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瀑,何继红
(1.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渭源 748200;2.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甘肃 兰州 743000)
小麦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必要的、关键的工作。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农户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时仍存在防治时期不当、药剂选用错误、施药技术不规范等误区,严重影响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了小麦产量及质量,不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所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成为工作重点。
选种是否科学合理,不仅会影响小麦产量,也是决定病虫害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农户在小麦种植时,跟风现象严重,或者单纯依靠经验选种,没有结合当地病虫害流行情况及土壤墒情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种,导致所选用的种子不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病虫害高发。与此同时,部分农户在选种后,不重视种子处理工作,包括:筛种、晒种、浸种、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各项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麦苗苗期病虫害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影响小麦产量及质量。
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麦田灌溉工作至关重要,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当前,部分农户并不重视田间灌溉工作,没有结合降雨情况、土壤墒情、麦苗长势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灌溉,导致小麦生长时缺水,生长发育迟滞。部分农户在灌水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或者田间排水不及时,导致麦田严重积水,湿度过大,为病菌滋生及虫卵繁殖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环境,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病率[1]。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所选用的防治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病虫害防治效果。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巨大,各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差异显著,病虫害发生规律、流行特点、趋势也不尽相同,部分地区、农户不重视病虫害前期预警工作,无法掌握、总结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导致所采用的防治方法不当,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着较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虽然投入了较高的防治成本,但是却无法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不利于小麦安全生产。
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农户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防治时期选择不当,过早或过晚防治的现象极为常见。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过早,则会导致喷药次数增加,提高施药成本,并且极易出现抗药性现象,影响后续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相反的,如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过早,则会导致病菌快速传播,害虫不断增多,增加病虫害防治难度,不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及虫情,进而对小麦生长造成巨大影响,降低小麦产量及质量。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科学选用药物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当前,大部分农户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均存在药剂选用不当的问题,出现滥用剧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剂的现象,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会对益虫造成影响,并且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引发严重的土壤、水源、环境污染问题,小麦则极易出现药物残留现象,影响小麦品质及粮食安全。此外,农户为降低成本,从不正规渠道采购农药,不慎采购了假药,不仅增加了病虫害防治成本,同时也无法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施药技术落后是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个别农户滥用、盲用农药,频繁用药,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出现耐药性,弱化了后期防治成效。同时,用药时兑水量普遍少,随意提高农药浓度、用药量,增加了药物残留的概率。此外,用药时间不适宜,部分农户选择在正午高温时间段喷药,导致药液快速挥发,降低了防治效果。或者有的没有留意天气情况,喷药后降雨导致药液被雨水冲刷、稀释,没有及时复喷,无法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导致小麦病害肆虐及虫害猖獗。
农户在小麦播种前,应明确选种的重要性,这是保证小麦产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的关键。农户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小麦病虫害流行特点、发生规律、土壤墒情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种,优选抗(耐)性良种,同时要保证其具备优质、高产的特性,在降低病虫害发病率的同时,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增产,农民增收致富。例如:小麦黄花叶病高发区,应优选新麦、豫麦、郑麦系等抗病品种,使得小麦病虫害防治具备更高的针对性,提升防治效果。
要在落实筛种、晒种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推行药剂拌种技术,这是降低小麦土传、种传病虫、地下害虫及病害的重要举措。农户应结合当地小麦病虫害流行特点、趋势、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杀菌剂、杀虫剂拌种,实现对多种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如:小麦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多发地可用苯醚甲环唑、硅噻菌胺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小麦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高发地可用吡虫啉、辛硫磷等药剂拌种,并且可兼治麦蜘蛛及蚜虫;白粉病、条绣病、黑穗病多发地可用戊唑醇、三唑酮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多种病虫混合多发地,应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杀菌剂、杀虫剂复配,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控[2]。
应提升农业防控意识,制定并落实农业防控措施。要科学选地整地晾晒,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提高土壤疏松性和透气性,确保小麦良好生长;要推行精细化整地技术,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好播种时间、密度,避免过度拥挤;播种后应做好镇压工作,确保种子充分接触土壤,加快发芽;要密切留意小麦生长情况,完善农艺技术措施,做好间苗定苗工作,防止过度拥挤影响麦田光照及通风;要做好灌水管理工作,结合降雨情况、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及时进行灌水,满足小麦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如发现有积水现象应及时排水除湿,提升植株抗性;要做好追肥工作,合理控制追肥方法和剂量,提升小麦生长营养水平,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要落实中耕除草工作,及时清理干净田间的杂草和枯枝败叶,避免杂草对小麦生长造成影响,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安全、无害、无污染的优势,进而降低病虫害发病率,同时也保证小麦品质,具体可采用下述方法予以防控。首先,以虫治虫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小麦害虫的天敌诱杀害虫,如:在麦田内释放蜘蛛、瓢虫、食蚜蝇、草蛉、金龟子、黑土蜂等天敌类益虫,可有效诱杀蚜虫、蛴螬等害虫。其次,以菌治虫技术,如:荧光假单胞杆菌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有奇效;芽孢杆菌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有奇效;苏云金杆菌对小麦蚜虫等虫害的防治有奇效;白僵菌对小麦蛴螬的防治有奇效。再次,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如:利用苦参碱、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可以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最后,性诱剂杀虫,如:农户可在麦田内结合糖醋液每0.067 hm2悬挂6 个性信息素诱盆,高度控制在1.5 m,30 d更换1次诱芯即可,可有效防控小麦潜叶蛾等虫害。需注意,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控中,需控制好喷药时间,一般应提前1周喷药,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3]。
物理技术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中的一项必不可缺的技术,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等优势。首先,杀虫灯杀虫,利用害虫趋光性特性,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白天关灯,夜间开灯,可实现诱杀地老虎等害虫。其次,色诱技术,利用害虫的趋色性特征,将黄板、蓝板悬挂在田间地头,可杀灭多种蛾类害虫;糖醋液杀虫,利用害虫趋味性特征,配置糖醋液并放置于麦田内,可对飞蛾、食心虫等害虫起到不错的防控效果。农户在应用物理技术防治小麦虫害时,应科学判断害虫潜伏期,做好小麦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并配合生物、化学等技术进行综合性防治,最终达到更加显著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为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具有见效快的优势,但极易造成药物残留及农业污染现象,因此,农户要积极优化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农户应从正规途径采购农药,优选广谱、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方法、剂量,避免造成药物残留及农业污染现象。现阶段,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常用杀虫剂包括: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毒死蜱、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常用杀菌剂包括:三唑酮、丙环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井冈霉素等。农户应轮换使用上述药物,防止出现耐药性,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如:防治小麦白粉病时,可每0.067 hm2麦田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 g兑水喷雾,效果显著;防治小麦条锈病时,可每0.067 hm2麦田用30%醚菌酯悬浮剂60 mL 兑水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可每0.067 hm2麦田用25%咪鲜胺乳油80 mL 兑水喷雾;防治小麦红蜘蛛时可用1.8%阿维菌素3 000 倍液喷雾防治、20%哒螨灵悬浮剂1 500 倍液喷雾;防治小麦蚜虫时,可用5%啶虫脒20 g 和4.5%氯氰菊酯乳油30 g 兑水喷雾。农户在喷施化学农药时,应做到对症用药,结合病虫害情况合理选用药物,控制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8时—10时、16时—19时喷药,减少药物挥发,要密切留意天气预报,降雨前后禁止喷药,避免影响药效[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科学的组织领导基础之上的。基层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落实小麦病虫害防控责任及任务,避免相互推卸责任,制定完善地防控方案,细化防控技术措施,确保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落实到位[5]。
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所暴露出的诸多误区,基层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做好服务指导工作,重点组织做好防治药剂、拌种设备、防控器械的准备工作,播种时节及时组织技术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落实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通过现场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户落实药剂拌种、综合防治工作,提升广大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水平,降低病虫害发病率。
基层农业部门应高度重视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在适当位置设置监测设备,及时了解掌握区域内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总结病虫害流行规律及特点,明确小麦病虫害重点防控对象,降低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小麦出苗后,应在系统监测的同时落实小麦病虫普查工作,便于准确、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分布情况,为后续病虫害防控指导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6]。
在小麦病虫害高发背景下,为实现对病虫害的科学、有效的防控,应积极做好示范带动工作。基层农业部门应加快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并在示范区内积极推广应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定期组织农户参观,明确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掌握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并积极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促进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水平的提升。
病虫害防控是小麦生产中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农业部门应加大小麦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并推送给广大农户,宣传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并讲解药剂拌种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及化学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控中的优势,加快技术落地应用。要及时推送小麦病虫害信息,确保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高效、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小麦病虫害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所存在的诸多误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分析误区根源所在,并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规避、处理措施,完善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案,提升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提高小麦产量及质量,为农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收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促进小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