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2022-11-21 21:12万长松王丽媛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时代

万长松,王丽媛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家精神集中展现了企业家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和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企业家精神也在不断丰富着它的内涵。中国企业家精神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利并举、重义轻利的思想,又吸收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爱国为民、艰苦奋斗的元素,在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中显示出强大活力。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发展到新时代,又被赋予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放创新、诚信守法的新内涵,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缘起及其赓续发展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这一概念可以直译为“创业”,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含义,又包括企业家履行职能所需要的能力。国外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最关键、最核心的含义是“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和“创新精神”。在西方,“冒险精神”几乎成了企业家精神的同义语。然而,企业家精神不是在近代意义上的企业形态出现之后才有的,而是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并延续到现代,直至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起源于先秦。古代传统的企业家精神始终围绕着“义利之辨”的线索发展演变,大体存在着“以义制利”“义以生利”和“义利并举”三种观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并不反对追求物质利益,但在义利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主张舍生取义,鄙夷苟且偷生的行为。由此可见,先秦时的企业家精神把“义”放在了头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浓厚的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孔子的高足子贡、越国相国范蠡都是儒商的杰出代表。西汉司马迁在肯定追求物质利益正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富而好德”,即在逐利的过程中需要提高道德操守和承担社会责任。因此,中国企业家精神自古就十分重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观念,与西方的“义利观”有着天壤之别,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封建经济的瓦解,近代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一大批爱国民族资本家纷纷举起“实业救国”和“实业报国”的旗帜,将自家企业的经营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实业救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阶段,主张“棉铁主义”的张謇、“化工之父”范旭东、“火柴大王”刘鸿生以及无锡荣氏家族企业创始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无不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实业救国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受朴素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影响,他们的营商之道都呈现出强烈的自立自强和救国报国意识。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家精神表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新中国成立以后,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我们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和国有资本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批开明的民族资本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放弃私人企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表现出极高的思想觉悟和大局意识,为迅速恢复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作出历史性贡献。在新的国有企业中,虽然淡化了经营管理人员的“企业家”身份意识,却突出了人民当家作主之后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这一时期的企业家精神与劳模精神合二为一,特别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阶级身上涌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拼搏奉献和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不仅成为工业化时期伟大革命精神的时代标记,而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家精神彰显的是每一位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突飞猛进,而国有企业改革却举步维艰。面对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遭遇的重重困难,突破各种禁区、闯出一条新路成为张瑞敏、柳传志、宗庆后等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的不二选择。邓小平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P372)所谓闯的精神就是敢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各种禁区;所谓“冒”的精神就是敢于承担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各种风险。没有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没有改革;没有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胸怀就没有开放。“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P113)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仅需要继续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更需要发扬敢闯敢冒、敢想敢为的革命精神,正是秉持着这两种伟大革命精神,新中国迅速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对于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企业家而言,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是浓厚的开拓创新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呼唤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P421)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大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出现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的情况。COVID-19疫情暴发加剧了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等重大事件对全球的影响,导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最突出的表现是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思潮蔓延,“逆全球化”乘势而起。中国要想摆脱经济困局并且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保护和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而市场的活力主要来自企业家主体和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有胆有识、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革命传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3](P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战略目标,需要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精会神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比以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更复杂的国际环境、更大的使命担当和更多的机遇挑战,将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凸显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形成一种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诠释了爱国、创新、诚信、担当、开放的新时代内涵,也以高昂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独有的精神气质与价值观。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产业或工业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工业企业是产业活动的基本组织,企业家和工人是产业活动的社会主体[4]。产业活动不仅是物质性的,创造了“物化”的人工的社会自然;产业活动也是精神性的,创造了“文化”的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全球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5]。产业精神、工业精神就属于这种“公共的财产”,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本主义内涵,而合作精神、契约精神、效率观念、质量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等构成了产业精神与工业精神的内核。产业精神、工业精神具有普遍性、抽象性,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具有特殊性、具体性。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是产业精神、工业精神的人格化与具象化,而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一)以国为先、为国分忧,心系祖国的爱国精神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业,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首先是一种爱国精神。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该以助力国家的兴旺发达为己任,都应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建设国家的强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纵观中国历史,那些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的人,特别是每当国难来临、大敌当前之时总是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2020年7月和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企业家座谈会和视察南通博物院时,多次称赞近代实业家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爱国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张謇的爱国情怀突出表现在他的“实业救国”理想上。和近代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张謇的救国理想和实践方案是基于挽救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而提出的。他虽向往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仍支持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建议;为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他提出振兴实业,大力发展现代民族工商业的方案;无论是身居官位还是置身商海,抑或是发展教育和公益事业,张謇始终秉持着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初心。一百年前,张謇高举“实业救国”的旗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注入了国家意识;一百年后,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弘扬张謇传承下来的爱国精神,效仿张謇富民强国之策,“张謇式”的民营企业家层出不穷,他们在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的同时,继承发展了以国为先、为国分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企业家而言,谁优先获取了资源,谁就优先占据了市场优势。但是,在资源获取的过程中,坚持在合作的同时以国家利益为先,是企业家们需要自觉履行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3](P6)企业的营销行为可以跨越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界限,但企业家应该永远心系祖国,把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在第一位。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是一家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并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大型民营企业。1987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偶然间看到贴在墙上“中华有为”的标语,进而联想到要以“华为”来注册自己的公司,“华为”蕴含着任正非内心深处对伟大祖国的深沉热爱。任正非十分重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华为的贯彻落实,公司重视以教育培养人才,以创新引领人才发展。军旅经历使任正非身上有着军人的刚强和坚韧,也有着面对困难从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当企业面临经营危机时,摩托罗拉公司曾抛出“橄榄枝”,以期通过收购的方式来缓解华为暂时的危机和窘况,然而,再艰难的境况也没有撼动任正非以国为先的爱国情怀,没有撼动他致力于“实业报国”的决心。在他的价值观中,爱国不只是一腔热血,更是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爱国行动。每当有挑衅我国主权的事件发生时,他都会在企业内部发表演说,引导华为员工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工作业绩抒发爱国情怀,用办好一流企业报效祖国。进入5G时代后,华为在美国举国之力的打压下艰难成长,面对来自美国的技术封锁、供应链中断、市场限制以及“莫须有”的指控等困难,有着不服输精神的任正非继续带领华为员工攻坚克难,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鸿蒙”(HarmonyOS)操作系统的发布和广泛应用再次表明: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鼓舞下,在新时代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华为堪当大任。

(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化特点之一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古今中外的企业家精神都蕴含着一种大无畏的冒险精神,美国的爱迪生、福特,德国的本茨、西门子,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丰田喜一郎等著名企业家既是管理大师,又是创新大师。在打造中国品牌并将其推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也产生了张瑞敏、周厚健、柳传志、王选等一大批集管理大师和创新大师于一身的企业家。在一定意义上,创新精神就是冒险精神,“敢为天下先是战胜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弘扬的品质”[3](P7),但这种优良品质并不是逞匹夫之勇、胡打乱撞的冒险和投机心理。创新固然具有一定的失败风险,但是通过理性分析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还是可以得出大概率成功的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2](P251)中国企业要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领头羊,中国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实践者,大力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把中国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从无锡荣巷走向世界的荣氏家族企业是创新型企业的典范。荣氏家族的成功,关键在于以荣氏兄弟为发端的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与传承,荣氏企业家精神谱系最核心的基因就是冒险与开拓精神。在中国甲午战败后,荣宗敬和荣德生两兄弟萌生了实业救国的想法,但白手起家兴办面粉厂千难万难,荣氏在资金、人脉、技术和经验上都毫无优势可言。荣宗敬在召开家族会议时曾说过:做生意就有赚有蚀,不会永远蚀,也不会永远赚。蚀了就罢手,就蚀定了,蚀本时不停手,反而要更放手去做。借了钱做,就可以赚得更多。真要倒,别人都要陪你倒,也绝不让你倒,也就永远倒不了。因此,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荣氏兄弟是有预见性的。鼓励他们向前闯的就是敢于直面一切未知的风险和挑战,敢于冒险和开拓的企业家精神。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荣氏兄弟对旧式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工头制”,推行“标准工作法”,设立“劳工自治区”,实行“财务制度标准化”等措施,保证了荣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荣氏企业的后人荣毅仁、荣智健也都继承了家族的创新精神。一百年前,荣氏家族凭借冒险和开拓的企业家精神创造了民族工商业不朽业绩;一百年后,虽然荣智健在一次投资失败后隐退,但蕴藏在这个家族背后的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仍值得保持和弘扬。危中有机、险中求胜,逆水行舟唯创新者胜。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需要大力弘扬敢于冒险、敢为人先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在困境中寻找实现浴火重生的机遇。

(三)诚信为本、质量为先,厚德载物的诚信精神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厚德载物的诚信精神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已经成为公认的经营之道。百年中华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享誉全球的秘诀就是“诚信”。“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的承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的良心;“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同仁堂的情怀。两个“必不敢”体现的就是以诚信精神为核心的企业质量观。同仁堂后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诚信为本,药德为魂”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德、诚、信”企业发展的“三字真经”,通过“同修仁德”实现“济世养生”的理想,以诚信精神确保同仁堂金字招牌三百多年不倒。“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3](P8)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不讲诚信,甚至违规违法的现象。南京“冠生园”使用陈馅制作月饼、河北“三鹿集团”生产三聚氰胺超标奶粉等失信和违法案件,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给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带来极大损失,而且还极大地损害了企业家形象,败坏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气。

纵观改革开放史乃至新中国企业发展史,著名事件——海尔用铁锤“砸”出诚信精神,广传佳话。20世纪80年代,家用电器刚刚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但就在冰箱供不应求的年代,海尔却砸掉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事情源于一位买了海尔冰箱的用户来信说,攒了好久的钱却换来了一台有划痕的冰箱。经过调查,张瑞敏发现仓库里还有76台类似质量问题的冰箱。但由于当时冰箱产量较少,市场也较为稀缺,员工们提议将有问题的冰箱作为福利降价卖给员工,既能弥补生产成本,也能缓解供求矛盾。但深谙产品质量为企业长久生存之本的张瑞敏毅然决然地抡起大锤,在众目睽睽下将76台不合格的冰箱尽数砸毁。时隔多年谈起此事,他仍不后悔当初的决定:1985年除了引进设备,我们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砸了76台有瑕疵的冰箱。产品的质量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产品质量涉及的是企业的诚信。正是因为当年这一“砸”,“砸”出了以诚信闻名于世的海尔品牌,使得海尔在1991年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的品牌。更为重要的是,海尔从此将“零缺陷”的质量意识和诚信精神深深“砸”进企业骨子里。诚信是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之本,诚信精神就是企业骨骼中的钙,不讲诚信的企业就会患上“软骨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年轻一代企业家,只有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质量为先,永葆厚德载物的诚信精神,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

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不仅是爱国的企业家,而且是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一生秉持着“言商仍向儒”的爱民亲民情怀。他认为,“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的生活”,这是“我们儒生最大的责任”[6]。他在推进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殚精竭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民生主义者。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的还有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船王”卢作孚。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卢作孚组织指挥了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仅用40天时间就抢运150余万人和100余万吨物资,在长江上游建立的新工厂对抗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3](P8)因此,优秀企业家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多少财富,更体现在承担多大社会责任。张謇、卢作孚等近代实业家在国难当头、民生凋敝时能够挺身而出,牺牲小我保护大我,这种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正是新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企业家精神。

半个世纪以后,就在张謇家乡南通对岸的江阴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继承了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让华西村一度成为农村致富的典型。这主要归功于吴仁宝一心为民的使命和担当精神。从成为华西村当家人的第一天开始,吴仁宝就瞄准一个目标,带领华西村人民奔向共向富裕的道路。他做过两个与众不同的重大选择:一是当各地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华西村选择了不分田;二是当大家还在为农民能否办厂争论不休的时候,华西村已有100万元固定资产和100万元银行存款。这两个与众不同的重大选择,每一个都可能犯下严重政治错误,不仅影响他的个人荣誉,甚至会给他带来牢狱之灾。但吴仁宝责任在肩、迎难而上,“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是他担当精神的真实写照。“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是他的人生追求,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情怀。华西村富了,这只是吴仁宝理想的第一步。他心里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让华西村周边的村庄也逐渐富裕,更进一步,就是让全中国的农民都富裕起来。当华西村村民家家户户都住进别墅之际,他自己仍蜗居在20世纪70年代的旧房中。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讲得最多的还是国事村事。敢想敢试、敢闯敢干、少说多干、一心为民的“吴仁宝精神”,不仅是华西村的,也是全国的精神财富。新时代涌现出了大批像吴仁宝一样的好书记、好干部和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他们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履行着共产党员企业家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由此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敬仰。

(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3](P8)中国企业家要有国际视野和博大胸怀。进入新时代,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扩大了“走出去”的领域,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深入挖掘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中国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和企业集群,在更大广度和深度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但是,“反全球化”逆流和中美贸易摩擦复杂化等因素,使一些企业调整了全球产业布局和市场营销策略,尽管这只是暂时的和应急性的战略调整。中国企业家要敢于迎接目前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挑战,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运行规则的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的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时代的企业家面对的是世界市场,跨国公司的出现促使众多企业家参与到全球经营的洪流中,涌现出一批全球化时代弄潮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力排众议收购沃尔沃,把吉利带进了世界500强。早在2004年,联想便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开启了国际化征途。十年之后,联想又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和摩托罗拉移动,实现了智能化转型。新时代的企业家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制度创新与经营模式改革,有着独到的国际视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断增强。海尔总裁张瑞敏秉持“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经营理念,力求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产品的体验。他善于开拓创新,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以出国创牌取代出口创汇的观念,用产品、品牌和人才三个“走出去”倒逼自己与国际惯例接轨。他坚持去美国设厂,认为只有到了美国市场,才能“与狼共舞”,就算输了也能学到东西。海尔要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倘若不走出去,一切都是空谈妄想。近年来,海尔不断挑战自我,探索“人单合一”新的运行模式,以求实现物联网条件下的生态链,为用户提供更加开放的体验,以此打破传统工业时代的规则,实现向物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海纳百川的改革开放精神在以张瑞敏、任正非、李书福等为代表的企业家身上得到了大力弘扬。

三、培育与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的要求

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第一个明确企业家精神地位和价值的中央文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企业家和工人是创新创造的主体,中国企业要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全球价值链低端迈向中高端,不仅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还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的企业家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努力营造尊重创新和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7]。

首先,新时代企业家需要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以助力国家发展为己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要求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甲午战败带来的刺痛,激发出张謇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毅然决然抛弃仕途走上了“实业救国”的艰辛奋斗之路。他躬身“棉铁主义”救国实践三十余载,办实业、兴教育、行慈善、搞自治,造福一方,辐射全国。尽管屡遭失败,但张謇对他当初所选择的“舍身喂虎”的实业报国道路,始终无怨无悔。新时代的沃土为企业家成长创造了百年未有的广阔天地和发展机遇,但在物欲横流、适者生存的商海竞争中,能否坚守初心为国分忧,是衡量企业家爱国情怀的重要标准。要加强对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用张謇、卢作孚、荣毅仁等民营企业家的爱国事迹培养年轻企业家的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企业迅猛成长,但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企业家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在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之时,企业家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理想融入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伟大实践中。

其次,新时代企业家需要培养创新思维,敢于承担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8]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虽然“企业家通常不直接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但作为创新项目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他们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9]。因此,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自主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企业家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企业要想走向大有希望的未来,必须进行产业创新,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是重大的产业创新。”[10]新时代大国的竞争更多的是科学技术的较量,是创新的较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帮助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赢得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前提,以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基础的产业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创造和满足社会新需求,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过程中无疑会面临很大的风险,这也是目前企业家创新面临的阻力和难点。但是,不能因为具有风险挑战就畏缩不前,自古以来,凡推动创新者,都是敢于正视风险并不惧挑战的人,不能因为畏惧失败就放弃创新。正如张瑞敏所说:创新就是在死中找生路。新时代的企业家要培养创新思维,敢于迎接风险挑战,敢于面对外部环境的考验,这样企业创新才能开花结果。

再次,新时代企业家需要恪守契约精神,做到诚信守法经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希望大家诚信守法”[3](P7),并殷切嘱托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努力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当年很多人为张瑞敏砸掉不合格的冰箱感到可惜,但殊不知,对于企业家而言,把不合格的产品推上市场就是最大的不诚信。今天,新时代企业家更要具备这种“砸”掉不合格产品的勇气。在中国企业、中国产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的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代表着国家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伟业。当前,中国的企业家要以恪守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为本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有效,树立更大的社会责任感,“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产品;同时,做到诚信守法经营,杜绝“三鹿奶粉”“长生疫苗”等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让老百姓对国货放心。

同时,新时代企业家需要真诚回报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需要增强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在第一时间就捐款1 000万元特殊党费支援武汉抗疫。红豆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己人”,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急国家之所急,造人民之所需,连夜将西服生产线改造为防疫工作急需品生产线,以最快的速度生产了隔离衣、防护服、口罩等,并以最快速度支援武汉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新时代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国有企业家更要自觉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模范,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就业、关爱员工、依法纳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周海江一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共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嘱托的企业家要担当社会责任、真诚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书写伟大使命。

最后,新时代企业家需要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市场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家的眼界有多开阔,他出彩的舞台就有多开阔。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11]任何发展都是在既有的生产力条件下进行的,受现存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无法脱离环境单独进行,企业的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没有外部资源环境,就没有企业的产生、发展,企业的每一个发展环节都会受到现有的发展条件的制约。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家更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开阔视野、独辟蹊径,抓住发展机遇。特别是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经济新格局,年轻企业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国际视野,寻求互利共赢,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的企业家要以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更加包容的开阔胸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要训练敏锐的判断力,综合分析国内国际发展概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有效提高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对话“疫线”企业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