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五四精神认识与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21 13:35利亚欣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精神时代大学生

利亚欣 郑 罡 陈 萍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一、引言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孕育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五四精神的内涵表现为青年努力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和阐释。在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学习研究。[1]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新时代继承发扬五四精神的要求:“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人民携手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2]学术界现有对五四精神的研究主要聚焦五四精神的价值及如何传承研究。王建敏指出,五四精神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3]崔梅、葛敏认为大学生弘扬五四精神可以增强自身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认同、意识内化和行为深化。[4]邹绍清认为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所彰显出的红色文化基因,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但是对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值党的二十大召开及五四运动103周年之际,高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积极性,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积极宣传作用,为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开辟网络阵地;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推广五四精神到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弘扬并践行五四精神,既是大学生精神接力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的时代诉求。

二、当代大学生认识与践行五四精神的调查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识与践行状况,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信阳市20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73份,有效问卷1952份,有效回收率为97.60%。

问卷以性别和年级为基础,以专业类别和政治面貌作为调查的分类标准,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对五四精神的认知情况、认同情况、认知途径情况和大学生践行情况等方面开展调查,共设置13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其中客观题由8道单选题和5道多选题构成。大学生根据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和践行状况进行选择作答。

三、当代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不足之处及原因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大学生五四精神认识与践行状况呈现如下特征:

(一)当代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不足之处

1.当代大学生对五四运动认识不足

新时代大学生总体上对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部分学生认识不够深刻,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首先,52.56%的大学生表示对五四运动了解一点,20.75%表示对五四运动不太了解,0.67%表示对五四运动不了解,只有26.02%的大学生对五四运动非常了解。其次,13.68%的大学生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创新、民主、进步”;23.46%的大学生认为是“爱国、奋斗、科学、进步”;47.85%的大学生认为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15.01%选择“爱国、民主、团结、进步”。由此可见,超过50%的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缺乏认知,不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最后,对“对五四运动了解情况”和“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两个问题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到,认为非常了解五四运动的大学生中,只有40.27%的人清楚知道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将近60%的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缺乏深刻的认识,不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2.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认知渠道有限

虽然高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相关知识的认知,但是仍未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氛围、实践教育活动及新媒体平台等渠道,使得五四精神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教育效果不理想。首先,关于“五四精神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这一问题,11.2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校园里的刊物展览”;13.27%的大学生选择“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选择“课堂教学或相关课程的学习来获取五四精神知识”的大学生占比50.92%;“观看新闻或者网上获取”的大学生占13.27%;选择其他途径的大学生仅占2.15%。其次,占总人数23.5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五四精神活动教育效果良好,能够引导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学习;占比45.34%的大学生选择“学校组织的五四精神相关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学生积极学习五四精神,教育效果较好”;认为“效果一般,不太明显”的占21.26%;9.8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五四精神教育活动效果较差,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可见,大学生对学校五四精神相关活动的教育效果评价不高。最后,45.4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五四精神教育的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41.20%认为“五四精神相关教育资源不充分”;33.45%认为“校园五四精神相关学习氛围不足”;30.2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渠道较为局限,没有充分发挥媒体平台的宣传优势”。

3.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学习意识淡薄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五四精神教育在新时代仍然十分重要,但是他们对学习五四精神缺乏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与他们对五四精神的认知是不一致的。其一,25.16%的大学生认为“五四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一般”;64.60%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9.94%的大学生认为“不重要”。大部分大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学习五四精神、践行五四精神的重要性。其二,面对“影响学校五四精神教育成效的主要原因”问题,40.37%的大学生选择“学生自身对五四精神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缺乏重视”;26.4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教学理念存在部分偏差,忽视对五四精神的教育”;20.45%的大学生认为“缺乏五四精神的校园学习氛围”;12.65%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原因”。由此看出,大学生学习五四精神的积极主动性不足是影响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重要因素。

4.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践行程度较低

一方面,大学生对学校五四精神的教育现状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对五四精神的践行程度不够,所以针对学校改进五四精神教育的途径选择不够全面。47.35%的大学生选择的改进方式是“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五四精神的教育作用,参观一些五四革命纪念馆等”;27.06%的大学生认为应“创新五四精神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50.23%的大学生认为要“加强五四精神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五四精神的学习氛围”;占比44.71%的大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将五四精神内化于信念、外化于行动”。

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聚焦五四精神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意识、道德素质等方面,忽略五四精神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要性,不利于加强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深刻认知、认同及践行。47.24%的大学生认为“要有爱国主义情怀,有为祖国、人民奉献之心”;44.67%的大学生认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奋斗中升华人生”;40.12%的大学生认为“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34.48%选择“锤炼高尚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念”;选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宽知识储备,不断进步”的仅占30.52%。

(二)当代大学生五四精神践行不足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误区

大学是塑造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过程,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较弱,因此无法客观全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在五四精神的学习和践行中,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五四精神的内涵实质。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和思想交流日益密切,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及西方功利性、非理性、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涌现。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到不良文化的冲击,开始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更注重专业工作技能的学习,致使他们的行为与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相悖。甚至他们认为践行五四精神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不能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精神实质与时代价值,在此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不利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五四精神相关教育活动。

2.学校对五四精神教育理念的偏差

一方面,我国从小学开始就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领作用,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对富含“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使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堂面临困境,当今大学教育或多或少存在注重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技能的学习,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的五四精神教育活动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势,缺乏完整的教育资源系统,未能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携手推进。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大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五四精神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学习五四精神的热情逐渐淡化,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口号,长此以往,导致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缺乏深刻认知。

3.社会新媒体的育人功能挖掘不充分

人是环境的产物,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新媒体在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运用,网络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阵地。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这个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体传播信息快、涉及领域广,拓宽了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渠道。但是网络世界具有复杂性、不稳定性,大学生自身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假使新媒体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会给大学生五四精神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五四精神相关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但由于网络平台的自由性较大,如果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课程不感兴趣,可以随时暂停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效无法真实监测。

4.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不到位

实践是检验一切理论的试金石,五四精神的教育成效也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当前由于学校五四精神相关的实践教育体系不完善,对五四精神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力度不够,使五四精神在社会实践中的独特的教育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形式。其一,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校内,没有真正与社会接轨走进社会、走近基层。其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缺乏创新性。随着网络技术的更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充满了创新路径,但高校在五四精神相关活动的组织上,仍采用传统的讲座、征文等形式,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烦情绪,无法使大学生达到对五四精神学思践悟,内化于信念、外化于行动的要求。[6]其三,社会实践活动缺乏规范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缺乏规范化管理,使得一些大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主义,随便拼贴几篇实践报告、下载几张照片应付完事,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对策

推进大学生五四精神传承与践行,是一个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系统性工程,本研究认为,立足新时代,应从个人价值观、高校主阵地、时代新媒体、社会实践等多层面、多角度地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增强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时效性与可行性。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广大青年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优秀的,能担当历史重任。”[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8]青年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拔苗助穗期”,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的价值观培养比喻为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强调必须从一开始就要系好第一粒扣子。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时代,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不成熟的价值观,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形成与主流意识相悖的价值观。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是五四精神时代化的显著特征,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赓续传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9]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运用发展的辩证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本领,抵制社会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以五四运动中的革命先辈为榜样,不断审查和纠正自己的价值观偏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有效发挥思政理论课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10]高校理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导向作用,促进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践行,一方面,将五四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大学课堂教学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采取传统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做到理论教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通过革命先辈的故事,充分发挥五四精神的“情”的作用,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深刻感悟五四精神体现的内涵,将正确价值观内化于心。此外,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引领作用。首先,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的重任,不仅教授理论层面知识,更要注重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充裕。其次,教师对五四精神的关注和理解程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积极性。最后,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利用网络平台播放五四精神的纪录片、电影等,使大学生更加直观、深入了解五四精神的精髓。因此,将五四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课教师理应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以贯之;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了解、认同、践行五四精神。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积极传播功能

新媒体具有广泛性、及时性、涵盖范围广的特点,逐渐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新阵地。“新媒体为大学生交流互动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11]首先,要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推送,提高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效率,使公众号更好地服务于五四精神的践行,为当代大学生营造潜移默化的影响氛围。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应吸引学生的参与,利用同龄人的思维方式来增加关注度,以一种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送,避免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其次,要加大网络平台的传播力度,在学校网站上开设践行五四精神专题栏,为他们践行五四精神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也要加大对网站的监督和管理,为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提供一个和谐美好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输送健康的精神食粮,让五四精神多渠道渗入大学生网络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积极宣传作用,善用微信、微博和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打造五四精神学习专栏,引导新思想,用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用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武装大学生头脑,指引大学生践行五四精神的正确方向。[12]

(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着“隐性”教育作用,“作为一种微观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在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13]要将五四精神和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举办五四精神讨论会、文艺汇演等娱乐性活动,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兴趣,促进相互交流与互动,在实践中拉近大学生与五四精神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同时,要注重社会实践教育。一方面,动员大学生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他们自身的专业特长服务于农村基层组织,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丰富当代大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走进社会、融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增长见识、受到直接教育,这种思想教育比课堂教学更有效。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践行五四精神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五四精神。

猜你喜欢
精神时代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