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与提问,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2-11-21 13:4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材

朱 洪 光

(牡丹江市第六中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和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遵守基本行为准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充分发挥其学科作用,是我们道法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我们的教学总是在不断地解决旧问题又去面对新问题中发展、进步的,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学,没有问题,教学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提问是指提出问题来问,提问之中必然包含着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不可分割,“问题和提问”是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地采用“问题与提问”开展教学,它既是常态的也是必须的,我们要把它做细做优、做实做深,不断探索、积极研究,努力提升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升华情感感悟、收获丰富的知识。在素质教育改革大潮的感召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势在必行,创设“优质的问题”和“优质的提问”势在必行。

那么,什么是“优质的问题与提问”?怎样优化“问题与提问”呢?设计“问题与提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笔者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下面围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提问”谈几点认识:

一、“优质的问题与提问”要具有自己的特性

(一)问题设计要有思想性,提问要有导向性

问题是开启思维的钥匙,思想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特点,要以有思想性的问题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以有导向性的提问引领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价值认知,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如,在“学习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时,设计有思想性的问题“怎样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为了完成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提问:(1)我们的班集体是由谁组成的?(2)班集体的共同目标是什么?(3)你能为班级做些什么?通过这样一步步的设计,引导学生首先明确我是集体的一员,集体建设有赖于我们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进而明确自己能为建设良好班集体做哪些事,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在思想上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集体责任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问题设计要有真实性,提问要有有效性

问题的真实性就是一定要设立“真问题”,什么是“真问题”?那就是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发展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有所收获;真实的问题要通过适度的、具体的、贴近学生的有效提问才能达到。如,在学习“遵守规则”这一课时,设计问题“怎样遵守规则”来启发学生思维,利用“候车室打手机打扰别人”的事例设计提问:(1)你如何看待这位男士打手机的“自由”?(2)这位男士应该怎样打手机?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提问,而不是“该不该、对不对”这类简单判断性提问。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研究、思辨,最后找到怎样遵守规则的做法。提问时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最好不只是简单的“对、错”,还要有具体的点评,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加有效,使问题圆满解决。

(三)问题设计要有合理性,提问要有生活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是适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编写的,问题设计一定要符合这一特点,要具有合理性,假大空的东西,或者离学生的认知比较远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东西,学生学习起来既吃力又没有任何意义,产生不了教育的效果,也无法达到教育目标;合理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生活化的提问来完成,要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挖掘,在生活实践体验中让学生有所感悟,学有所获。如,在学习“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们围绕着两个合理性问题展开学习,一个是“为什么要讲诚信”,另一个是“应该怎样讲诚信”;然后利用“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却迟到”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探讨,提问:(1)你怎样看待小方的言行?(2)他错的理由有哪些?(3)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行为?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案例,设计学生亲身经历的提问,融入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达成教学目标。

(四)问题设计要有时代性,提问要有创新性

时代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显著特点,问题设计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社会热点,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与时俱进;创新提问是课堂提问要不断追求的境界,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创新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能力。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这节课中,可以采用的是当今时代典型人物南仁东的事例。通过事例引入,从拓宽生命的宽度、感受生命的温度、延伸生命的厚度三个层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这样既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时代性的特点,又使提问新颖有深度,同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又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课中,设计了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中学生怎样结交网友”,提问的环节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直接问学生怎么做,而是选取“网友见面”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在“可以见面”和“不可以见面”的争议、辩论和分享中,学生总结出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学会了如何慎重交友。

(五)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提问要有开放性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要以开放性的提问展示出来,从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角度或者当前社会现状等不同方面提问,能够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去钻研、去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例如,在学习“中国腾飞谱新篇”这一问题时,依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了三个问题:针对基础知识欠缺和认知能力不强的学生,设计问题(1)请说出你的家庭近几年有哪些变化?学生可以从家里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作答;针对知识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设计问题(2)请说出你的家乡近几年有哪些变化?学生可以从家乡的面貌、环境和家乡人的文明程度等方面说出变化;针对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问题(3)请说出我国近几年有哪些变化?学生可以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答出我国的巨大变化,感受中国腾飞。通过这样分层次的问题和开放式的提问,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而且对知识掌握的深刻透彻。

二、优化“问题与提问”需要有效的方法

(一)教材是优化“问题与提问”的基础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载体,课堂上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有哪些,这一知识体系是怎样的,一些相关图片资料和活动设计等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讲解和介绍。教师要做到精研教材、深挖教材并拓展教材,才能够为优化“问题与提问”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精研教材,教师才能梳理清楚教材中的内容,掌握每一项内容的要点、用意和相互关系;只有精研教材,教师才能进行合理设计课程,设计“问题与提问”,从而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还要能够做到深挖教材,找到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创新性等内在价值,并且恰当地融入问题与提问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教材是教师教书的依据,但并不是指只是教教材上的知识即可,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拓展,乃至升华,从而使“问题和提问”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和思维视野,思想道德水平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精神境界能够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夯实法治基石”这一课时,通过精研教材,把独立的知识加以整合,形成了以“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为逻辑顺序的问题设计,使课堂知识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通过深挖教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进程”,使问题设计更有思想性和时代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双重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拓展教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这一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保护市场经济的法律有宪法、民法典、反垄断法、广告法等众多法律,既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也更加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思想境界得以不断提升。

(二)呈现方式是优化“问题与提问”必不可少的条件

“问题与提问”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会增加“问题与提问”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思考、不断提升。例如,在学习“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时,把“问题与提问”以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多彩的创新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围绕“创新对生活的改变”展开了激励的讨论,思维在讨论中相互碰撞,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更增强了对创新重要性的感悟,明确了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改变生活。在学习“创新永无止境”这一课时,采用了播放视频的方式呈现“问题与提问”,视频播放了我国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以及太空授课的实况,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是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优势所在。视频能充分发挥影音所独有的引人入胜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学习“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时,设计“倒叙”的问题呈现方式,先领学生学习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做法,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做的目的。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漫画、图表、判断等方式;有时在适当的课程中还可以采用情景剧、朗诵、诗歌等方式呈现“问题与提问”。多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拘泥于固定的学习模式,新颖、活跃、创新、思辨,让学生不断面对新的挑战,不断激发潜能,不断进取!

(三)语言是优化“问题与提问”的关键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言不仅仅是教学工具,它更是一门艺术。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助跳板,是优化“问题与提问”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无论是清晰规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语言,还是感情丰富的语言、创造有新意的语言,再有语音语调上的调整等等都会发挥它的自身作用,服务课堂。例如,在学习“公民行使民主权利”这一课时,枯燥的内容使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加上单调平淡的语言,学生大脑就会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也可能会“睡觉”,从而无法思考和学习。所以,首先采用有亲和力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方式”这一问题,重点需要强调的地方加重语气放慢节奏加以强调,使教师的声音像一缕春风,侵入学生心理,把知识带进去。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时,把教学语言注入了丰富的情感,感情充盈地朗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财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使问题带有感情色彩,以此来感染学生,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同时,还朗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优秀诗词,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充满无限魅力!此外,创造有新意的语言,比如幽默风趣的语言、设计猜谜语言、俗语俚语语言等对于优化“问题与提问”都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离不开“优质的问题”与“优质的提问”,在课堂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理念,勤奋的工作态度,忠于教育事业的坚贞与毅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奉献的执著追求,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心理,紧跟时代步伐,力争把每一堂课的“问题与提问”做到最优化,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实现育人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材
教材精读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