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实践新形式与社会精神生产的升级〔*〕

2022-11-21 23:29
学术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宇宙生产人类

陈 鹏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40)

元宇宙“Metaverse”作为当今热门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传媒巨头纷纷进军这一领域。〔1〕元宇宙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尤其是精神生产领域将产生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2〕我们需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元宇宙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予以揭示,并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心理科学等多个角度展开综合研究,以发挥其积极作用,预防其负面影响。

一、元宇宙是人类实践新形式和精神生产新形态

什么是元宇宙?学界提出了多种看法:如通过建构三维虚拟影像世界实现对现实时空的深度拓展、〔3〕大规模虚拟现实应用场景、网络化虚拟现实、〔4〕被实现化了的形而上学、〔5〕在众多人类科技成果基础上构建的体系、〔6〕社会数字化因素的整合升级等。可以说元宇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集成性飞跃,它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结合运用的结果。但这些仍是对元宇宙特征的表层认识,不是对其深层本质的理解把握。

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人和社会通过实践进行生产满足各种需要,并在此过程中结成各种关系。精神生产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哲学、科技、社科、人文、艺术等创新生产各种精神产品满足社会精神需要,并强化其他生产中的精神要素。元宇宙作为人类信息科技创新高度集成的成果,是现代精神生产的高级产物。人通过精神意识认识世界,同时驱使身体与客观存在互动并与其他人交往,进而影响和改造现实。人的精神交往、建构和创造属于广义精神生产。精神活动主要包括:个体精神间的互动交流、认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反思自身精神内容、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并创造新内容。精神创造的新内容有的以文字表达出来,有的以其他的符号如艺术形象、音符等,甚至只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精神产品必须以特定载体和形式呈现出来。元宇宙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其技术基础和内容都是精神生产的结果。并且元宇宙还是精神生产的继续,因为元宇宙的运行是通过精神生产持续不断的建构实现的。但元宇宙和之前的精神产物不同,载体不同,带来的影响和结果也不同。元宇宙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的相对独立的具有中介性和虚实相融特征的实践关系处理平台,它可以提供一种相对独立的具有“活性”的“实践片段”。笔者认为元宇宙可以定义为:人类整合多种信息技术构建的相对独立的具有中介性和虚实相融特征的新型社会时空,其本质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它是人类连接自身与现实世界的中介层。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并通过实践建构和升级。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把物质世界称为“世界1”,〔7〕把精神世界称为“世界2”,〔8〕把客观化的精神世界称为“世界3”。〔9〕如果按照这个划分方式,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属于“世界3”。人通过实践和物质世界或者说和自然界打交道,形成不断向自在自然拓展的人化自然和相关物质产物,这些构成了“世界1”。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精神意识,于是形成了“世界2”。人类通过“世界2”进行精神生产。精神创造的产物如果外化为客观存在形态,就形成了“世界3”。“世界2”其实并不是统一的世界,因为“世界2”只存在于众多独立的个体精神意识中。如果人的精神意识通过客观载体外化,就建构起了“世界3”。众多个体意识在交往中会形成共识,这些共识通过语言和符号表达。如果这些共识得到外化并找到客观载体,那么它们就进入了“世界3”。所以说“世界1”中的人造物和被人的实践赋予意义的人化自然、“世界2”和“世界3”都是实践的产物。这三者最初和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融合在一起。后来精神生产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精神生产相对独立发展对于人类“世界2”和“世界3”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它们是通过“世界2”(主观精神世界)和“世界3”(客观精神世界)的交互作用,以及“世界2”“世界3”(可以统称为精神世界)与“世界1”(物质世界)的互动来实现的。人类的精神传承、文化继承也主要通过“世界3”和“世界2”的互动来实现。在这种互动中,“世界2”和“世界3”都在建构和创造中发展。个体精神“世界2”是在与“世界3”和“世界1”的互动中发展的。到一定程度,个体精神就可以在其内部进行创造。“世界3”在一代又一代个体精神(“世界2”)的交往建构和创新中积淀、发展和升级。“世界1”为“世界2”“世界3”提供必要前提和物质支撑。由于“世界2”“世界3”的不断发展,“世界1”发生了巨大改变:人化自然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人造产物越来越丰富和高级。那么“世界1、2、3”的发展动力是什么?动力就是“世界1、2、3”之间的矛盾以及“世界1、2、3”各自的内部矛盾所提供的张力。

元宇宙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世界3”的升级、精神世界的升级、实践的升级。因为元宇宙的出现提供了扩大社会发展张力的巨大可能性。元宇宙所依托的技术和运行机制将更多社会发展的“应然性”转变成了“能然性”。元宇宙与“世界1”的关系:元宇宙是虚实结合的,相对于“世界1”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元宇宙必须依托于“世界1”,但它映射“世界1”并反作用于“世界1”。元宇宙与“世界2”的关系:元宇宙为“世界2”提供了学习、互动和创造的新平台,使得“世界2”获得和处理信息的效率大大提升,并且可以将元宇宙作为交往和创新平台。它使得主体精神即“世界2”可以借助特定载体和形式进入其中。人类的“世界2”可以在元宇宙中建立虚拟分身并进行虚拟生存。元宇宙与“世界3”的关系:元宇宙本身是“世界3”升级的成果。它使得“世界3”从静到动、从封闭到开放、从分割到联通。可以说,元宇宙使三个世界贯通交融起来,它是人类实践发展的巅峰体现,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

从上述元宇宙的产生及其本质特征来看,“元宇宙”概念的翻译值得商榷。“Metaverse”中的“verse”翻译成“宇宙”是贴切的,表达了时空的意思。但“meta”翻译成汉字“元”则词不达意。“meta”来自古希腊语μετá,原意是“中介”“变换”“超越”。而“元”字没有这种涵义。汉语中的“元”现今通常理解为“根本”“本真”“始基”,和“meta”的意思相反。这种译法会误导人们把元宇宙视为本源性的东西对待。事实上它是人类实践的高级衍生物,是随着科技发展建构起来的相对独立的虚拟现实世界。笔者认为最好翻译成“灵境”或“玄宇宙”。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几十年前就高瞻远瞩地提出用“灵境”形容虚拟现实。〔10〕这是早于“Metaverse”的原创,且富有中华文化韵味。译为“玄宇宙”也可,因为“玄”有神妙、深奥、不真实的意思,与虚拟的意思相通。翻译成“超越宇宙”“中介宇宙”至少和原意接近,或可音译为“麦塔宇宙”。之前某些词如元数据、元语言等中的“meta”被翻译成“元”,所以译者机械照搬了原有翻译。事实上原有翻译本身是有问题的。

二、元宇宙标志着精神生产的外化升级和“世界1、2、3”的贯通融合

(一)社会关系载体的升级

实践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形成和人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1〕人类的个体精神意识是在生理载体上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并可以进行能动反映的“小宇宙”〔12〕——即“世界2”。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场一旦形成,就对个人的精神意识产生先在的决定意义。社会关系的载体是什么呢?第一阶段是自然物。社会关系的载体是人自身及“世界1”中的自然物,比如人的身体动作及表情,通过空气介质进行对话或通过自然物传递信息并进行关系建构;第二阶段增加了初级人造物——可直观人造物。在这个阶段人可以把各种直观的初级人造物作为社会关系载体,比如纸质、布帛制或皮制的书信、图表甚至烽火台等。第三阶段增加了中级人造物——不可直观人造物。随着人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关系载体中又升级增加了不可直观的人造物,如电流、电磁波等。人可以用电话、电报、电视等承载社会关系。第四阶段进一步增加了高级人造物——可以直观地虚拟人造场境。这主要指网络出现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直至元宇宙平台的出现。

元宇宙载体和其他人造物载体的区别在于:它将人类实践的部分功能通过新载体独立出来并保持“活性”,在新载体上构建了关系处理系统。即元宇宙是保持了实践片段的“活性”的新关系处理平台。人类今天已经能够对社会实践片段进行提取浓缩,并保持其“活性”。元宇宙作为具有“活性”的实践片段被社会关系渗透浸染。元宇宙能够提供具身性体验:用户不只是浏览内容,而是身处内容中进行构建。这属于特殊场域中的实践。元宇宙场域中的人机互动,即人和程序的互动,是通过技术呈现的浓缩模拟的社会关系。它其实是高度浓缩典型化的“主体性”。主体可以在特定的平台和场域与之“互动”。元宇宙对客观存在的镜像映射,是以客观形式展现的人的认识;对现象的解读,是以意义诠释的形式展现人的价值取向;在元宇宙中活动,是人在特定场域中的实践关系建构。

元宇宙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深刻改变了人类世界的时空特性。有人认为元宇宙是空间维度虚拟而时间维度真实。事实上元宇宙的时间维度也可以虚拟加速或减速;空间维度也不可能绝对虚拟,因为技术装备仍占据一定空间。但元宇宙时空具有在自然时空基础上进一步叠加的相对性。在精神生产外化而成的“世界3”中,人类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相对摆脱自然时空的限制。爱因斯坦揭示的自然时空的相对性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但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时空具有更大的弹性,如现代社会时空就不同于古代社会时空。虽然每天都是24小时,但其承载的社会关系的内容和“密度”不同。生活在不同社会时空的人对自然时空的理解也有差异。社会时空永远离不开自然时空,但元宇宙科技所赋能的现实映射性、超越延展性、共创性和动态交往性使人类社会时空的弹性变得更大。另外,更高级的社会关系载体出现后,之前相对低级的载体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依旧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社会实践中“世界1、2、3”的产生及其关系结构

“世界1”是人类社会存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世界2”由实践决定并反作用于实践。实践结构中“世界1”“世界2”“世界3”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初“世界1”对“世界2”“世界3”的决定作用更大。后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世界2”和“世界3”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越来越强。“世界2”作为个人的精神意识是以复数形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世界2”,即自我的精神意识。“世界2”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以特定载体(包括两层:一层是物质载体,另一层是共识性符号如文字等)为条件建构出了“世界3”。“世界3”的出现是社会关系依托各种载体不断发展建构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符号又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客观化的精神存在,比如书籍、地图、图画、电影,包括戏剧、歌剧等。“世界1”“世界2”“世界3”统一于人类实践系统。但它们在实践系统中的关系方式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融合到各自相对独立,三个世界的互动效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它们的关系再次越来越紧密并且相互交织、映射甚至融合,元宇宙的出现使得三个世界的互动效率极大提高。

(三)元宇宙标志着精神生产的外化——“世界3”的升级

元宇宙体现了人类精神生产外化功能的升级。精神生产和其他生产中精神要素作用不断突出并且发挥先导作用。网络尤其是元宇宙的出现意味着不只精神产品外化,而且精神生产机制也外化了。元宇宙的出现开始把过去相对分散的“世界3”的各种“条”“块”统一起来。“世界3”过去是对客观化精神产品的概括,实际上这些精神产品并不统一和相互贯通。但元宇宙高技术平台和机制的出现使它们有可能统一贯通起来。元宇宙不但把它们统一贯通起来,还使得它们由“静”到“动”。最初的“世界3”是对人类静态精神产品的概括,如书籍、图画。电影、动画其实仍是静态的,通过播放速度使人产生动态感。现场表演的戏剧由演员按照设计好的脚本演出而不是真正的主体的博弈,所以戏剧实际上并不具有“活性”。而元宇宙则不同,这个场域中的很多结果并不是开始就设计好的。而且区块链技术使每个主体的创作可以全息共享却又互不干扰。随着信息科技发展,“世界3”开始由“静”到“动”。精神生产的内容由静到动,如人工智能使“世界3”的某些部分具备了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类还可以以虚拟方式进入“世界3”并在其中进行创造、交往甚至建立分身和进行精神性生存。所以,元宇宙使“世界3”出现了三方面的升级:一是使“世界3”真正统一和贯通;二是使“世界3”由“静”到“动”;三是使人以虚拟方式进入“世界3”并在其中交往互动和创造建构。

(四)元宇宙是精神生产引领“世界1、2、3”整合贯通的集中体现

精神生产以元宇宙为媒介形成的新机制不但使“世界3”升级,而且实现了“世界1、2、3”的贯通融合。在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精神生产的产物和外化功能构建起了相对独立的世界。元宇宙的出现使得精神生产有了新的工具、新的素材来源、新的场域和平台。它给精神生产主体带来的改变,主要是对主体间性和精神间性的影响;通过区块链技术使精神生产资料的共享性增强,甚至可以同步全息共享。以虚拟方式存在的主体甚至和精神生产的过程融合了起来。精神产品不但进一步非实物化,并且它们相互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化;精神产品和人的生活的界限也不再那么分明。精神产品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建构的。现代解释学曾提出精神产品的意义是由作品内容和阅读者共同建构的。〔13〕这一点在元宇宙平台更加清晰地彰显出来。

精神生产的过程、产物和人的生存方式全方位融合升级为场性的“泛在”。〔14〕事实上自网络技术出现后“世界3”的统一贯通进程就开始了,元宇宙的出现进一步把“世界3”激活并席卷于一体。同时,贯通“世界1、2、3”的进程也开启了。元宇宙在推动“世界3”升级的同时使“世界1、2、3”的贯通进程升级了。并且“世界3”开始逐渐对“世界1”的改造和“世界2”的发展发挥引导作用。人类通过“世界3”进行精神生产机制的外化及各种活动。元宇宙逐渐成为新型实践场域和社会关系建构平台。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并可能使之紧密融合成为人类实践的探索设计中心。总体而言,元宇宙将使社会实践升级并带来更多创新可能性。

三、元宇宙可能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不同的元宇宙背后隐含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和把握方式。其核心是元宇宙相关技术和元宇宙中精神生产的内容。元宇宙技术提供的是可能性,而元宇宙中精神生产的内容则是关键。精神生产的内容渗透着价值观,但竞争机制并不能保证精神产品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元宇宙需要处理好虚与实、真与伪、资本和劳动、技术精英和普通用户、科技和人文、规律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关系。受生产方式影响,元宇宙对于当今社会生产和人类生存方式具有“双刃剑”效应:既提供了更高层次满足需要的可能,也带来了更深层次异化的风险。元宇宙究竟发挥何种作用是由具体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归根结底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

(一)元宇宙带来的积极变化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数字文明新纪元

元宇宙技术创新使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效率大大提升,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感官体验,使生活具有了更高自主性、开放性和自由度。元宇宙推动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产业变革并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重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创新了社会治理。区块链技术使每个人的精神生产带来其他人同步共享的全息性。〔15〕各个主体不是挤在一起“内卷”,而是每个人拥有一个虚拟世界,既能感受他人的存在,又避免相互的硬性干涉和操控。个体既能体会到“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16〕又扬弃超越了这两种关系。这说明人类社会生产交往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向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社会”〔17〕进一步迈进。元宇宙开始突破人类精神和肉体的传统关系,在数字世界建立起精神的存在样态。虽然人的精神不能彻底摆脱物质载体,但可能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物质载体,而是能够在各种载体间游走,摆脱生理载体的单一性。人可以在元宇宙中设置虚拟身份,变换社会角色。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分工将消失,社会成员能够在各领域自由劳动。人类能否通过元宇宙找到消灭社会分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实际上能带来更多可能性,这本身就是进步。另外,由于每个元宇宙用户的网络行为都可记录、可追溯、可衡量,能够实现数字身份确认、行为共识、资产确权和信用共享,知识产权问题可能得到根本解决。〔18〕用户的劳动贡献可被精准记录也使按劳分配更有条件实现,社会精神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更大解放和发展。

(二)元宇宙在资本逻辑影响下可能带来深层次异化风险

元宇宙作为平台和其他工具一样本身无所谓善恶,关键在于谁使用,为了什么目的使用。决定其性质的是社会关系本身。元宇宙在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资本操纵、舆论泡沫、伦理失范、隐私泄露、监管缺位等风险,需要防范。元宇宙改变了人们对待现实世界的方式。要谨防人们沉湎于虚拟世界而不去面对和解决真实问题。创作、设计、学习、娱乐等需要虚拟,但逃避现实通过虚拟场景长期麻醉自己则是消极的。这要看其对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否有帮助。元宇宙在对现实世界虚拟化的精神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对真相的遮蔽。如在筛选、过滤、编辑过程中出现信息丢失、比例改变、诠释扭曲可能产生虚假的“景观”。恶意篡改、操控和误导造成的危害更大。居伊·德波曾提出“景观社会”之说。〔19〕从思想性的意识形态到外化为景观的意识形态是一次嬗变,从实物景观到虚实结合的景观是元宇宙带来的另一次嬗变。掌握元宇宙核心技术的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在设计好的场景中活动。元宇宙带有垄断基因,因为其需要巨大人力物力及超大规模连接。这使得要素和用户往往集中于少数平台,带来新的不平等和中心化。控制元宇宙就可能在某些方面操控社会生活。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不仅能回应需求,还能够判断客户喜好通过产品推送刺激创造需求。所以需要防止平台对用户进行“茧房”式〔20〕的诱导和需求锚定。资本剥削在元宇宙时代可能采取新的形式。精神生产资料掌握在平台资本手中,而用户成了数字时代的无产阶级——“玩工”(playbor)。〔21〕游玩与劳动边界的模糊遮蔽了资本的剥削,用户创造的价值大于其得到的报酬,这是资本剥削剩余价值的新形式。此外,在元宇宙时代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更快、面积更广、复杂性危害性更强;虚拟资产交易存在炒作、洗钱和泡沫风险;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也是重要课题。

四、强化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元宇宙

元宇宙不仅是重要新兴产业,也是重点治理领域,涉及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基本制度层面。对于元宇宙我们不应简单采取接受或拒斥态度,而应当研究进而驾驭它。应如何确立建设元宇宙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发展应与元宇宙建立良性互动共进机制,实现体用结合。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构先进社会关系,扬弃超越资本主义精神生产,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元宇宙,助力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升级发展;进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1、2、3”导向新的实践,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升级发展。社会制度决定了元宇宙的资本、技术和内容由谁掌控,元宇宙平台的精神生产如何组织实施以及精神产品如何分配。强化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元宇宙,包括一系列基本原则:为什么构建元宇宙?为了人民的需要。谁来构建?党领导人民构建。构建什么样的元宇宙?体现社会主义属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元宇宙。

(一)深入研究揭示当代精神生产和元宇宙领域规律

要将精神生产和元宇宙建设放到整个实践大系统中把握,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领域在关系中思考其本质、意义和作用。关键是把握元宇宙内部及其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既全面深入把握规律,又根据规律向正确方向建构。精神生产及元宇宙建设和现实实践的发展是互动共进的过程。社会作为复杂矛盾群不可能让特定领域长期单兵冒进,只会在矛盾群的张力作用下此起彼伏地前进。精神生产可以通过元宇宙平台不断建立相对独立性,形成与现实的张力,拉动社会进步。但整体实践的水平决定了特定历史阶段精神生产的极限。经济基础并非简单直接地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并非简单直接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个机制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精神生产中介层。所以需要重视和强化精神生产部门及各生产部门中的精神要素。辩证把握精神生产和其他生产部门的关系、各种生产中精神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精神生产部门如何借助元宇宙衔接并建立协调共进的关系。精神生产和元宇宙必须在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基本规律基础上发挥作用。“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22〕或者说,物质力量应由精神力量所推动的物质力量来摧毁。所以需要通过元宇宙等技术集成平台实现精神生产和其他生产的联动来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二)精神生产和元宇宙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需要在加强对元宇宙的探究、开发、管理过程中建立先进要素的领导权。打造区块链技术条件下党的先进领导方式是亟须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党是领导一切的”。〔23〕保证党的领导是基本前提,一切以先进要素的培育发展为转移。精神生产和元宇宙为谁服务是首要问题,要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来建设。精神生产和元宇宙的内容和形式应围绕人民需要内容的丰富和层次的提高进行创新,从人民的根本长远利益出发回应引导其需要。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教育、科研、宣传和文化产业等精神生产部门加强立场教育,加强对人民的精神需要和先进精神生产机制的研究,使元宇宙产业围绕人民需要生产各种高质量精神产品。要防止元宇宙被“资本无序扩张”〔24〕和逐利本性误导方向。元宇宙开发建设的关键在人,需要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站在先进立场为人民服务的专业建设管理人才,同时对人民群众加强教育引导,使其客观全面了解并正确把握元宇宙。要让人民驾驭元宇宙,不能让元宇宙驾驭人民。元宇宙应当发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造福人民的功能。

(三)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元宇宙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证了精神生产和元宇宙建设的根本性质和资源供给。应依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势研究元宇宙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创新所需要的条件,存在的短板和束缚,并加以针对性的解决;不断增强精神生产动力,优化精神生产体制机制。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元宇宙相关产业的重点发展。同时研究扬弃国外元宇宙机制为我所用。保证元宇宙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元宇宙建设内容的领导,另一方面保持社会主义精神生产机制不变质。核心是精神生产资料为人民所有,发挥大型公有制精神生产和媒传平台作用;通过设置资本“红绿灯”,〔25〕防止私有资本逻辑在元宇宙产业的无序扩张。党和政府应正确引导元宇宙发展进程,前瞻性地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元宇宙开发建设的有序性,制定规则体系,实现有效治理;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四)积极布局开发运用元宇宙等精神生产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26〕元宇宙相关新技术代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新进步,它必定会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我国元宇宙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新技术保持敏锐性,并进行前瞻性评估和深入研究;在相关研发领域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并创新开发新技术的积极作用,遏制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副作用。元宇宙建设毕竟要通过人来完成,归根到底依赖于人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相应地就需要重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并增强所有社会成员的创新意识。人的能力和素质通过特定社会关系形成发展,所以要不断建构优化有利于精神生产发展强化的社会关系。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的创新素质不断优化、科技研发不断突破、教育蓬勃发展、文化兴旺繁荣的精神生产强国。

(五)以元宇宙产业为代表的先进精神生产引领世界文明进步

精神生产和元宇宙产业的发展水平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当前世界精神生产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对垄断资产阶级有利的意识形态霸权,以西方文明为中心歧视排挤非西方文明。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以及各种赤字的出现,〔27〕其所建立的国际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解释力在下降。世界元宇宙领域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中国需要提前布局、统筹组织,各个层面协同发力,强化元宇宙产业的软硬实力。中国应当在元宇宙建设的软件、硬件和机制三个维度培育形成先进性,在世界上产生引领性影响力。中国的元宇宙建设和精神生产可以回应世界范围内的精神需要,为当今世界矛盾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先进性是国际领导力的根本。中国应当努力在精神生产和元宇宙建设领域“演奏第一小提琴”,〔28〕引领人类精神生产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注释:

〔1〕陈云松、郭未:《元宇宙的社会学议题:平行社会的理论视野与实证向度》,《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2〕〔23〕〔26〕〔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05、16、307、460-461页。

〔3〕向安玲、陶炜、沈阳:《元宇宙本体论——时空美学下的虚拟影像世界》,《电影艺术》2022年第2期。

〔4〕方光照、田鹏:《元宇宙:从架构到落地》,《国际金融》2022年第3期。

〔5〕Slavoj Žižek,>Boringly postmodern and an ideological fantasy:Slavojižek reviews Matrix Resurrections,https://www.spectator.co.uk/article/a-muddle-not-a-movie-slavoj-i-ek-reviews-matrix-resurrections.

〔6〕张蓝姗、史玮珂:《元宇宙:数字化生存的逻辑探究与反思》,《当代传播》2022年第2期。

〔7〕〔8〕〔9〕〔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52、12、8页。

〔10〕《30年前,钱学森为什么将VR译为“灵境”》,澎湃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853156745075348&wfr=spider&for=pc。

〔11〕〔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1、11页。

〔12〕尉利工:《莱布尼茨〈单子论〉中小宇宙的系统论与全息论思想》,《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3〕〔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415页。

〔14〕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石华:《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第2期。

〔15〕Melanie S,>Block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O Reilly Media,Inc.,2015.

〔16〕〔德〕马丁·布伯:《我与你》,徐胤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页。

〔18〕Cui Y,Widom J,Wiener J L,>Tracing the lineage of view data in a warehousing environment,ACM Transactions on Database Systems(TODS),2000,25(2),pp.179-227.

〔19〕参见〔法〕德波:《景观社会》,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20〕参见〔美〕凯斯·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9页。

〔21〕参见姚建华:《数字劳工:产消合一者和玩工》,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63页。

〔24〕《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人民日报》2022年2月8日。

〔2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1日。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4页。

猜你喜欢
宇宙生产人类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宇宙第一群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这宇宙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