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歌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探析

2022-11-21 19:14李嘉欣
黄河之声 2022年4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旋律

李嘉欣

一、土家族地理及历史概述

土家族属于中国传统少数民族之一,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地带,主要分布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桑植、龙山、保靖和湖北省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五峰等县市,以及四川东部的酉阳、黔江、秀山、石柱和贵州东北地区的沿河、印江、江口、思南等地。其中地形地貌由武陵山脉自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域,土家族聚居地整体多呈现山区地貌,兼有丘陵,平均海拔在800-1700米之间。土家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2-17.0℃之间,森林密布,河流众多。土家族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物等杂粮,鱼猎农耕,悠然自得。

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族源历史说法不一,根据《复溪州铜柱记》记载,土家语与彝语相近,故有持土家族与“乌蛮”相关之言论,另则因古代巴人姓氏习俗等方面与如今土家族相近,又有持土家族为巴人后裔之说等不同说法,但持土家族族源为巴人之说的学者较多。据史料记载,武王伐纣战役中便有巴人“歌舞以凌殷人”之文化,故巴人勇武善战,能歌善舞,后因秦灭巴,剩余族人迁徙至今武陵山脉地区生存,因土家族地理环境、历史人文、风俗习性等因素影响,后又经民族间文化相互碰撞、磨合、吸收,最终形成了目前丰富多彩的土家族及土家族音乐文化。土家族音乐形式繁多,其分类主要有民歌、歌舞、器乐、毛古斯小戏,其中民歌又分为山歌、号子、小调、薅草锣鼓、灯调、哭嫁歌等。土家族传统音乐形式多样,民族色彩丰富,但因当代社会背景下,为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实现民族统一,代表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历史河流中逐步汉化,土家族音乐亦随之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部分土家族传统民歌已使用汉语演唱,土家语演唱较少,故汉化后的土家族民歌彰显出更多综合性地域特征,而想真正了解具有土家族族性和所受土家族地域影响下的传统音乐,需深入土家族中心色彩区进行探寻,土家族摆手歌便是其中表现本民族特征较为浓厚的传统音乐之一。

二、土家族摆手歌旋律结构特征

土家族摆手歌现今保存较为完善的主要地区有来凤、永顺、龙山等县。摆手歌基于摆手舞而生,土家族摆手舞是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摆手舞起源有多种说法,有因战争,鼓舞士气而生,又有宗教祭祀,祭拜祖先之言,无论何种起源,摆手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摆手舞的舞蹈特点是侧身手脚同边,膝盖弯曲进行舞动,其舞蹈溯源与土家族时代聚居地的地形地貌有极大关系,土家族世代以农耕文明居住于中国腹地的高山之中,此地区人民需常年行走于满是悬崖峭壁的小路上,故为保障安全,形成了侧身同边行走习惯,又因身挎背篓,需弯腰屈膝,保持平衡,根据此种居住地形与生活习惯,长年积累形成土家族传统摆手舞表演方式。土家族摆手舞属于民间祭祀歌舞,分为大摆手与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三年一次,小摆手一年一次,各地区举行摆手舞的时间区划各不相同,举办时长有一日,三日,甚至十五日不等,大小摆手于各地区举行的天数相互间亦有差异,多数按照地域文化传统,各自安排表演时长。摆手舞在表演时,另外配以锣鼓音乐伴奏,又加以摆手歌烘托。摆手歌的演唱语言为土家语,旋律质朴,歌词丰富,分四部分,一唱人类创造世界,二唱民族大迁徙,三唱土家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起从事农业生产情况,四唱古老的故事传说,一领众和形式居多。根据彭继宽与彭勃两位老师所著《土家族摆手活动史料辑》一书记录,对龙山马蹄寨,永顺双凤栖,保靖恶且村等几个地区进行了考察,在文中阐述了不同地区摆手歌演唱内容的差异,龙山马蹄寨与古丈田家洞的摆手歌内容较丰富并有相似之处,皆有开天辟地,迁徙等,但又存在部分差异,田家洞有唱古代英雄,白果娘娘等内容,龙山马蹄寨则是日开岩地开岩,里耶婆婆洞等,另外几个地区,龙山四方村主要是请神辞,纺纱歌;永顺双凤栖则随舞蹈内容即兴演唱;而保靖恶且村则歌唱毕兹卡的根巴十二月生产,各个地区摆手歌内容皆不相同,并且大部分内容描述生产生活,即兴性较强,皆随舞而歌。根据对比,本文选取了两首较为典型的土家族摆手歌进行旋律结构特征的重点分析:

《嘎墨请》是一首使用土家语演唱的传统土家族祭祀类大摆手歌,“嘎墨”即祖先,“嘎墨请”便有请祖先之意。《嘎墨请》歌词分为上下句式,上句合唱为问句,下句领唱为答句,全曲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上下句字数非对称,上句字数少,下句字数多,以一字一音的腔词关系为主。《嘎墨请》调式结构为F宫D羽调式,全曲使用中国传统五声性旋法,旋律以级进发展进行,主要使用小三度与大三度音程,跳进亦是五度范围内的小跳,整体旋律走向呈下行趋势,D为调式主音,D羽F宫A角构成本作品主要旋律结构音,呈羽类旋律色彩,整首作品以小三度加大三度形成少数民族特有的小声韵体系,另外的G商与C徵二音以装饰音类型出现,《嘎墨请》中使用最多的装饰音是倚音与滑音,复波音仅在结尾处出现一次。在节奏节拍上,《嘎墨请》使用了1/4、2/4、3/4混合节拍,作品中常出现的节奏型有后附点节奏型、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切分节奏型,此类节奏皆有前短后长的特点,另外在作品中多次出现了同音反复的情况。

《扫堂辞》是一首由土家语演唱的传统大摆手歌,歌词大意是将小偷小摸、好吃懒做、赌钱打牌等不好的东西统统扫地出门,祈求来年健康平安。这首作品调式结构为C宫C宫调式,以五声性旋法级进为主,辅有五度内小跳,C宫D商A羽组成全曲旋律骨干音,D-C-中音A形成的窄声韵及其转位形式构成作品整体音调体系,整首作品显示徵类色彩特征。节奏节拍方面,歌曲开头采用非均分律动,后又使用了4/4拍的均分律动相结合,曲中反复出现后附点节奏型与切分节奏型来体现作品前紧后松的状态,同音反复较多,带有滑音等装饰。

通过以上两首土家族摆手歌的作品分析,其旋律结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全曲使用五声性旋法,宫羽调式居多,常用窄声韵及小声韵体系,整体旋律以级进和五度内小跳为主,节奏呈现散整结合形式,均分律动常出现2/4、3/4、4/4拍子类型,后附点节奏型与切分节奏型使用较频繁,体现土家族音乐前短后长之感,另外多次出现同音反复,且使用倚音、滑音、波音等装饰音点缀全曲,旋律整体高起低收,呈下行趋势,歌词内容表现积极乐观的方面居多,普遍一字一音,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此便是土家族传统摆手歌所体现出的共性特征。

土家族是处在中国腹地,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依山傍水,拥有悠久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底蕴,黄翔鹏先生曾言:“传统是一条河流”,一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而生,经历千年沧海,终是孕育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果实。土家人民能歌善舞,歌舞相伴,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地理、族性等特征。据上述对土家族摆手歌所处环境,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分析,已能够反映出土家族音乐中大量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色彩。

三、土家族摆手歌的民族性特征

土家族是信仰多神的少数民族,巫俗文化浓烈,自称“毕兹卡”,表示“土生土长”之意,土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重视传统文化习俗,传统音乐随之而生。据上述分析的土家族摆手歌中可看出,歌曲采用原生土家语演唱,其中的结构形态与土家语关系密切,古代土家语常显示出高起低收的特征,土家族摆手歌中喜用窄声韵与小声韵音调,旋律高起,呈下行趋势发展,且装饰音中滑音、倚音、波音等运用亦是为了表现土家语高起低收的特点。另外,据叶德书教授研究的土家语调值所记录,共分为四种字调名称,高平调、低降调、高升调、高降调,调值分别为55、21、35、53,故摆手歌旋律依照土家语字调因素影响,多使用级进与小跳等旋法结构,并且摆手歌旋律中常出现同音反复的音调特点,此与高平调调值的关系密不可分,依字行腔,依声入调。此外,土家族信仰宗教,摆手歌的题材皆是以祭祀信仰为主,作品的歌词中有大量体现。土家族常于春节时期进行摆手歌表演,故旋律大多喜庆热烈,彰显节日氛围。土家族人民生活简朴,塑造了其朴实豁达的民族性格,纯粹质朴的摆手歌旋律便是最好的表达,他们以一领众和、集体歌舞的形式诉说着土家族团结、质朴、乐观的族性特征,土家族摆手歌中除彰显大量民族性外,地域性因素影响亦尤为重要。

四、土家族摆手歌的地域性特征

土家族世代生活于险峻山区,环境优美,交通闭塞,故而土家族人民喜爱群居生活,集体劳动,习惯居住吊脚楼,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天然的素材,发现音乐,创造音乐。土家族摆手歌便凝聚了这片土地上大量的文化养分,摆手歌随摆手舞而生。因地势险要,摆手舞最大特点便是手脚同边,弯腰屈膝。另外,据地理条件作用,土家族人民以农耕生活为主,摆手舞将歌舞乐三者结合,其中的乐,即是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因古时候土家族人民在劳动生活时,会就地取材,选取工具,做成乐器进行规律的击打,一可鼓舞劳动士气,自我娱乐,又可吓跑附近野兽,自此,土家族在传统音乐中便留下了喜用打击乐伴奏的特点。另外,摆手歌的表演时间与歌唱内容随地域的不同而各具差异,已于前文做了分析,故此不重复赘述。摆手歌下行旋律特征的表现,存在着地域险峻等因素的影响。作品旋律音调上常使用骨干音为la-do-re的窄声韵体系,但因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皆使用此种旋律音调,故不能视为土家族独有,此特征便归为多民族交融的情况下显示出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前文曾述,土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热情,他们的摆手歌旋律亦是高亢激昂,又常常使用一领众合的表演形式,舞蹈皆是集体起舞,其亦是受到土家族生活于较为封闭的原始环境中的关系。节奏与节拍方面土家族使用散整结合的方式,山区环境导致土家族习惯以呼喊的状态交谈,故歌唱时采用散拍子,但又需使用规整的均分律动来规范舞步节奏,且摆手歌中大量出现切分节奏型、后附点节奏型等类似前短后长的节奏韵律,因土家族居于山中,前短后长的节奏似有模仿山中歌唱的回声,又仿佛是为了让对面山头的人更加清楚地听到歌唱的内容,故而,在这种环境中长久浸染的音乐,皆有此类节奏形态的特点存在,摆手歌亦是如此。另外,倚音、波音、滑音等装饰音运用更是增添了作品的流动性与起伏感,依山傍水,恍若身临其境,置身山水之间,此便是土家族地域性特征折射下的传统音乐文化。

结 语

土家族传统音乐摆手歌中,体现出本民族大量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但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生存的土家族传统音乐,因受多民族混居条件的影响,又经历文化的开放性发展,部分土家族边缘地带的传统音乐已出现交融现象,致使其音乐逐渐多元化,规范化。如:现下部分地区摆手活动的表演天数已被减少,其中的祭祀性特征也已被弱化,表演时的各种民族性禁忌已不复存在,文化交融后的土家族音乐民族性特征已被隐藏,故想要探寻真正赋有土家族民族色彩的音乐必须深入到民族文化中心区寻找,而处于边缘色彩区的音乐文化已逐步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相统一,表现出更多综合性地域特点。在中国的土地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特质与风貌的象征,是民族意识与精神的延续。传统是支撑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发扬传统,方能创造更为广阔的新时代音乐产品,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事业,迫在眉睫,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势在必行的首要职责。■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传承路径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给你的信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