助护理包括手术后床上运动;卧床患者翻身拍背、排痰;帮助患者下床活动,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更换与清洗患者造瘘口粪袋;清除气管切开处周围的痰液;预防压疮;帮助患者简单按摩等。患者的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疾病护理等是护理员需掌握的基本技能[9]。
国内现行护理员管理体制分为医疗机构管理和公司管理,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护理员的管理存在着医院单独管理、公司联合医院管理、公司管理等多种模式。由于培训、考核的影响,管理质量也随之变化。有调查研究[10-11]指出,公司联合医院管理管理模式更佳。
1.5.1 公司管理:护理员由公司管理机构管理时,主要以家政公司、物业公司、安保公司、专业护理(护工)公司等形式存在,由社会化机构对护理员进行统一培训、管理,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员工作质量进行督查,并及时向公司反馈整改。运营公司、患者三方对陪护行为进行约束,市场化运作护理服务。该模式下,护理员要承担公司的利润和管理成本,导致收入降低,间接影响工作主动性,工作质量的下降也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员的工作能力产生顾虑。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护理员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患者和家属的陪护需求与意见难以得到公司和护理员的重视。
1.5.2 医院与公司共同管理:医院安排专人负责监管陪护公司和护理员提供的各项服务及服务质量,并给予指导和监督。由护理部提供专业培训,加强护理员理论知识学习,为患者康复提供专业护理。通过医疗机构的集中化培训,使护理员管理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该模式下,管理公司在加强护理员在职管理的同时,协助医院做好相应的调整与管理完善,双方职责明确,促进服务优质落实,能有效保证护理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
当前国内医疗护理员培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研究[12]发现,目前国内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滞后;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培训层次没有明确界定;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等。甚至有研究[13]调查显示部分医疗护理员存在着无培训的现象[9],部分培训机构资质认证低、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国内护理员由于准入门槛低,文化水平低以及年龄大等问题,使得护理员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专业知识速度慢、遗忘快等特点[14],甚至在培训中容易出现不配合培训的现象。因此,无论是课程设置方面还是管理方式方面都要结合实际,综合考虑面对的人群特征。吕丽芳等[15]在对初级医疗护理员的培训课程设置方面发现,鉴于护理员来源及受教育程度,填鸭式的灌输可能使结果适得其反,适当调整课程的设置并建议应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将照护技能与简单理论知识相结合,循序渐进地灌输知识。
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16],疾病谱变化,慢性病发病率增加,社会对护理的需求迅速增长。由于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17-18],临床护士忙于专业护理,很难承担起全部护理任务,且人力成本较高,护理员可以协助完成部分生活护理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9-20]。医疗护理员在促进患者健康,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护理员属于健康服务人员类属,是以促进、维持、恢复健康为主要目标,应该具有学习与人健康相关的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健康知识的背景[18]。
当前独生子女多、社会竞争大、工作节奏快等诸多社会因素,传统照顾体系中患者家属担任长期照料任务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护理员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劳务补充[21-22]。由于近年来大众对健康观念及维权意识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员的要求偏向“质”倾斜。目前。临床护理员已与以前的护工有所区别,患者的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疾病护理是作为医疗护理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必须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需求。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对养老护理领域的探索,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与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23]。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均采用护理员分级培训的方式,并且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明确的培训资格标准。国外类似于国内医疗护理员的角色被称为助理护士。以英国为例,护理人员根据其职业框架标准共分为9级,其中1~4级护理人员称为健康助理(HCA),1~3级HCA又称为护士助理,4级HCA称为开业护士助理,5级及以上护理人员称为注册护士[24]。新加坡的助理护士又称入围护士,大多需接受2年专业的护理教育,主要配合注册护士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25]。与国内医疗护理员作为独立的职业鉴定相比,国外大多数助理护士是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职业层级中的最低层次,且可以在护理专业领域内进阶获得更大职业发展空间,更能体现护理学的专业性、职业性。
国际上医疗队伍建设及分层管理领先的国家,其护理员的人员结构呈现出与工作相匹配较高的文化水平、高素养、较强的人文关怀能力等状态。相比之下,国内护理员在掌握必备的照护技能之外,还需提高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认同感。鉴于国内医疗护理员工作内容与国外助理护士工作内容具有高度相似性,健康服务的辅助护理人员可考虑重新划分职业层级,形成由护士和辅助型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全面、系统、多方位地对护理员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进行界定:严格规范医疗护理员,尤其是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护理员的准入资格和继续教育要求;严格进行医疗护理员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定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内容和教材[26]。
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是当前老龄化社会进程中必要、可行且有意义的举措。基于此,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社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类属于医疗临床辅助服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员职业地点按照《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时数比例约为1∶2对医疗护理员积极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提供辅助护理服务的职业技能,强化职业素质培训,将职业道德、法律安全意识以及保护服务对象隐私等纳入培训全过程。
医疗护理员应该具有学习健康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学习必修的课程来掌握一些简单的医学基础知识;严格规范医疗护理员,尤其是医疗机构中的医疗护理员的准入资格和继续教育要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是加快发展护理服务业、增加护理服务供给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化培训,能够激发个人潜能,使医疗护理员更好的投入工作,让患者和社会认同与重视护理员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