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发表过一系列精辟论述。2014年2月24日,他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路径。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孙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创”指示精神?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创”的几个关键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孙子文化“两创”工作入脑入心、落地落实。
按照《现代汉语辞海》的解释,创新和创造都可同时用于动词、名词。创新用于动词意思是“创造革新”,用于名词意思是“创造性、新意”。创造用于动词意思是“开创或制造出新的事物”,用于名词意思是“创造的成果”〔2〕。这乍一看,两者的意思非常接近,甚至可以互相替代。但是仔细琢磨,两者又有所不同:创新强调的是思想上的改变,思想上的解放,是对自己旧有思想的突破和超越。创造注重的是行动和结果,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提供新颖的、独特的甚至从未见过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物品或产品。可见,创新注重的是思想的改变,创造更加注重行动的落实。这可以归结到“知”与“行”的哲学命题。按照哲学的观点,“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结果。不是先有“知”再有“行”,也不是先有“行”再有“知”,“知”与“行”应该是同时发生,作用于人的思想,体现在人的行动上,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即“知行合一”。2014年3月,习近平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提到,“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3〕。
《孙子兵法》是思想与行动结合、“知行合一”的光辉典范。《孙子兵法》十三篇6000余言,“知”字出现了79次,出现频率很高。可以说,“知”是构建《孙子兵法》兵学理论大厦的砖石,是孙子立论的基础。《孙子兵法·计篇》提出“庙算”思想,预知战争胜负要靠人们对“五事”“七计”的预知和权衡,要想做到“胜兵先胜”“立于不败之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将者就要做到“先知”“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孙子兵法》中宏阔深邃的“知胜”思想、“全胜”思想、“用间”思想等,都离不开一个“知”字。《孙子兵法》在诞生后,也是立即投入到了战争的实践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反复检验,验证着“知”与“行”的统一。据《左传》《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等记载,吴楚柏举之战的相关记叙中,能清楚找到吴军运用《孙子兵法》的实例:千里奔袭、迂回敌后的战略构想,是《孙子兵法》“避实击虚”战略思想的实施;清发水追击楚军,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运用“半渡而击”,来源于《孙子兵法》中的战法,等等。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在吴国面世后,就已经在战争实践中应用、实施,并在战争实践中不断检验。伐楚战争胜利,孙武功成隐退,他又结合多年指挥战争的实践经验,对兵法十三篇进行了系统修改、提高和完善,从而使这部光辉巨著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知”与“行”的完美统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理解并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尤其重要。文化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所以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习近平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4〕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孙子兵法》的产生过程,也是一个继承与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首先,孙子很好地继承了前人的兵法思想。如古兵书《军政》《军志》,姜太公《六韬》,司马穰苴《司马法》等,孙子在撰著《孙子兵法》时都有很好的继承。如《司马法》佚文中的“上谋不斗”“兵者诡道,故能而示之不能”“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始如处女”“围其三面,阙其一面”“穷寇勿追,归众勿迫”“新气胜旧气”“火攻有五”“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5〕等等,孙子都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并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孙子还将齐国的“民本”思想,《管子》等前人的治军、治国思想,以及阴阳、五行等前人创造的文化融为一体,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军事理论体系。明代的军事家茅元仪评价孙子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6〕可谓一语道明了《孙子兵法》乃至中国传统兵学一脉相承的传承、发展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能够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规律使然、基因使然、时代使然、趋势使然。推动孙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传承弘扬孙子文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7〕如何实现孙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孙子文化的现实价值,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从现实出发来诠释和理解它,并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创”思想,为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孙子文化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借鉴性示范。
第一,孙子文化创新性发展,要抓住载体和形式创新这个重点。要利用当前中华优秀文化大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借助各种研究环境和优越条件,在孙子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上寻求创新和突破,真正发挥这些载体和平台的作用。一要建立稳固的孙子文化研究专家智库。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人才密集的优势,注重加强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借助他们的教育教学科研设备和雄厚的学术研究力量,通过成立孙子研究院、孙子文化研究中心等方式,组建孙子文化研究智库,重点在孙子文化典籍的研究、整理和出版等方面寻求突破;同时注重智库的人才梯队建设,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吸纳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才进入智库,力促年轻研究人员快速成长,为孙子文化研究储备专业人才。二要打造高端孙子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孙子文化论坛、学术研讨会、成果交流会等,加强研究交流和信息传播。横向上,加强与国内外各种类别学术研究机构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如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会等,做到不同类别研究组织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实现共融共通,协同发展。纵向上,强化孙子兵学研究的文化服务功能,探索在大学、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办“孙子学堂”的模式。三要深化孙子文化产业开发。重点做好孙子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走大旅游产业融合一体化路子,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将孙子文化融入现代服务业,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的孙子文化产业体系。
第二,孙子文化创造性转化,要抓住宣传普及推广这个核心。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孙子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使孙子兵学文化既能走进“象牙塔”,又能“飞进寻常百姓家”。引导孙子研究机构积极投身社科普及和志愿者社会服务实践,组织优势资源深入各领域各行业宣讲孙子兵学文化。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平台,制作孙子文化微视频、微课,开辟网上普及专栏和互动通道,创建和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兵学文化活动,增强孙子文化普及的吸引力、生命力。聚合各方面力量,持久深入地开展孙子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首先,孙子文化进校园要从娃娃抓起,让孙子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孙子文化进校园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孙子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孙子文化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做到知识传授与载体创新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各级教育部门要通过切实有力的措施和制度保障,推动这项活动深入开展。其次,孙子文化进企业要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孙子兵法》蕴含的谋略思想、哲学思想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创新知识传授和培训形式,通过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专题辅导等形式,在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管理层甚至普通员工中推广学习《孙子兵法》。再次,孙子文化进机关要抓住培训这个关键点。将《孙子兵法》和孙子文化列入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培训内容,利用《孙子兵法》的谋略智慧和哲学思想,丰富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的思想,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的素质。
第三,推动孙子文化走进新时代,要抓住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这个关键。全民国防教育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民众参与国家治理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8〕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孙子文化研究机构、孙子文化传播单位、孙子文化旅游景区(点)等,要充分发挥各自在全民国防教育、国防意识提升中的作用。一是深入挖掘兵学思想精华,发挥智库作用。要将孙子兵学研究根植中国梦、强军梦、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突出前瞻性研究,敏锐洞察时局变化与时事需要,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发思想先声,为传统兵学服务于现代国防做出贡献。二是地方孙子研究机构与军事院校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孙子文化军地、校地深度融合。军事院校在地方挂牌设立现场教学基地、军事实践基地、校外拓展训练基地等,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地方孙子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也可定期组织到军事院校参观、观摩,开展军事主题活动,增长军事知识,提升国防意识。三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实现军地、军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兵器博物馆、军事展览馆、孙子文化旅游景区(点)等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结合景区特点增加国防安全、国防教育内容,创新展览形式,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提升大众参与度。组织好各级各类兵学文化主题的研学游活动,通过研学真正达到研有理、学有知、游有获的目的。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用好教育基地资源优势,在全民国防教育、孙子文化研究创新中做出表率。
总之,孙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质,为我们打开了创新发展的开关,开启了创造转化的大门。我们要善于捕捉蕴含在《孙子兵法》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质,结合现代社会的新特点,不断推动孙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孙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注释】: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
〔2〕《现代汉语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页。
〔3〕来源:人民网-时政-高层动态,2014年3月26日《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
〔4〕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2016年2月3日《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
〔5〕来源:品诗文网-文章辞赋-散文精选,《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司马法逸文》原文鉴赏。
〔6〕王兆春:《中国古代兵书》,蓝天出版社2008年版,第329页。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