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雨
(含山县环峰镇农技站,安徽 含山 238100)
水稻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然而在水稻生产中,病虫害给水稻产量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全面分析水稻栽培技术,高度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水稻产量及质量,是当前水稻生产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优质水稻的生产规模出现缩减现象,再加上病虫害层出不穷,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稻米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水稻种植从业人员没有重视技术研究,使得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没有进一步优化;二是肥料、农药等投入量上升,水稻产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三是部分水稻栽培基地的土壤得不到有效保护,导致土壤贫瘠,水稻生长力大大下降[1]。
在优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稻种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水稻整体栽培质量及产量,所以在选种时要基于栽培目标,合理选择稻种。要深入研究当地地形环境、土壤及气候等相关因素,选择优质水稻品种。确保稻种纯度>98%,发芽率>90%。
在选择好水稻品种后,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晾晒,选择晴天11 时—14 时曝晒稻种,按时翻动,确保晾晒均匀,消灭稻种表皮各种病菌;其次,进行筛种,把稻种放在盐水里面浸泡,除掉上浮的和干瘪种子;再次,浸种,把符合要求的种子放在清水里泡12 h,再放进咪鲜胺4 000 倍液里面,中粳稻要浸泡48 h,常规中籼稻要浸泡36 h,杂交稻泡24 h,浸泡完成后就催芽至露白,然后晾干。此外,在播种前用60%吡虫啉溶液进行拌种,可以减少水稻恶苗病以及稻蓟马等病虫害发生概率[2]。
育苗要确保土壤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除草,现阶段,无纺布育苗在水稻育苗里有着广泛应用,无纺布育苗有着较高的透气性以及抗腐蚀性,而且材质十分柔软,在低温环境下同样不会出现变硬现象,防虫害作用明显,操作简便,大大节省人工费用支出。
在优质水稻栽培时,要确保插秧密度科学合理,确保其可以得到足够水份以及光照条件,防止密度太大导致出现病虫害,同样要防止密度太小而造成水稻产量下降。水稻生长需水量较高,所以要使用科学的灌溉手段,确保水分以及养分足够,及时进行稻田除草,防止水稻渴求水分还有养分被杂草吸收。
良好的水肥管理有助于优质水稻的生产。
2.5.1 补苗
在插秧结束后,要基于幼苗实际生长情况科学补苗。拔除杂草,使得稻苗得到足够的养分,而且清除杂草还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
2.5.2 合理施肥
施肥是确保稻苗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种植人员应当把握水稻需肥规律,水稻分蘖期及抽穗开花期对氮肥的吸收量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施用氮肥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稻内的淀粉含量,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各个生长环节对磷元素的需求量也不相同,其中分蘖至幼穗分化期需求量最大,此期科学施用磷肥能够提升水稻的分蘖能力,促进水稻根部的生长。钾肥能促进纤维素的合成,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提升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硅和锌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的营养元素,对提升水稻的抗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导致水稻贪青迟熟,甚至后期出现倒伏,结实率降低。并且,偏施氮肥使叶色过于浓绿,稻叶偏长偏大,稻株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引发和加重病虫害。所以,要按照当地土质还有稻苗具体生长情况合理施肥,通常是氮、钾、磷肥根据1∶1∶0.6 比例做好配制。还可基于实际情况施加一些含有锰、镁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弥补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微量元素的缺失。为了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的破坏,建议种植人员通过秸秆还田或者使用腐熟的农家肥补充土壤中的营养。
2.5.3 水分管理
合理灌溉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关键。基于水稻各个生长时期需水特点以及降水情况来展开灌溉,尽可能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灌溉用水要确保没有污染[3]。首先要浇足返青水,在移栽过程中可能会对水稻的根部造成损伤,使得水稻根部的吸水能力大大减弱,此时若水量不足,则会使得叶片缺水,这不仅会延长水稻的返青期,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死苗的现象。
水稻分蘖期时要严格控制灌溉水量,灌溉过深会对土壤的通透性造成影响,影响水稻分蘖,分蘖期同样应当做好田间灌溉,水层达到1.5 cm 即可。在水稻形成稻穗时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这时若田间水分不足,水稻会出现空壳或者短穗等现象,灌溉时水层控制在1.5 cm 左右即可满足水稻的需水要求。在水稻抽穗期、扬花期时叶片已经基本生长完成,需水量开始下降,水稻的孕穗期以及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即可。
选择抗病品种,是避免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使用强氯精进行浸种消毒可以防治稻瘟病以及白叶枯病等各种传染性病害。科学密植,确保通风透气,把握好氮肥的使用量,施加磷肥和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在灌溉前要坚持前浅、中晒以及后湿润原则,加快水稻生长,这对于防止纹枯病还有稻瘟病来说有着重要的效果。春耕耙田时打捞浪渣,消灭纹枯病菌核,冬天耕翻种植,清除杂草破坏螟虫越冬场所,使螟虫越冬成活率大大下降[4]。
生物技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具有绿色无污染、无没有残留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以菌治虫法,亦或是以虫治虫法防治病虫害。比如,可以把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制作成药液喷雾,可以消灭二化螟等害虫,确保水稻健康生长。把有益的杂草放进稻田,可以防治水稻灰飞虱。借助青蛙还有赤眼蜂等各种害虫天敌,可以防治稻纵卷叶螟,通过农用链霉素可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还有细菌性条斑病。
在物理防治时,通过人工亦或机械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能够辨别各种害虫,实现全面清除。物理防治没有副作用,要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实施,会带来一定的财力和精力上的浪费。同时速度非常缓慢,甚至还会使病虫害出现扩散的情况,所以,对物理防治来说一定要谨慎制定方法。除此之外,还可借助二化螟以及稻纵卷叶螟具有的趋光性特点,通过杀虫灯进行诱杀,降低虫源基数。但是杀虫等要有电源的支持,大范围推广有一定难度,小范围使用又看不出实际效果,局限性较大[5]。
化学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水稻稻瘟病是一种常发生的病害,当水稻患有稻瘟病时,其秧苗以及叶片会不断坏死。防治时,可使用苯菌灵、三环唑以及抗生素等展开混合治疗,以上药剂里面有植物活化剂、胆碱生物合成抑制剂等,可对稻瘟病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使用甲维盐以及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稻飞虱可使用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剂防治;纹枯病可使用噻呋酰胺防治;稻曲病可使用氟环唑、戊唑醇等药剂防治。除此之外,还要做好除草工作,防止杂草跟水稻争夺水分和养分,双草醚、氰氟草酯还有恶唑酰草胺等除草剂都有着比较良好的除草作用[6]。
化学防治虽然能够确保病虫害防治成效,彻底消灭水稻在成长阶段的害虫问题。然而会导致环境以及土地污染,若使用不合理还会给水稻安全以及质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频繁应用化学防治手段会导致害虫出现耐药性。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要做到对症下药以及科学用药,使用新型喷雾器,尽可能把农药进行混配和轮用,推荐使用无公害农药,禁止使用禁用农药。
在现阶段的水稻种植中,要重视使用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掌握栽培要点,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产量以及质量,提高经济收益,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