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征
(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范式,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累世聚居和繁衍的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样态,家文化同时还融合以时代的属性,具有一定的道德内涵。在中华民族文明演变的伟大征程中,家文化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过程,从封建等级礼教的家文化到有纪律、有追求、有目标、有思想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家文化,延伸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寄予国民殷切期望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家文化,再到现代化建设下强调个人、家庭与社会国家中介纽带建设的家文化,其内涵经历了多种形态的变化。然而,从传统观念来看,家文化依然被看作是最大限度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主要道德准则的文化发源地,原先的物质、精神、政治制度以及人文关系等多种文化要素都依托于家庭文化这一来源获得了广泛的传扬。这些对当前家庭文化的构建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家文化,家文化在其中是关键与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也赋予了家文化以崭新的时代人文特性。新时代家文化的构建主要是将马列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将传统观念和实践经验作为根基,遵循新时代家文化建设理念和原则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家文化[3]。新时代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就在于家庭优良精神的传扬,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融为一体。此外,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这也是传承家文化的意义所在。同时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家庭成员进行价值观念、责任意识和伦理道德素质的塑造。新时代家文化的基本内容延续了传统家文化的主要构成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精神、制度以及关系四个文化层面。
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类高等院校的文化宣传教育,在思政课程中强化理论教学,在实践工作中强化对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两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可以促进正确观念的养成,塑造健康的人格和高品质的情操,促进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全方位的发展,也能够稳步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使家文化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4]。
家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追求是通过家法、家规、家训等行为制度规范,在对大学生展开的各类思想教育中,将家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作为教育重心,针对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其他成员展开家庭核心理念、责任意识和伦理道德素质的塑造,促进大学生家庭每一位成员都能够为和谐家庭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高校,针对大学生展开的思政教育首要宗旨就在于利用家文化促使大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和信念,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强化纪律意识、法治观念、道德意识,继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5]。而这几个目标与家文化的价值追求完全契合。因此,将家文化建设融入高校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建设,不仅可以从理想、品德、精神和规则纪律等各个角度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学以及基本教育的推动带来正面影响,同时也能促使学校与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前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想建设与国家建设的主要思想引领。家文化将艰苦奋斗、和平相处、诚信友爱、和谐包容、尊敬长辈、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作风作为其主要内涵和评判准则,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合家文化,能够有效继承传统,也可以推陈出新,与文化发展脉络相一致,也满足了大学生各项发展的切实诉求。
同时,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做出重要指示,要将教育教学方针全方面贯彻执行,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用德育推动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保障教育平等公正,为中国社会建设输出更多的专业化优质人才。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国家“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需要,是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家文化的制度规范主要是指家法、家规、家训,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其成员的道德和行为形成约束,用激励和惩戒等措施来引导成员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传承性、稳定性、教化性等特征,主要涉及道德领域的范畴,与其他国家的普及、强制的法律规范相比较,其特性还存有一定的差异,最主要的宗旨还是对特定成员进行教育和感化[6]。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与实际内涵其中一个就是在对大学生思想培养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过程中需要依托相关的制度规范对学生的各类行为进行约束,但核心目标仍然是教育人、感化人,因此传统的家法、家规、家训等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高校在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评奖评优激励机制的制定和运行中都应该充分考虑和有效发挥激励、惩戒、教育、感化的作用和功能。
传统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孕育着强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的思政课的教学有效融合,能够促进教学有效生成。针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教育,需要将家文化研究透彻,改进高校思政课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用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范畴涵盖极广,可以拓展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以社区和寝室为载体的学习与生活一体的社区化建设,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信任感和依附度。此外,还可以通过班集体、社团组织、学习文化小组等不同的组织团体,在各种文艺展演、比赛活动以及专题座谈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学生与导师亲密关系的重构,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因此,深入挖掘优秀家文化的潜在资源,能够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对国内各大高校在思政教育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变革以及未来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高校家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旨在以学生为本,完成高校全方位培养人才、多角度进行教育的计划,从物质、精神、制度层面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传统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形成物质、精神、制度、关系“四位一体”的新型“家文化”育人体系,继而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动力,激发创造活力,实现全方位发展,打造和谐高校氛围,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高校家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实体环境建设,所强调的是力求以环境熏陶人、培育人,形成师生亲密互动的共同体。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人才培养改革以及社区化建设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之外的业余生活,关注学生道德文化意识的形成以及创造性培育与提升,其目的就是倡导家文化建设。这些学校会建立一些专门的社区功能室,建立专门供学生研究、研习、开展各项活动的大型场所,如图书室、谈话室、自习场所、练舞房、钢琴房等,这些亲和、交融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拓展了育人维度,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互动联系,使得学生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和温馨感,在理性和情感、知性和灵性、思维和感悟等方面不断成熟。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高校家文化精神的内核,是学生信念、价值、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准则。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中都应该充分利用优秀家文化资源和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例如,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冬至节、中秋节等家文化系列活动,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家文化的现代育人功能。再如,围绕国情、校史、家风等主题开设专题教育活动,对大学生从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两个方面进行引导式培养。除此之外,家文化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对传统优秀的文化所进行的传承,正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扬创新探究精神,运用所学去改善社会、改善世界[7]。例如,注重以高品质的通识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改变传统教育中偏重专业化教育、轻视养成教育的格局,形成人格与专业并重、科技与人文融通的现代教育文化。
高校家文化的制度管理应当借鉴传统家风、家训、家规的教育和感化宗旨[8],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以及制度的制定中,需要严格要求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意识的形成,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为导向来制订各项管理举措[7]。一方面需要给予教师与学生自由民主的平台和发展机会,比如制定学生自行选课、专业自选、专业能够自主转换、课程学分转换等教学制度,师生合作研究、学生自主研究、校企联动合作研究等科研制度,促使师生之间能够实时互动与交流,深入研究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也要严格树立规则意识,特别是要树立基本道德规范,例如诚信制度、志愿服务制度,而对于各类违反规章制度的负面行为要及时进行惩戒、教育和感化,既要有容错的胸怀,又要有纠错的办法,最终目的是扶正。例如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既要有警示制度,又要辅之以对症的师生帮扶制度,最后当然也要使学生有承担行为的责任和勇气。完善的管理制度就像一位称职、开明的“家长”,既要教导其家庭成员明辨是非黑白、道德标准,又要给予其选择追求的自由,但同时要教会其承担自身行为的后果。
在传统的家文化中,和谐、共享是其核心,也是基本观念,因此古语有说家和方能兴国,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和谐相处能够促进家庭的繁荣昌盛,对于高校家文化而言,关系文化的内核除了和谐,还包括互助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优秀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希望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交流、互相帮助促进的一种互助文化,所谓自助助人,让自己变优秀和强大的同时,帮助和影响学校成员共同进步。如导师制的实行,导师从学业、考研、就业、深造、创业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实施小班教学,个别辅导,建构起稳定、包容、互助、信任的师生联系。比如搭建自由的交流平台和议事机制,让教育对象和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订,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矛盾,还能够形成良好的关系文化。
在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中研究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推进高等院校在大学生思政课的教育中的引导与课程的变革,丰富了高校的育人价值,具有深刻内涵。构建高校家文化育人体系,实现对高校文化育人现有模式的有效补充,不仅从理论层面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形式,丰富了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内涵,还从实践层面上探索了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日常教育管理新方法、新途径。而关于新型家文化育人模式的具体构建路径,全国高校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更多将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鲜活案例则是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