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谭国瑜 黄秋芬 黄群英
(江西省宜黄县中医医院药剂科,江西 宜黄 344400)
中药配方颗粒保留了中药饮片的主要有效成分,检验标准相对统一、疗效较稳定,具有携带方便,易于调剂、服用、储运等饮片不具备的优势,近年来应用广泛。本文对传统中药饮片与颗粒剂进行多角度对比,以期找寻中药饮片应用及发展的合理方向。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目前主要有国家药监局批准的6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生产企业:华润三九、天江药业、康仁堂药业、培力(南宁)药业、四川新绿色药业以及广东一方药业。除此以外吉林敖东、安徽济人药业、神威药业分别开始在吉林省、安徽省和河北省进行省试点。神马药业、德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仅限外销试点。销售额约为药饮片销售额的5.0%,这些企业的资质生产管理水平不一,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有待深入,目前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有待加强,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临床用药有待进一步合理化。此外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对比还有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之处。
配方颗粒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材料提取加工而成,中药配方颗粒的外在性状已发生变化,难以从外形来判断其真伪或质量好坏,中药材(饮片)成分的复杂,单从某一个或几个化学成分检测结果不能反映配方颗粒的质量[1],因此配方颗粒,从原料的品种炮制及成品的控制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
中药配方颗粒原料的品种与真伪不易确定,中药配方颗粒原料质量难以把控。中药饮片的来源多样,可能来源不同,成分却相同。对于传统饮片来说,可以通过性状、显微等手段进行鉴别,而配方颗粒,通过化学成分检测,不能反映原料的真实性。如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将关黄柏和黄柏单列,主要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作为质控指标,如果以黄柏和关黄柏混合投料,作为关黄柏配方颗粒进行生产,成品的检测就不能正常反映原料的特性。又如金樱子,传统饮片要求去除种子及果实内的细毛。如果是传统饮片,质检人员通过实物很容易判断是否合格,现颗粒剂质检以成分判定、检查成品是否合格,这些原料杂质未去除,原料不合格,成品检验却合格,影响药效。《中国药典》与某些地方标准所收录的药材名称一致,但是药材来源实际上不是同一种植物。如金钱草,药典的来源是报春花科过路黄,而有些地方药材标准收录的是唇形科植物活血丹,外包装相同,饮片名称相同,这种同名异物现象会导致药品误用。还有以其他动物冒充正品入药难以检测出来,如用贝壳粉假冒珍珠粉、用鸭内金冒充鸡内金、用蟾蜍的输卵管冒充蛤蟆油、用猪皮冒充驴皮等。以其他不是药物的原料来冒充药物投料,如用苹果皮冒充板蓝根投料生产板蓝根颗粒,也无法检测出来。
颗粒剂原料药炮制是否得当难以确定及检验。制备制剂之前,应根据临床用药目的以及储存、配方或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对中药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以达到增强药效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满足治疗不同疾病的需要。茯苓切成1 cm左右的茯苓丁或切成2 mm厚的薄片,同样煎煮提取0.5 h,茯苓丁未煎透,茯苓片则基本提取完毕。不同的炮制方法(切制方法),提取出的药液治疗效果就不一样。为了用药安全,对半夏进行多方法炮制,如姜半夏、法半夏、制半夏等,目的是消除半夏的毒性以达到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很难辨别颗粒剂中这些饮片是否符合炮制规范,很难确定其毒性是否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合格范围内。
国家批准的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均按国家颁布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常用400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及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研发,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但因受地域、用药习惯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各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原料来源、炮制方法等均有一定差异,在制备工艺受到企业原有条件限制,在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方面各家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不一、工艺标准参数不尽相同、质量参差不齐[2]。在技术层面上,主要借助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还有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与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定性定量检测手段,相比之下,气相质谱、液相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新兴联用技术的普及程度则不高[3,4]。虽然检测的方法在不断提高,但是对指标设定上,还是没有更好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多着重收集颗粒剂中1~3种特征成分,尽量选取主成分信息,相继推出了《中药配方颗粒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药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定图集》[5]等指导性资料,但因技术保护与经济效益等因素,没有更深层次的推广和使用,限制了成品质量控制的进步。
动物类中药更难以掌控。在传统饮片中,对动物类药材的局部鉴定非常困难。动物药材、饮片的专属性鉴定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多采用DNA检测,DNA检测昂贵,使用企业很少,甚至很多药检部门没有设立DNA检测。动物类药材多数价格较贵,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成了造假者青睐的目标,如麝香、乌梢蛇、鹿茸等伪品较多,如用蟾蜍的输卵管冒充蛤蟆油、用羊胎盘冒充人胎盘、用病死甲鱼骨等加工后出售,有的直接用塑料、明胶、面粉等物质加工压制成正品药材形状出售。因此难以对动物类药物的配方颗粒成品进行检验。配方颗粒成品质量控制比传统的饮片更难,除了技术手段,指标成分的制定,还有提取方法、制剂工艺等各种因素影响着配方颗粒的质量。
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局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正常发挥。炮制能改变药物的性能,使其更加适应病情或扩大其应用范围,传统中药饮片配方时,医生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炮制品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经过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单位的研究和努力,虽然已有4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但相对于传统中药饮片的近900余种品规,医生在使用时还是有所限制。如鬼箭羽、丁公藤、三白草、土木香等比较常用的中药,由于没有此种颗粒剂,临床只能用其他药物做以替代,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如涩肠止泻药石榴皮,只能用怀山药和白果替代。除了中药配方颗粒药材品种的限制,炮制品的品种也限制了医生的自由使用。对江西省宜黄县中医院配方颗粒统计,93%的配方颗粒品种只有一个炮制规格,只用近7%的品种有2种炮制规格。多数有的只用生品,没有炮制品,即使有炮制品,一般也仅有2种规格。而传统中药饮片,往往一个品种有多种炮制规格,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医生的选择和使用。如大黄,有炮制品生大黄、酒制大黄、酒洗大黄和大黄炭;又如半夏,炮制品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仙半夏等。每种炮制品功效不一样,方便医生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正确的炮制品。而配方颗粒的炮制品限制了医生最大化发挥中药长处治愈疾病,影响治疗效果。
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丰富了中药理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自古中医以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为组方原则,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施以配伍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理化反应,可增强治疗效果,也可能降低治疗效果;有的药可降低其他药物毒性。药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是中药中最基本的配伍原则,而配方颗粒采用各味药单独提取,无需煎煮,冲泡使用,药物之间反应不充分,失去了最基本的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在配伍合煎过程中某些成分会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使汤剂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含量发生改变,或产生新的物质,从而增强或降低中药复方的协同药效,增强或减低毒副作用等。配方颗粒能否达到中药饮片合煎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虽然诸多研究发现,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汤剂或丸剂效果没有显著差别,但大多只是动物实验阶段。许多临床医生反映其效果不如传统汤剂[6]。有研究对比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和煎剂对临床慢性胃炎合并发热患者的治疗作用,发现采用颗粒剂治疗疾病,起效快,但长期疗效没有煎剂好[7]。黄芪桂枝五物汤配方颗粒与汤剂对气虚冻伤大鼠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配方颗粒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功效较传统煎剂弱[8]。
汤剂合煎和配方颗粒单独提取后再冲泡,在化学反应上存在不同。汤剂合煎,草药中不同的成分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配方颗粒虽然是所谓的全成分提取,提取后成分肯定有减少,对赤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9]表明,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对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表明,提取后的配方颗粒,虽然主要指标成分相似,但与饮片相比,未知成分的色谱峰明显较少。况且简单的冲泡只是物理反应。研究发现,因为几种药材一起煎煮,所含的有效成分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合、络合、共溶等化学变化,达到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相畏相杀的配伍原则,而颗粒配方则没有这些反应,疗效大打折扣,这在许多配方上已有验证。
中药配方颗粒以水提取为主,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动物、矿石等类别的不同以及所含化学成分不同,选择煎煮、动态温浸、超声提取、水蒸气蒸馏等不同的浸提方法。对于传统粉末入药的品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一般生产流程是:药材检验→提取→浓缩→干燥→制粒→总混合→包装→成品检验。在颗粒剂的生产过程中,还采用了超滤技术、吸附分离技术、β-环糊精包合技术[10]、喷雾干燥、干法造粒等中药制药新技术,虽然有效解决了某些药材成分遇热不稳定、有效成分损失过多等问题,但是一些特殊类的中药相对于传统的制法,还值得商榷。如矿物药质地坚硬,虽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保留了原有饮片的成分,但矿物中有毒成分的处理研究不够。古人对矿物药的使用中,不仅需要研细,既水飞降低毒性,还需要在水中澄清过滤。明·缪希雍《炮炙大法》记载矿物药26种,每种药物皆须水飞法进行炮制加工。水飞法可减轻矿物药在研磨时产生的热变化和氧化,并可防止药粉飞扬,借水对药粉的悬浮作用,可除去体轻的非药用部分,分离被水充分溶解的物质。一种原料药含有几种矿物时,研成粉状加水可去除表面飘浮的黏土,古称“打去浊汁”,也可每次只倾出悬浮液的上半部分,比重大的可弃去。如炉甘石常用此法去除黏土及富铁、铅的质重部分以及二氧化硅杂质等。又如雄黄用此法除去药材中部分As2O3。矿物通过水飞法,不仅能加工成极细粉末,便于制剂,还利于去除矿物中水溶性的有害成分,还能避免在加工过程中粉尘飞扬吸入后造成的人体伤害。配方颗粒采用直接粉碎法取得细粉会含有毒性成分,不利于人体健康。传统中药饮片中有来源于同一种矿物,成分相同,作用不同的药物。如皮硝、芒硝和玄明粉3种饮片来源相同,成分相同,功效有所差异。如果采用配方颗粒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配方颗粒就相同了,无法区别使用。
传统中药的特殊煎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和冲服等。《神农本草经》曰:“药性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传统中药饮片的煎煮法,特别是特殊类中药,需要认真选择。在配方颗粒的生产上虽然可以通过延长提取时间来解决先煎,但矿物类药物未能和其他药物共煎,未能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如磁石、石膏、牡蛎、煅自然铜以及龟甲、鳖甲等,有毒的附子、川乌、草乌等需要进行先煎,配方颗粒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煎煮,但未与其他药物混合,疗效的优劣和药物毒性是否降低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
后下药多为挥发性成分,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该类成分损失;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耐高温,煎煮时间过长会发生变化;有些药需要杀酶保苷,避免有效成分酶解或产生有毒物质。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薄荷、荆芥、丁香、牡丹皮等,虽然在提取时先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将挥发油精制后再加入颗粒中,但是传统的饮片一般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时采用后下,第二次煎煮是共煎,有可能产生新的物质,而颗粒只是冲泡,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对新的物质的产生影响极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周超凡介绍,目前配方颗粒的价格比中药饮片的价格平均高出30%~50%。由此可见。配方颗粒的价格远高于传统饮片的价格,对于患者来讲,在相同的治疗效果下,投入的费用要远高于传统费用。我国的卫生事业总费用只占GDP的5%左右,对医疗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从我国的医保政策来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城镇社保体系基本完善。但是在医疗卫生方面,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还很重。在整体医保总额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宜采用价格相对较高的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在于使用、储存及携带方便,所说的质量稳定也仅仅是指其指标性成分含量方面,指标性成分属于人为设定,总体的质量控制方法还是有很多缺陷,对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及控制方式还要加强研究。配方颗粒的价格明显高于传统饮片,对本来处于医疗投入不足的我国来讲并不适宜广泛应用。在其存在的有关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应提倡传统饮片的传承、应用,配方颗粒可作为传统饮片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