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薇 尤溪县畜牧站 福建尤溪 365100
尤溪县作为三明市重要生猪养殖基地和福建省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由于受环保治理、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 生猪产能受到严重冲击,生产大起大落,价格暴涨暴跌,伤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影响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自古“猪粮安天下”,猪肉是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农产品,是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类消费品, 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事关民生,是“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关系“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的大事要事。为准确把握尤溪县生猪生产形势, 科学指导生猪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笔者对尤溪县生猪生产进行调研,通过走访生猪养殖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 基本掌握尤溪县生猪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1.1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 生猪产业是尤溪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8 年8 月以来,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业受较大冲击,生猪存栏从2018 年末的18.26 万头,2019 年末下降到14.27 万头。 为了保障生猪生产,全力做好稳产保供各项工作,尤溪县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以稳产保供政策为引导,企业重组升级为重点, 全面落实生物安全及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技术革新等措施,生猪产能逐步得到恢复,至2020 年末全县有106 家规模猪场恢复生产,存栏生猪19.38 万头。
1.2 规模化标准养殖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企业合并重组,消减了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的养殖场。截至2021 年12 月,全县共有规模生猪养殖场90 家(其中存栏数250~999 头33 家,1 000~2 999 头41 家,3 000~4 999 头5 家,5 000~9 999 头4 家,10 000 头以上7 家), 同期全面开展标准化养殖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升级改造后各规模场全部达到选址合法、 场区规划布局合理、饲养管理先进、免疫程序科学、“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可行,保障了全县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1.3 品牌化发展成效显著 全县通过示范创建,目前共有1 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8 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 个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7 个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企业,其中光华百斯特公司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生猪产地认定证书,“光华百特” 商标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光华百斯特牌”生猪获福建名牌产品。
1.4 产业发展制度建设基本完成 所有养殖场均制定适合本场的安全生产、生物防控、设备设施消毒和免疫程序等制度。全面落实各项生产制度,特别是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做到严格执行在猪场外围设置生物安全防控隔离带, 每个猪场均做到净道和污道分开, 进出场区人员和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后方可入场, 有条件的养殖场在场区处建设了车辆洗消烘干房。
1.5 产业融合发展初显成效 以福建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养殖企业, 正在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谋划全产业链发展项目, 占地12 hm2的生猪产业融合示范园,“中央厨房”、肉品深加工厂、冷冻鲜库、冷链物流等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规划。
2.1 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 一是养殖用地审批成为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 主要原因: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及城市发展空间扩展,各地从严划定畜禽禁养区, 适宜畜禽养殖用地空间受到压缩,养殖用地范围不断缩小。二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畜禽养殖污染矛盾依然突出。 尽管现代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大部分养殖场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但养殖场粪污臭气、医疗、生物用品等废弃物的处置,因技术条件、处置成本等因素限制,与现代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
2.2 良种繁育推广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2021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197 563 头, 其中能繁母猪19 624 头,母猪品种主要以“长×大”、“杜×大”、“长×太”、“大×太”二元为主。 县内拥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仅一家, 即福建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原种公猪81 头,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原种母猪1 310 头,年产种公猪17 000 头、种母猪13 000 头,与尤溪县生猪良种供种保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部分中小规模场母猪还得从县外调入或从商品猪中留种。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饲料、兽药、疫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尚不完善,服务功能和质量不高。特别是产业协会组织运作、饲料供应安全保障体制、畜禽产品冷链流通、深加工等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短板。
2.4 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联结机制不紧密,多数是“投入品供应+养殖场”或“养殖场+屠宰场”等初级“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养殖生产环节整体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缺乏真正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养殖场。
3.1 调优养殖区域布局,解决养殖用地问题 根据《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的通知》(尤政办〔2020〕3 号) 文件精神, 在县域环境容量承载范围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和支持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无法整改到位以及生猪养殖量较多的西滨、洋中、梅仙、联合等乡镇生猪养殖场通过清栏退养, 以异地迁建方式到生猪饲养量较少的管前、八字桥等乡镇落地,从而优化产业布局。对于改扩建的养殖场,基于用地审批困难因素,经评估设计可在原地进行高楼养殖,从而节约土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3.2 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动产业稳定发展 根据《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八条措施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 把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列入当前促发展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明确任务目标,做好任务分解,落实各方责任,确保稳定生猪生产工作取得实效。
3.3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大型规模企业 支持生猪养殖场开展“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升级改造,鼓励中小型生猪养殖场业主与社会资本、 集团公司合作,拆小建大,促进养殖场标准化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推动标准化养殖小区功能提升。鼓励支持生猪养殖场推广应用自动化供料系统、智能化环控系统、先进清粪设施、在线监控等技术,提升养殖现代化水平,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养殖。
3.4 加大繁育推广力度,提高生猪良种水平 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核心,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 建立产学研技术合作平台,全力开展“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建设,采用先进育种技术,进行科学繁育生产,扩大良种繁育规模,满足养猪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重点加强良种公猪站建设,加大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纯种母猪育种群培育,保障良种供种能力。同时做好生产性能测定,确保良种质量。加强良种推广技术队伍建设,以县乡畜牧部门、企业生产单位、种猪饲养管理等技术指导人员为重点,开展良种繁育推广技术培训,全力提升繁育推广技术水平。
3.5 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完善疫病防控体系 毫不松懈抓好疫病防控,严格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督促各方全面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 指导养猪场落实各项防疫制度,做到封闭式饲养,严防发生疫情;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全链条闭环防疫监管,强化日常排查和监测,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持续开展打击私屠滥宰、猪肉市场整治、城区餐厨剩余物处理、散养户整治巩固等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大清洗、大消毒”、调运监管、屠宰场“两项制度”等现行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对养殖场常规免疫程序的技术指导, 紧盯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严防发生新的疫情。
3.6 加大三产融合发展,延伸生猪产业链条 按照“国际化标准、工业化思想、产业化模式”理念打造集食品加工区、综合管理区、交易中心、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现代生猪产业园。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扎实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示范, 助推生猪养殖高质量发展。 依托生猪养殖,加快转型升级,突出生猪产品加工,引导大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构建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一体化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育、繁、养、宰、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3.7 加强污染防治监管,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的原则,“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要求,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高效低蛋白、低磷饲料和生物发酵饲料,支持利用生猪粪便生产有机肥,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