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糖尿病合并II期压疮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11-21 20:04:11刘伟旗刘津京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髋部艾灸压疮

刘伟旗,智 慧,刘津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北京,100078)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持续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受阻,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变性、坏死[1]。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是骨折、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群体,是压疮发生的主要群体[2]。对于糖尿病患者难愈创面是指皮肤在创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愈合甚至修复的开放性创面,常因伴随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导致创面溃败,创面难以愈合[3]。患者的骶尾部、髋部、坐骨结节处、臀部、足跟是发生压疮的主要部位。

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皮肤长时间受压: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因此限制自身活动,长期保持不变体位,以致骶尾部、足踝部等容易受压的部位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从而引发压疮情况。②营养不足:糖尿病作为糖尿病足患者的基础疾病,其影响因素包括胰岛素不足等,部分患者因蛋白质摄入总量不足,以致缺乏营养,形成水肿,破坏皮肤屏障,增加发生压疮症状的风险。③没有完全清洁皮肤:患者若没有完全清洁皮肤,以致患者局部皮肤长时间维持湿润状态,很容易损伤皮肤屏障功能引发压疮。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患者没有养成定期检查皮肤与衣服清洁的习惯,以致没有及时发现皮肤异常情况,形成压疮[4]。科室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II期压疮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伤口愈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现将治疗和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40年,左髋部压疮3天,未给予特殊治疗”于2020年1月16日由门诊轮椅推入院接受系统治疗。患者入院时双下肢时有疼痛,不能行走。既往伴有糖尿病史及冠心病史。入院后检查:白细胞计数13.1×109/L,红细胞计数2.58×1012/L,血红蛋白含量75 g/L。遵医嘱给予消炎药物静脉滴入,消炎治疗。患者左髋部有一院外带来压疮(7.5 cm×7.6 cm,II期压疮),伴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渗出,轮廓清楚,炎性组织。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压疮伤口的改善和愈合。

2 护理

2.1 全身治疗

2.1.1 局部减压:督促和协助患者勤翻身(每2 h翻身1次,必要时每1 h翻身1次)。给予患者体位垫,在骨骼隆凸和皮肤与皮肤相接触的部位垫软枕,尤其左右髋部。避免摩擦,搬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可在患者背部及臀部垫大小合适的软垫,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伤。告知患者避免不良卧位,平卧时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骶尾部受压过久出现新的压疮,避免潮湿,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位,做到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5]。

2.1.2 控制血糖: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每日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按时注射胰岛素。

2.1.3 营养干预: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良好的营养支持对压疮预防和伤口愈合有重要意义。患者气血不足,纳差,日常饮食应以高营养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清淡、生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必要时还可进行肠内营养。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6]。多食羊肉、鸡肉,多食补中益气温阳之品如黄芪、红枣瘦肉汤、黄芪煎水代茶饮等,以扶正气,加快创面愈合。忌生冷、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

2.2 局部治疗

结合伤口愈合不同时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2.2.1 炎症期: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伤口处理方法: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0.9%生理盐水消毒伤口床,使用水凝胶伤口敷料,辅助清创,外敷泡沫敷料吸收渗液,保护伤口。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因此采用艾灸治疗辅助治疗,艾灸方法:施灸时艾条与疮面保持7~8 cm距离,艾条向左右、上下方向移动或反复旋,患者局部皮肤感觉到温热但无灼烧感,艾灸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疮面。局部按摩方法:选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气海、关元,以及根据患者压疮部位周围循经取2个穴位,常见压疮部位如尾骶部取承扶、秩边;髋部选居髎、环跳;足跟部选昆仑、跗阳;足外踝选阳交、膝阳关,用拇指螺纹面垂直于穴位按压,力道柔和均匀,以患者局部出现温热感为宜,每天上午9~11点及下午3~5点进行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 min[7]。艾灸能够发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散瘀通滞,促进创面组织愈合的作用[8],不但可以扶正气,也可是有效提高免疫力。

2.2.2 增生期:主要表现为创面肉芽组织形成,血管重建,角质沉积及表皮完整性的恢复[9]。换药3日后伤口面积7 cm×8 cm,少量黄色浆液性渗出,无味,轮廓清楚。伤口处理方法: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0.9%生理盐水消毒伤口床,使用水胶伤口敷料,辅助清创,外敷泡沫敷料吸收渗液,保护伤口。继续给予艾灸治疗,每日增加红外照射压疮部位,20 min/次,2次/d,其作用引起照射部位的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2.2.3 伤口重塑期:角质纤维的重修复,创面收缩,瘢痕形成[9]。换药3 d后伤口面积6.9 cm×7.7 cm,少量黄色浆液性渗出,无味,轮廓清楚。伤口处理方法: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0.9%生理盐水消毒伤口床,使用水凝胶伤口敷料,辅助清创;外敷泡沫敷料吸收渗液,保护伤口,继续给予艾灸及微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

2.2.4 愈合期:伤口愈合时期,换药1周后伤口面积5.5 cm×4.6 cm,有效治疗:疮面面积缩小,有部分新生肉芽,分泌物减少。方法: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0.9%生理盐水消毒伤口床,外敷泡沫敷料吸收渗液,保护伤口,继续给予艾灸及微电脑疼痛治疗。

2.3 情志护理

中医学理论人文人的“七情”活动与脏腑气血关联密切,若活动喜悦适中,则气机可达、经脉可通,反之则会成为致病因素,促使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而致疾病出现,故临床越发重视患者心理与疾病的相关性[10]。情志异常可导致气、血、神等方面异常,由于本例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预后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喜为心之志,在正常情况下,喜则心气舒畅,血气通利,营卫调和。通过以情胜情、安神定志、顺从情志、移情易性的方法全方位照护患者心理状态,解答疑惑、开导心情、调畅情志以缓解不良情绪,转移其对病情的过度猜疑,有效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心态,配合治疗,以促进病情康复[11]。鼓励患者与病友之间和谐相处,相互沟通。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讨论

临床上压疮是一种久治难愈易反复的疾病,症状主要是创面难以愈合。常规治疗除了加强对压疮位置的防护外,还应注重药物治疗,可选择清热解毒和去腐生肌的药物进行治疗,减少刺激性,促进组织再生。艾灸作为常见的中医外治方法,其燃烧时能够产生物理因子红外线,应用在压疮治疗中,可促进局部组织血行旺盛,利于肉芽组织增生,同时可促使创面干燥,促进炎症吸收[12]。本例患者在局部减压、控制血糖、营养干预等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结合伤口愈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进行艾灸治疗,能够起到调节患者气血,消瘀散结之功效,防止血流不畅导致压疮产生。运用中医护理理论为基础,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压疮愈合时间,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髋部艾灸压疮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8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3:40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10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38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