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磊,刘沁林,蓝天琼,袁继超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成都 611130)
玉米是四川第2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80万hm2,产量1000万t,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省粮食面积和总产的29.4%和30.4%[1],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玉米主要种植在盆地丘陵旱地和盆周山区,以雨养为主,玉米生产受农业气候变化和病虫害影响大。四川盆地玉米生产自然灾害多而频发,常见的有季节性干旱、风灾(倒伏)、涝灾以及草地贪夜蛾、螟虫、大小斑、茎腐和穗粒腐等病虫害,严重限制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降低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增强四川玉米生产抵抗灾害能力,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围绕品种选择、土壤耕整、播种、水肥管理和收获等,制定了四川盆地玉米多灾害应急联合防控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区玉米高产稳产、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选用抗逆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最有效技术措施。针对四川盆地土壤瘠薄粘重,季节性干旱、涝害和大风天气频发,导致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根据四川玉米生产生态条件和灾害发生特点,通过多年田间试验和品种鉴选试验,鉴选了一批抗逆高产品种。四川玉米生产上应选用具有抗旱耐瘠、耐密抗倒、抗病抗虫等特性的优质高产杂交良种,例如“正红311”“成单30”“仲玉3号”“先玉1171”“正红6号”等[2-4]。
通过优化播期可实现玉米生育关键时期避开不利气候和病虫害发生季节,是确保玉米高产和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四川春玉米抽雄开花-吐丝期发生干旱频率和干旱程度高,应适时早播避开抽雄开花-吐丝高温干旱影响,南充、内江等川中、川南和川东地区在3月中下旬播种,中江、三台等地4月上旬播种。夏玉米则应在前作收后及时早播,力争在5月上中旬完成播种,夏玉米播种过晚导致玉米抽雄灌浆期推迟,后期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产量的提高[5]。
丘陵紫色粘土土壤粘重,玉米生产中土壤耕作存在土块多、耕作质量不高导致玉米播种出苗质量差的问题。为提高后续玉米播种出苗质量,春玉米应提前7~15d选晴天深翻晒垡,翻埋残茬、病菌虫(蛹)和杂草种子,并加厚耕层,播前旋耕耙地,将地面整平整细。夏玉米可采用旋耕播种、条耕(少耕)播种,偏沙性壤土可采用免耕直播方式进行播种,以减少农耗时间,争取早播。地势低洼、平坦的大地块,四周要开排水沟,每隔4~8m开厢沟,以利雨季排水防涝。
干旱是雨养农业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四川丘陵玉米干旱后无灌溉条件,为此采用种子深播和地表覆盖等技术可提高玉米抵抗干旱的能力。试验研究表明,玉米出苗率随着籽粒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大、中粒种较小粒种的增幅为7.0%~11.3%,田间出苗后,大、中粒种的幼苗生长较旺,根系发达,茎基粗壮,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壮苗指数高。采用大粒种子深播在干旱条件下有利于幼苗生长,幼苗更健壮,产量可提高8.5%~24.9%。生产上玉米种子可选用7.5 mm以上筛孔精选加工的中大粒种,播种深度6~10 cm,增加根系入土深度,提高抗旱、防倒能力。播种时可结合覆盖地膜或全量秸秆覆盖,实现保墒抗旱[6-8]。
国内外玉米生产发展历史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途径。当前四川玉米种植密度在2000~3300株/667m2左右,增密500~1000株/667m2,可以优化玉米群体结构,实现玉米增密增穗增产。净作可采用60~75 cm等行距、80cm+60cm宽窄行、60+60+80~100cm两窄一宽带状种植模式,间套作采用160cm+40cm中厢带状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强群体抗倒、抗病能力[9-10]。
选用正规商家生产的优质专用缓控释肥,或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按50:50复混肥,以延长肥效、减少施肥次数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增施1000~1500kg/667m2腐熟农家有机肥或100~200kg/667m2优质商品生物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和发挥化肥替代增效作用[11]。按纯氮量的0.5%配施三氯甲基吡啶(商品名“伴能”),抑制铵态氮硝化作用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配合覆盖保墒与集雨补灌,发挥水肥耦合增产增效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5kg/667m2SiO2(硅肥),发挥以硅促磷和增硅抗倒作用[12]。
一般中等以上肥力地块施纯N 12~16 kg/667m2、P2O53~5 kg/667m2、K2O 4~6 kg/667m2。磷钾肥全做底肥,氮肥底肥和攻苞肥各占50%左右,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使用缓控释肥时可减量一次性底施。
施用化学调控剂可调控玉米株型,增强玉米抗逆能力。生产上应根据玉米长势长相,于6~12片展开叶时,用玉米矮丰25mL/667m2对水15~30 kg叶面喷施1~2次,长势越旺,喷施时期越早、次数越多[13]。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也可结合甲维盐等一起用机动喷雾器或无人机喷施。
选用含有克百威、戊唑醇、噻虫嗪等高效杀虫与杀菌剂及适量烯效唑(S3307)等生长调节剂的壮苗生根杀虫杀菌种衣剂包衣。播后芽前喷施75%异噁唑草酮水分散粒剂或70%氨唑草酮水分散粒剂或50%乙草胺乳油等高效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玉米苗期如草害较重,可选用安全烟嘧磺隆、乙草胺或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进行茎叶处理。草地贪夜蛾采用搭配了专用性诱剂和食诱剂的杀虫灯诱杀成虫,早期施用多杀菌素、Bt、白僵菌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发生严重的施用甲维盐或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进行防治。螟虫采用黑光灯诱蛾、赤眼蜂或Bt颗粒剂进行生物防治,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敌百虫、高氯、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进行化学防治。
采用地膜或秸秆覆盖保墒,播种时施2 kg/667m2聚丙烯酰胺(PAM)保水抗旱,同时开好排水沟。发生旱灾时及时补灌,暴雨积水后及时开沟排涝。
玉米拔节前后倒伏,不必人工扶起,可让其自行恢复直立。抽雄前后如果发生倒伏应及时扶起,边扶边培土并加固植株。如茎秆发生折断,直接将茎秆折断植株割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玉米果穗收获宜在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乳线消失的完熟期收获。收获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收获过晚,如遇阴雨天气,果穗易发霉。有条件的地区和种植户可采用机械收获方式进行高效机收。其中机械穗收籽粒含水率应降至35%以下,机械粒收则应适当推迟收获,在籽粒含水率降至28%以下收获[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