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县实验小学 李 锋
“信息,是人类传承文明,把握未来的载体”,二十一世纪人们更看重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人们也看到了二者融合所能迸发的巨大力量,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成为教育界关心的问题。各阶段教师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给予学生、给予课堂的重大活力,开始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对接等,以此期待课堂能够变成更加灵动的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数学教学的意识。他们搜集教学素材和资源时忽略了网络资源的优势,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也只是局限教材范围,很少给学生进行知识扩展和思路延伸,导致教师的教学设计普遍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帮助不大。
部分教师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开始进行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和实践;但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和忽视学生信息化学习素养培养的问题,没有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自控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表现出调皮的状态,严重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无法有效实现,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一大困扰。对于该问题,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很好地解决,比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加减法的知识点转化为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现,借助信息技术分别做出或者查找与“1”“2”等相关的动画形态,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外“拉”回来。不仅如此,该方法的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化抽象为具体,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技巧应用到试题和生活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还能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更多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所涉及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凌乱,久而久之就会将各个知识点混淆错误使用。对于此问题,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能够很好地解决,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以加减法运算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不断变换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要求,以此将加法和减法知识点融合,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原则。当学生学习了更多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各个单元、各个年级以及课内外知识点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以此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灵活培养。
以往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教材和教师教导的内容上,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也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一般是基础知识加课后习题练习。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学习兴趣大大下降,而且在有关知识积累方面也会出现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范围过于狭窄。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灵动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锻炼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只是凭借教师的口头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多。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并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地展示出来,运用小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适当引导,降低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对教师的普遍印象都比较刻板、严肃,即使在学习过程中或者课堂中遇到有关学习问题时,也会碍于教师的权威性不敢向教师提出疑问,和教师有过多的互动。小学教师教学理念比较传统,认为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关系,因此不重视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如此一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关系,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教师的教学课堂比以外更加有趣味,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学生在比较轻松的课堂氛围里更容易放松自己的心理,敢于跟教师提出疑问,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问题讲解,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增加了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与学生的关系。
课堂导入作为新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对于整个课堂的走向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都有着目标性作用。课堂导入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之后课堂的氛围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之下,课堂导入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给予学生多变且有趣的课堂导入,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开始部分对后续教学产生兴趣,如此,高效课堂的目标就实现了一半。
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一课为例,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可能只是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钟表图画,观察教室中的钟表等,以此简单完成课堂导入环节,但是这种方式没有任何新意,学生更不会对其感兴趣。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向学生展现更多动态化的钟表。比如教室中常见的挂钟,还可以展示一些手表、怀表、电子表等,让学生在多种类的钟表形态中产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之后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设备中各种形态的钟表“转动”起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判断钟表表示的是几点,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表等。
学习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情境:学校近期准备重新规划校园绿化环境,初步计划是将校园前的一大块绿色草坪按照对角线平均划分成两块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草坪,同学们认为怎样计算才能保证划分出来的两块草坪大小相等呢?要想使两块草坪的大小相等,那么两块三角形草坪的面积必须相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利用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比较抽象难懂的计算公式经过教师创设的导入环节会变得比较直观形象。如此,教师在开展后续教学时,学生的投入程度也将更高,学生所能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更多,小学数学课堂也会更加灵活。
数学本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学生要在实际题目中去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公式等,最终才能真正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仅依靠教师讲述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适当加入练习,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够在练习与理论之间灵活变动。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打破一贯的随堂练习的方式,将大量数学知识融合在一个框架之中,如此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还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有了全面立体的认知,更有利于学生未来成长。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将之前学习过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串联起来,构成小数知识框架。如此,学生在解决该章节的题目时便能够考虑周全,问题也会回答得更好。以“12.6÷0.28”一题为例,学生在解答该题时要考虑“移位”的问题,那么“该怎么移?”“移动之后结果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等,这些疑问都可以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去解决。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不断丰富改进知识框架,最大程度上利用信息技术的储备功能,伴随学生的成长。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灵动了,课堂才能够灵动,而学生灵动的基础是自主和独立。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思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借助信息技术,将更多的课堂权利交予学生,打破课堂的局限性,鼓励学生创新,肯定学生创新,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探究学习。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一个交互式的正方体或其他多边立体图形,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转动该立体图形,在转动的过程中思考每一面都是什么形状。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多面体,投放在教室的信息技术设备中,让其他同学来判断每一面的平面图是什么形状。如此,学生便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有了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可以更加灵动地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融入课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也会更加灵活。
信息化是教育的必然趋势,而师生互动也是课堂的必然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用信息技术搭建起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桥梁。例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确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色,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比赛”,借助信息技术设备画出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再借助信息设备的判断功能或其他功能,用技术来决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输赢。如此,学生便会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以教师为目标不断学习,而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设备留下的“比赛信息”,近距离分析学生在该知识点掌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之后师生以互动形式展开学习,最终实现小学数学灵动课堂。
数学思维是灵动课堂的精髓所在,教师要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已知题目进行变形或者是更改题目发生的条件,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新鲜多变的环境中。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的“3/8+1/8=”一题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备将其中分子和分母分别设置不同的下拉选项,实现不同数值之间的搭配运算。如此,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不断萌发新想法,而小学数学课堂也因此实现了自身灵动的突破。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巩固练习的方式是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大量重复的习题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给学生设置巩固练习。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做混合计算的练习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闯关游戏,学生每计算对一组题目就视为成功闯过一关,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练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小学生受自身年龄和经验限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吃力。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借助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实现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兴趣的迎合等。如此,学生才能在小学阶段积攒更多的数学基础,才能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小学数学课堂才会因为学生的积极变得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