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党支部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党建引领特色旅游、产业引领居民致富”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旅一体化发展带富带强村集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社区发展全过程,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赢。
东麦窑社区坐落在崂山脚下、流清湾畔,占地1090 亩,共有居民135 户、460 人,受风景区保护、海洋资源减少等因素制约,社区一度找不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2001 年,新一届班子履新上任,通过考察评估,充分挖掘社区优势资源,明确旅游发展思路,成功开发了“仙居崂山”主题民宿项目。社区将村里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石头房统一租赁,专门聘请中央美院进行设计打造,实施公司化运营、酒店式管理,每年每个农家小院可赚得租金3 万多元。目前“仙居崂山”主题民宿和“瑜上山间”品牌民宿已拥有广泛知名度,每年吸引游客2.6 万余人次,营业额达1500万,吸附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同时,社区党支部坚持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突破单村“一枝独秀”,推动片区“抱团发展”,联合相邻的社区和旅游公司等,率先成立“流清湾党建产业联盟”,通过平台化运作,进一步规划高端民宿、婚纱摄影、土特产购物一条街等旅游体验项目,拉长区域化产业链条,开辟富民增收新路径。
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创新搭建“三个载体”,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凝聚党员队伍力量。以“定点报到”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实行党员组织生活电子化管理,配备人脸识别智能考勤系统,落实社区党员积分管理,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和跟踪督促,党员参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以“挂牌践诺”规范党员行为。开展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活动,通过悬挂“共产党员家庭”门牌、推选“党员中心户”“旅游经营党员示范户”等,进一步提升党员荣誉感,促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以“联户服务”转变党员作风。将30 名党员与135户居民结成帮联“对子”,创新党员“包片+联户”形式,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做细做实网格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党支部班子带领社区党员始终坚守在卡口一线,深入摸底排查,细致保障服务,带头捐款捐物,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
近年来,在“仙居崂山”主题民宿等旅游项目的带动下,社区家庭旅馆、渔家宴发展迅速,居民业主在生活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增矛盾和问题隐患。为此,党支部创新“1234”问题解决模式,即:对党员联户中收集的政策性问题1 分钟解答,对群众小事2 小时解决,对群众难事3 天解决,对涉及社区的大事4 星期反馈。模式实施后,社区问题化解效率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也逐渐提升,实现了促满意、促和谐、促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崂山区“185”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用“小公约”规范居民自我管理,用小家训、小乡贤、小名人带动社区治理,用小民主、小服务、小调解、小平安维护社区稳定,从制度、道德、人文多方面教化百姓,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社区新面貌,有效提高乡村治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为改善社区老旧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标准,支部班子主动担当作为,积极筹措资金,对社区内公共配套设施进行了整合改造,先后完成了地源热泵冷暖联供、燃气入户等基础建设,修建起广场休闲走廊、更换了照明路灯、整修了小巷胡同等,社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同时,对社区污水管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筹资修建了社区污水处理站,在农村区域率先实现全部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确保了社区水美河清。在支部班子的带领下,社区居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率先建立垃圾分类示范点,成为崂山区首个推广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处置的社区。经过建设改造,社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此外,打造了以村风民俗历史传承为文化主题的“聚德兴贤”村史馆,搭起了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记忆桥梁,竖起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