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2-11-21 17:34杨艳菲刘明录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育人创新能力

杨艳菲 刘明录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引言

近年来,“三全育人”迅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领域的高频词汇。“三全育人”是高等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指导原则和政策导向,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习总书记曾在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将立德树人放在工作重心的地位,用牢固的理想信念当作思想基础,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奋斗目标,努力开辟中国高等教育方面的新篇章[1]。“全方位育人”属于“三全育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空间维度”的概念,涵盖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2]等“十大育人”体系。由此可见,“三全育人”是目标导向,“十大育人”则是具体的实施载体,必须将目标导向与实施载体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推进高校教育育人体系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细化“十大育人”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一方面要建立各方特定的运行机制,保证其有效地进行运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各部分共同协作的整体性作用,发挥“十个一相加大于十一”的效果。

熊晓梅主张,“三全育人”的核心思想在于“育”,要求高校构建教育育人的新形式,营造教育育人的新环境,从各方面共同提高教育育人的质量和水平。其重点在“全”,要求高校的各方面力量共同起到“育人者”的作用,从一举一动履行教育育人的职责,产生育人的成效[1]。目前针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进行的探索业已成果颇丰,学者大多从学校、思政教师、导师和辅导员等角度着手,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方针政策,但鲜有学者从研究生的视角对“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生队伍人数的逐年增加,关于如何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进而培养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引起了研究生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从“全方位育人”这一方面着手,分析“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策略,以期丰富学界对“三全育人”领域的研究。

二、“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唯有能够促使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活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中不能忽视自主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育人不仅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协同育人,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接受教育、主动构建自我教育的新形势。研究生教育是继大学本科的学习后继续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根本任务就是在继续学习中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当代研究生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对其成长成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生群体是国家科技领域进步发展的主力军,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民族,古人曾经提出“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创新理念,使得创新理念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历代以来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历史上在创新创造领域曾处于前沿地位,在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深入挖掘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善于创新创造的历史传统,使得中国走在世界的前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中更是少不了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代需要更多的有用之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加入到提高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时代任务中来。只有当代研究生将祖国建设作为己任,怀揣建设美好祖国的崇高信仰,才能成长为新时代创新型青年人才。信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唯有心中怀揣信仰,一个人的行动才能更加坚定有力。当代研究生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坚定“四个意识”的政治自觉,维护“四个自信”的政治决心。当代研究生要具有国家使命感和责任心,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习的突出位置,主动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担当,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作为自己努力学习的最终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会中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目标,重视德育的决定性作用。人无德而不成才,国无德而不强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当代研究生不仅在物质上要富足,在精神上更要充裕。唯有把握好“德”这一关,研究生才能发展为祖国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源泉,才能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青年研究生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时要以“德”为中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习的家国“大德”与研究生生活学习中接触的日常“小德”联系起来,树立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理论方向。“全方位育人”理念聚焦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问题,以打造新时代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导向,利用学校内、外部的各方资源优势,以实现培育全方面人才的目标,对于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代研究生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德”为中心,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政策;以“通”为途径,配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培养策略;以“行”为落脚点,践行“三全育人”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三、“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对自身和国家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的全面发展涵盖思想、技能和意趣等方面的培育,这与“全方位育人”理念不谋而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渗透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糅合到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3]。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需要融会贯通高校的各方教育主体,合理利用高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沟通高校的各个教育过程。与此同时,青年研究生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加入到全方位育人的持续构建当中,尤其是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因此,当代研究生要善于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统一、校内与校外共合作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从而推动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一)课程育人与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意见指出:“思想政治课程是贯彻实施‘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4]课程思政作为推动“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其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起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共同作用的“三全育人”体系,使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一同为培育新时代“四有”青年努力奋斗。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课程育人”也成为了“十大育人”体系的首要途径。当代研究生要以课程学习为立足点,主动适应课程育人的培养机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唯有武装好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政治头脑,才能有助于研究生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指导科学研究的进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学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学生方面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方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传授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用自己丰富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大脑,指导学生的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任务。因此,当代研究生要善于从“课程育人”中汲取最新的政治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孕育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磨练个人品格和为人处世方面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研究生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从红色文化中激发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红色资源中汲取育人养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红色革命传统,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其中缺少不了当代研究生的共同努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因是其外部条件,起到加速或者延缓事物发展进程的效果;而内因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决定着事物能否顺利开始发展以及持续发展下去。将内外因理论应用于课程育人与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上,外因是学校提供的优质课程和实践机会,内因则是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学习,以及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培育与实践。学校向研究生提供有关课程是培养正确的创新理念的辅助工具,而唯有研究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自觉地付诸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科研育人与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育人以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实施载体,通过开展科研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科学认知水平上的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素养以及职业操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科研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全方位育人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培育创新能力的必备方法。“科研育人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把科研精神与德育教育纳入学习过程中来,这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要求。”[5]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进行的科学研究同时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其普遍性在于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科研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习的主要任务;而特殊性在于学生除了从事科研活动之外,还要注重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思想道德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科研育人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接受者是学生。在探索科研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不断地开展沟通与交流,学生将教师当成自己学习的模范,将教师作为自己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的科研水平不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也对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科研育人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力量,发挥教师作为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角色的双向引导作用,形成科研和育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模式,助力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基石,承担着为祖国培育新时代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和使命[6]。鲁迅先生常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放之至科研方面亦是如此。当代研究生唯有多做学问、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才能产出自己的知识性成果,无愧于自己研究生的学历和身份。在科研育人的道路上,研究生应当培养崇尚科学研究的理想信念,铸就勇攀科学高峰的坚定意志,营造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研究生在从事科研工作时,要主动加入学生自主创新、师生协同创造、产教领导共创的科研活动中,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实践产物,实现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的高度融合。

(三)实践育人与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实践育人”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保证育人工作扎实稳步进行的强大力量。实践育人理念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开展育人活动的行动指南,需要学生坚持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的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牢固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时刻叮嘱当代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告诫青年学生要在实践中得到更多成长与锻炼的机会,切忌纸上谈兵、空话连篇。

“三全教育”理念强调运用系统、可靠的思想观念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以德育作为育人之首要任务,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7]。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理想方案就是实践,同时实践也是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富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8]。实践育人不是空谈,也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当代研究生要以“行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把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要将自己的远大政治理想付诸实践,配套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以便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中坚定方向,不迷失自我。同时,在完成科研任务时,即使脑子里有再多的想法,只要不付诸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青年研究生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论文的撰写工作,并将之尝试发表;积极展开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学校提供的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研究生创新项目、创新杯、互联网+等各种创新平台,从中积攒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锻炼开展科研活动的思维和本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科研头脑,切实做到“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育人,当代研究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国情、融入社会、提升自我,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为将来的创业、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全方位育人”理念将思政工作有机融入学生培养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不局限于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综合各方教育力量一齐打造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即学校工作的最终目标以“育人”为价值导向。“全方位育人”充分利用身边可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同向同行、协同合作、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教育育人工作整体,形成高校与社会、企业和家庭等方面互帮互助的联动机制,而不是学校孤军奋战的单一的教育育人局面。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当代研究生要利用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四方联动”的育人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借助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毕业教育“四段融通”实现全程育人,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积极参与到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方式中来,青年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构建自我教育的新模式,重视对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青年。

猜你喜欢
研究生育人创新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