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新举措

2022-11-21 21:12周果子
关键词:学风三全育人新生

周果子,陈 军

(湖南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一、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因势而动,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艾楚君等人研究了“三全育人”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提出要健全机制、形成育人合力,把握理路、实现全过程融通,搭建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构建体系、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等破解路径[1]。何青松提出加强构建高校辅导员“三全育人”精准育人路径体系,建议扩展育人主体、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和多元协同育人体系,遵循规律、构建全过程精准育人管控体系,多层次创新路径、着力构建全方位育人路径实践体系,为优化高校辅导员精准育人路径体系提供可行性方案[2]。刘素贞论述了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转型,认为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一线教师,要找准自己在高校 “大思政” 中的新定位, 成为全员育人的骨干力量, 做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育人资源的协调者,成为全过程育人的融通力量, 做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导者与持续发展的推动者[3]。武建伟等人从坚定职业自信、提升职业技能、恪守职业道德、厚植学习理念等方面探索辅导员与大学生新型生态关系发展路径[4]。刘兴祝等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应将岗位职责融入“三全育人”[5]。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是师生探索知识、研究学问的方式方法与风格[6]。高校重视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关键举措[7]。辅导员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紧密协调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肩负起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8]。近年来,入职高校辅导员的门槛越来越高,普遍要求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且具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虽然他们学习能力强、科研水平突出、政治思想过硬,但是高校辅导员如何从优秀的学习者转变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基于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与“三全育人”的关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新生的特点和影响良好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一点思考与探索。

二、影响大学新生良好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大学阶段,学生拥有富余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的生活节奏,强调自理、自制、自立、自强。大学新生入校后,将经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需要尽快调整好心理状态与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风,扣好大学阶段的“第一粒扣子”,逐步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人。

为了掌握大学新生的特点,本文选取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00级新生为调研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511份。问卷结果显示:74%的学生毕业于重点高中;26.63%的学生没有寝室生活经历;44.03%的学生在高中时被家长灌输“上了大学就自由了,考上大学了就随便玩”的思想;68%的学生没有独立自主选择专业;76%的学生认为大学课堂不太有趣;46.77%的学生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44%的学生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8%的学生通宵打游戏或者追剧;45%的学生有迟到早退记录;20%的学生有旷课记录;46.18%的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 500元;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3 000元;94.38%的学生认为合理安排晚自习有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逐步制定学习计划并依计划完成学习任务;80%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应该拓展多方位能力。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该院新生的生源质量较好,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和期待。经过激烈的高考选拔,新的优秀群体已经形成,但是,部分学生自控力、自理能力不强,对大学课程的难度认识不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不深,学习的动力不强,对生活消费需求较高,学习风气整体不佳。

因此,本文对影响大学新生良好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中学生学习以听课、作业、答疑为主,教师长时间陪伴,生活由家长或者学校安排,时间、空间相对固定,学生被非常严格的作息制度所约束。而大学生学习以听课、实验、实习为主,不同课程的作业和答疑不尽相同,兼有学术讲座、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生活自理,学生脱离了教师、家长的陪伴和督促,在时间分配上容易顾此失彼,滋生懈怠心理。区别于“填鸭式”与“教师严格督促”的中学教育模式,大学课堂往往是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大班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难以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缺乏自主意识,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而言,课前若不做准备,课堂上可能就听不懂,从而导致课后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在多次作业拖延或答疑缺位或考试挂科后,学生在心理上会逐步产生落差感,进而出现厌学心理。

从学习生活模式上来说,大学生与中学生的主要区别在于时间上增加了自由度,自主选择性更强。大学学习生活模式的特点,要求新生熟悉大学的规章制度,尽快适应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明确目标,科学规划,主动学习。

其次,授课特征的转变。中学授课的时间、地点固定,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而大学授课的时间固定,但同一门课程在一周内一般只有2节或者4节课,地点也大多在不同的教学楼、不同的教室,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只是作为参考,嵌入了很多体现学科前沿和思想引领的内容,课堂教学方式由粉笔板书、PPT 、雨课堂、MOOC等线下、线上灵活组合。

大学课程内容丰富、手段多样,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大学的授课特征,要求学生履行学习主体职责,课前认真准备,在课堂上与教师加强互动,课后完成复习和作业,通过刻苦钻研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最后,在高中阶段,手机被严格限制,而进入大学后,课堂学习和会议以外的大部分时间,手机是自由使用的。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各种游戏、QQ、微信、抖音等APP吸引并消耗了大学新生的很多宝贵学习时间,同时可能误导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从而影响大学新生的学习态度而败坏学风。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辅导员加强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新举措

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明确指出,辅导员肩负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大职责。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强化了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要求。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与“三全育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发挥辅导员主导作用,联系教师、家长、朋辈,构建全员育人架构

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是学风建设的黄金时期。辅导员是与大学新生见面最多的,也是学生联系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辅人员的重要向导,要结合大学新生形成良好学风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计划地搭建好全员育人平台。针对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辅导员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通过促膝谈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信任的引路人。辅导员要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增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辅导员要经常与班主任互动,共同参加军训动员、开学典礼、每月班会和考前动员,帮助新生更快地了解并熟悉专业。辅导员要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向家长讲明大学与高中在学习生活模式方面的差异,宣传学校的最新发展。辅导员要动员高年级学生发挥“传帮带”的精神和示范作用,加强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营造“朋辈相伴”的氛围,成立学生干部团队,树立优秀典型,让新生能够真切感受身边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主动学习理念。针对大学的授课特征,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查课、查寝、设置晚自习等措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励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同时,辅导员可以提前了解新生生源地资料、家庭信息等,初步掌握学生情况,报到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线上家长群,及时解答家长疑惑并获得家长协助。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要及时建档立卡,定期谈心谈话,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出现问题时与家长协同解决。通过举办学习主题活动,如学科沙龙、“学霸”讲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担当学习主体职责,将被动的知识接收转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由此构建辅导员为主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优秀学长、家长等全员参与的育人架构,在大学第一学期形成良好学风,后期持续跟进,确保学风建设稳步推进。

(二)重视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把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关注的重点是教育中的时间序列,强调育人的阶段性、完整性。学风建设贯穿大学新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学习成长全过程。针对每学年学风建设中的突出任务与典型难关,辅导员需要有的放矢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任务,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开展阶段性的学风建设,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并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学风建设始终。

第一学年,辅导员要主动把握入学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设置学风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相关内容,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专业前景、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与阶段性规划。合理设置晚自习,引导帮助新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谈心谈话,掌握新生状态,总结经验,尽早干预“亮红灯”的学生。动员班委组建以寝室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培养互帮互助、问题导向、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成绩会呈现明显的差距。二年级,辅导员通过学业预警对后进生开展定点帮扶。三年级,部分学生已有明晰的专业规划,或将经历焦虑期与抉择期,辅导员要给予学生耐心教育与引导,鼓励优秀学生积极申报并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引导处于迷茫中的学生结合自己与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计划。四年级,辅导员要及时清查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对于有毕业困难的学生及早干预与帮扶。

经过大学四年的历练,应已涌现出大批各具特色的优秀学生典型,辅导员可以及时整理优秀学生案例,多渠道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传承优良的学风,实现全过程育人。

(三)落实学风建设常态化,践行“十大育人体系”,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

辅导员要努力实现学风建设工作常态化。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知识,德行、心智、能力要全方位提升。辅导员要将学风建设的维度向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扩展,多维度共同作用、协同发展,系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辅导员可以对接专业实验室,打造多元实验平台,开展专项讲座,为大学新生提供了解课程、了解专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对专业有清晰认识,为日后科研实践打好基础。辅导员应当多鼓励新生参加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让新生在实践中锻炼多种能力,进行全方位学习。辅导员可以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大力宣传优秀典型,定期宣传优秀学子,开辟在线答疑板块,为新生答疑解惑,以新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后疫情时代,辅导员要引导新生适应线上教学,善用网络获得更新的信息。线下可以定期开展主题班会,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定期组织答疑会,邀请任课教师解答新生学习上的疑难,在年级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与“三全育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但历经紧张的高中生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之后,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大学的不同授课特征等影响着新生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辅导员作为“三全育人”主体之一,要发挥主导作用,联系教师、家长、朋辈,构建全员育人架构;重视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把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全过程育人;落实学风建设常态化,践行“十大育人体系”,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猜你喜欢
学风三全育人新生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新生娃萌萌哒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