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2022-11-21 13:11
南都学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化决议马克思主义

王 先 俊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安徽 芜湖 24100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我们党在重要历史时刻、重大历史关口开创并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同样也是开创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它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紧紧围绕时代重大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问题的深刻思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带有路标意味的重要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决议》第一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的新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史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要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就要对历史进行断限和分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大家的认识并不统一。概括地说,有“两阶段说”“三阶段说”和“四阶段说”之分(1)张静如在1997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主要分两个阶段,即“引进阶段”和“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阶段”,后者又分为主要由毛泽东创立的、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阶段和主要由邓小平创立的、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阶段,参见张静如:《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阶段的思考》,《湖湘论坛》1998年第1期。张翼星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分四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胜利传播时期(“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显著成效时期(1921—1949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教条化时期(1949—1978年),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时期(1978年至今),参见张翼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冲突》,《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比较集中的是“三阶段说”,但划分标准和历史分期也不一样。有人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基阶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创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阶段[1]45,238-239。有人认为,1917—1921年党成立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阶段;1921—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是马克思主义准中国化阶段,遵义会议以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历史阶段可表述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此相对应的是,党的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个历史阶段[3]。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事业,“中国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故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断限和分期与党的历史断限和分期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党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相应分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阶段。目前学术界大都采用的是这种断限和分期的方法(2)参见首席专家龚育之、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上、下),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总主编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1—4卷);包心鉴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时代”的概念,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8“新时代”是不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九大报告中并没有说明。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分四个时段,用“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庄严宣告”阐述了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5]7“讲话”虽然没有直接说明“新时代”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已将其独立成篇,其义所指已经非常明确,而且指明“新时代”的开启是党的十八大。本次《决议》在上述认识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把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一个单独历史时期的“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时代,它“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项成就在量的积累上的结果,也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质的方面的跃升”[6]。“新时代与新时期紧密相连”,“既是对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启”[6]。只是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还远没有结束,如果把下限定在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间的跨度38年左右。与此对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史就纵跨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分成三大历史阶段,即《决议》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两次“新的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纵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次“新的飞跃”对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二次“新的飞跃”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种分期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同党的历史分期的关联性,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把“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下限延伸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结束,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同时,《决议》只沿用了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说法,而没有用第二、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来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用的是“新的飞跃”。这种做法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阶段对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开创者、奠基者地位的充分肯定,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新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意义的充分肯定。

二、《决议》第二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题的新提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是围绕一定的理论主题展开。从大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题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题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创造的一切活动总是围绕实践内容、根据实践要求来进行,且反过来影响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题是什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7]2此后,在党史基本著作中,一般都将“两大历史任务”视作党的历史主题。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明确指出:“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这集中反映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围绕这一主题和主线,党进行不懈奋斗、理论探索、自身建设的光辉历史,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充分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8]由于中国的国情特殊,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必须首先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第一个历史任务,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二个历史任务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9]两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的“两大历史任务”内在地规定了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方略,历史地形成中国革命的“上篇”和“下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任务的新表述。早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10]69-70稍后,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更为明确地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0]84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1]1正式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概括党的百年历史主题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他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斗争、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3“讲话”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把党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四个伟大成就”,并在讲话的结尾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5]23在“七一”讲话的基础上,本次《决议》更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作为一条红线贯通全文,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12]2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2]2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2]3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12]45需要说明的是,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系列重要论述,可以发现,它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实际上是一致的。比如,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234再比如,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3]还比如,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4]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到本次《决议》,明确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表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主题,这是一个新的概括。它不仅使党的历史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而且语言更加凝练集中,更反映了党对自身历史认识的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5]13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是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展开的,这个“实践”在根本上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题同党的百年历史主题是一致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不过,要指明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分阶段的历史过程,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历史任务,要回答的时代课题,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每一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有着不同的具体的理论主题。百年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跨党的四个时期,实现三次飞跃,产生三大理论成果,彼此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这个“脉”是什么,从理论主题的角度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表明的是党的“历史主题”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题”的一致性,而“与时俱进”则意味着四个历史时期、三次飞跃、三大理论成果中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次飞跃、每一个理论成果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不同。时代变了、问题变了、具体的历史主题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阶段的理论主题也在变化。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三大理论成果具体的理论主题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所回答和解决的是不同的时代课题。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回答和解决的是,“进行什么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5]22第一个“新的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和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5]22第二个“新的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和解决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5]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三大理论成果不同的理论主题统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的历史和理论主题之中。这种统合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连续性,而不同时代所具有的不同理论主题,所反映的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这是本次《决议》总结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的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观察点,也是本次《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和诠释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三、《决议》第三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阐释

(一)对毛泽东思想的阐释

首先,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分成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分别对应党的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断限和分期问题,而是涉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内涵理解的视域和方法问题。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提出“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命题,并明确指出:“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16]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7]9。与党的十三大、十五大相比,本次《决议》认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不是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较长时间实践和理论的艰苦探索,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明确强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继续。对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这样的理解,一方面,凸显了这次飞跃自身所呈现的更长的历史过程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了毛泽东思想所包括的“革命”和“建设”诸多内容的整体性和内在统一性。

其次,《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2]33与第二个“历史决议”相比较,本次《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有两点尤为值得关注。一是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只讲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本次《决议》在“运用和发展”前加上“创造性”三个字,强调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性的运用和发展,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决议》明确指出:“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12]26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等一系列独创性观点,“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12]33。二是明确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起来,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第一个“历史决议”特别是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做出系统阐述,到新中国成立后一个较长时间内,由于苏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有不同意见,因此在党的文献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往往不再提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和命题,代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个“历史决议”虽然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前所未有的更为完整准确的概括,并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但仍未将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以作出更高的理论概括。在主持起草本次《决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研究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12]10。这就为本次《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创造了条件,正是在此基础上,本次《决议》作出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定位,这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更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高度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提出是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7]8-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7]9这是党的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新概括。党的十八大继续沿用上面的说法,只在个别文字和表述上有些调整,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党的十九大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进去,强调这一“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11]44。本次《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阐释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最大的变化在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内容由过去所讲的四个阶段性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了只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这三个阶段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12]36-37。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且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十六大以后”“三个以后”的表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含的三个重大阶段性理论成果的承继关系,这样做,一方面,更为集中地展现了党在这一时期理论创新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另一方面,也把“新时期”和“新时代”两个历史时期区分开来。在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如前文所说,它们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历史分期如此,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如此,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

其次,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具体内涵并没有做具体展开,只是说“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7]7-8。依此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内涵即是重点“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次《决议》则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深刻认识到,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2]38-39。自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命题后,在党的文献中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来概括这个理论体系的具体内涵,本次《决议》是第一次。这样的概括,也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所作表述的进一步具体化。

(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

首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独立出来作为第二个新的飞跃的理论成果和标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其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概括是说,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历史担当,统筹“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它的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单列出来,既与《决议》把“新时代”作为党史上一个单独历史时期相呼应,又充分给予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新定位。

其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回答的时代课题由“一个”变成“三个”,并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13《决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建设什么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个问题,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什么样、怎样”变为“三个什么样、怎样”。《决议》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拓展为“十个明确”,增加了“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12]47作为“第七个明确”,同时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八个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1]14单独作为一条放在首位成为“十个明确”的“第一个明确”。除此以外,《决议》在讲清楚“十个明确”理论内涵的同时又进一步指明其实践意蕴,比如在“第一个明确”里,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增加了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紧密结合。

最后,给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典定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义时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11]14本次《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12]48,并明确指出,习近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一新的表述,一方面,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又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和世界性,强调这一新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当代中国的”,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它回答的不仅是中国之问、时代之问,还是世界之问、人类之问,既具有中国意义,还具有世界意义。强调习近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创立者,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的“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矛盾。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其形成和发展当然离不开人民的实践经验和党的领袖群体、知识分子群体等集体智慧,但核心的作用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如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亦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思想,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可谓实至名归。

总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想含量、知识含量十分丰富,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都很强”[18],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也是多方面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要以《决议》精神为指引,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勇毅前行,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猜你喜欢
中国化决议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