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来,刘志春先后担任了三所中学的党委(党支部)书记、校长。自2008 年12 月担任东营市胜利一中党委书记、校长以来,他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连续快速大幅提升,使胜利一中迅速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一流名校。
理念为先,牢树“党建引领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要求,坚定了刘志春抓党建、促发展的信心。他明确提出了“党建引领创名校,立德树人育英才”的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队伍打造、教学业务统筹推进,党建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2016、2020 年,胜利一中党委先后两次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队伍为本,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青年教师不断增多的实际,提出“一三六九”的培养目标,创新实施“青蓝工程”。组织开展“五比五做”及“亮身份、争先锋”系列活动,打造过硬党员教师队伍。每年都组织开展“最让群众满意的党员”等“五最”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破“平均主义”模式,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等70 多项制度,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管理为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他组织胜利一中的各个部门,职责明、分工细;各项工作流程清、落实细;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共产党员,工作标准求最高、工作成效求最好,对每个工作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在2020 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要求党员教职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无论是物资采购、预案制定、网上教学实施,还是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复学后小班化教学开展,他提出的要求都精细到位。在他的精细管理下,胜利一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全新变化,巨大压力。作为山东省高考改革元年的2020 年,推出了“3+3”模式等新变化。与之前的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在测试时间、入围依据、录取方式等方面都有新要求。这之前,胜利一中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已连续6 年为山东省最多,高考一本上线率保持在90%以上,本科上线率保持在98%以上。这是他带领全校教职工创造的辉煌,如今是动力,更是压力。
激流勇进,迎难而上。“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职能处室准确把握新高考、新课标、新强基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双轮驱动、三箭齐发”的教学战略,实现了“优等生升华、中等生优化、后进生转化”。针对高考延期等新变化,及时进行“二轮+”备考方案研讨。成系列召开质量分析会,有时甚至分析到题、到人、到分数,往往从晚上7 点分析到深夜12 点。
奥赛新机制,创新实施“主教练负责制”。2009 年,他从运动员培养模式上受到启发,实施了级部“奥赛主教练负责制”。避免了年级部各自为战,奥赛成绩突飞猛进,连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他任现职以来,胜利一中有447名学生获全国联赛一等奖,夺得全国决赛金牌30 枚、银牌34 枚、铜牌34 枚,其获奖数量分别是自建校以来到他任职前(1965-2008年)的2.7 倍、30 倍、8.5 倍、11.3 倍。2020 年10 月,第29 届全国生物学奥赛决赛,胜利一中学生韩昊洋夺得金牌。胜利一中连续被评为全国五大学科奥赛金牌学校。
质量新突破,创设胜利一中国际部。面临着高考成绩达到抛物线顶点、生源基数小等困难,他借助“汉迪曲线”理论,开始了“第二曲线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的探索,即着眼于培养国际性高素质人才,培育新的质量增长点。2013 年4 月,组织申报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以全省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获准组建国际部。近四年,296名毕业生全部被世界名校录取。其中,牛津、剑桥录取6 人。2020 年毕业的66 名同学,全部被世界名校录取。
素质新高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使他更加明确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深化实施“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成系列”的胜利一中德育创新工程。近年来,胜利一中向国家和山东省培养输送了11 名专业队员,胜利一中乒乓球队获得45 项全国冠军、39 项省级冠军,学校被确立为“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