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第一小学(546899)何世业
语文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的主观感受,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然而,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提问行为的发生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的“教”在于“相机诱导”,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与阅读文本高度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有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情现实,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是思维的体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问题的呈现会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有层次性,问题和问题之间应环环相扣,逐渐形成一个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提出更多的问题。高水平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教师通常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置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多个层次,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需求制订不同的课时目标。在阅读课上,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向学生提出阶梯式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这样,使阅读教学活动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顺利完成。
阅读指导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的统一,它是一个师生互动、多边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提问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沟通,是师生之间对话和交流思想的媒介。教师通过提问来指导教学,学生则在对话和协作中享受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促进师生之间对话交流的深入。
有效提问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环节。一些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通常只是针对本课的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主题设计缺乏针对性和整体性;而还有一些教师设置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导致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完成。这些问题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逐步提出问题,即提问可以有梯度、分难度,这有利于使课堂提问趋向完整。根据问题的顺序、问题的难度,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但有时教师会随机问一些问题,并倾向于学生直接给出答案,而不让学生分析和解释问题,也不给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机会。从学习需求的角度来看,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而教师则会更多地关注那些能提高学业成绩的内容,这样的矛盾就很容易导致课堂上教与学的脱节。由此,导致教师的课堂提问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提问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可以将阅读问题与教学目标结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关注重点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前并没有做教学计划,甚至没有列出教学提纲,也没有参考教学辅助材料,而是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课件。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他们就很容易忽略核心问题和主要问题之间的关联。有些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提问,并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和思考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有两种选择:对与错。此外,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以考试和标准答案作为问题设计的主导因素,忽视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因此,问题设计往往难以显示出积极的教学效果。
提问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有效的提问在课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教师虽然明白提问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师生互动的技巧的。一些教师缺乏足够的教育智慧,又不愿意花时间为学生设计问题,这也是未能实现有效提问目标的原因之一。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提问方法的选择、提问时间的确定,还是教师的回答方式都有待提升和改善。
阅读教学是否精彩,主要取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课堂的核心教学目标有关,以及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应通过提问,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核心教学目标。
以下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长相思》一课的问题设计。
问题1:透过 ,我读到了 的乡愁。
问题2:这里的“更”为什么要读第一声,有什么含义?
问题3: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三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可以看出,问题1是词作的主要内容,它导致了问题2的产生,而问题2和问题3体现了自上而下阅读的顺序主题。“更”在这里指的是时间,而“身”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指作者本人。作者在哪里?他度过了什么样的夜晚?这三个问题的逻辑关系和价值是整个阅读课的核心,主要问题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实现教学目标。
梅兰芳的戏很好看、很好听,但天天去看也有腻烦之日,何况教师喋喋不休的串讲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逐一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如找出主旨句、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特点等,所有的阅读教学过程都这样设计,完全相同,没有任何亮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前瞻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地设计课堂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直接提问。直接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提问方式,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总体思想和主题的理解。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答案。例如,“通读整篇课文,分析本篇课文一共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这篇课文之后,找一下本文的主旨句”,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直接的,但缺乏灵活性和艺术性,不能引导学生的开放思维,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直接提问改成曲折性提问,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二是直题曲问。这类问题是在直接提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问题设置:“同学们,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谁能说一说我们有哪些传统节日?与春节有关的习俗有哪些?”这样,基于文章主题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来提问,就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热情。
三是难题巧问。难题巧问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难点分解为简单的几个问题,通过逐层深入地解决问题来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上来就问:“怎样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大多数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仍处于中低阶段,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不知所措。如果教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效果就不一样了。
问题1:通读课文,分析一下这篇课文讲了白鹭的哪几个方面?
问题2:在不同的场景当中,白鹭的形态又是怎样的?
问题3:为什么说白鹭不会唱歌,但白鹭本身就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歌?
这些简单的问题能够解释课文中对白鹭的不同形态的描写,正因为白鹭有各种各样的姿态,所以构成了“一首精巧的诗”。简化复杂性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根据所学课文的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密切关注文章的主要问题,从落实语文要素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角度进行提问。
例如,以下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问题设计。
问题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2:请解释一下元宵节的灯。这些灯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3:用“有的……有的……”来告诉我们元宵节还有什么灯?
问题4:作者用这么多笔墨写这么多灯的目的是什么?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围绕着《北京的春节》中“学习以有序、详细、正确的方式写作”的教学目标展开。这四个问题涵盖了元宵节活动的整个过程,并要求学生按逻辑和时间顺序进行解释。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技能,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问题设计意识,然而他们对问题的质量和效果却缺乏充分的考虑。课堂上并不是问题越多越好,也不是说由问题主导的教学节奏越快越好。语文教师应跳出语文教学仅仅是认知的框架,关注问题的多样化分类,关注自身提问技巧的提升。
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分为四类:心理问题、实际问题、欣赏问题和评价问题。这四类问题与语文教育目标中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分类相一致。因此,深入了解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效地处理文本、生本、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先回顾提问的效果,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方面深入思考文本的意义,再提出推进性问题,这样就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表明,教师的远见直接决定了提问的深度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保持学习先进思想的热情,提高专业素养,在对文本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结合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