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梅,陈建玉,陈铭霞
(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护理单元,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江苏南京,210029)
门诊是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部门,是患者就医的第一窗口,是直接为患者进行诊疗、咨询、预防保健的场所,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接触最频繁,交流最直接,因而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场所。门诊患者多,病种复杂,患者的疾病和病程都不相同,一旦出现医务人员和患者交流信息传递障碍,往往容易发生患者投诉,影响门诊正常诊疗工作。为提高门诊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应规范化处置门诊投诉,做到利益沟通、情感沟通、认知沟通、心灵沟通等,达到医患信息相对平衡的多层次有效沟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主动为患者提供一个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满意的门诊诊疗服务。本研究就门诊实施投诉临床规范处置效果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0月门诊接收的来电、来访投诉144份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门诊就诊过程发生的医患矛盾;②门诊投诉接待室有登记;③患者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心理、认知障碍疾病;②合并其他严重心脑疾病者。将2020年7月—8月接收的72份投诉案例归为对照组,将2020年9月—10月接收的72例投诉案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的投诉案件中当事人为男性患者37份,女性患者35份:年龄24~65岁,平均(40.45±4.3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份,女性患者投诉34份;年龄25~66岁,平均(40.52±4.29)岁。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接待,患者意见登记,等待调查反馈。观察组严格执行门诊投诉规范处置:内容如下:①保证投诉渠道通畅,快速有效处置投诉。设置专门的投诉接待处,对需要投诉的患者进行热情接待;医院投诉渠道多样化;可根据情况对投诉处理情况进行有效沟通,使得患者投诉能够得到有效解决。②做好门诊投诉预警,降低患者投诉。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方面的培训工作;加强保安巡逻,保证医疗秩序;根据患者疾病身心特点,尤其是有人格改变或情绪波动的患者就诊时,及早通知保卫处,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医院积极进行人文关怀,保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③人性化处置。医患沟通中心在医疗纠纷调查、处置期间,关注当事人的行为表现与心理活动,医患中心联系当事人科室及临床心理科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人性化处置。④多层次医患沟通,达到医患信息平衡。投诉存在医患信息不平衡,医患沟通应达到医疗沟通、利益沟通、情感沟通、心灵沟通、认知沟通等多层次,经过良好的沟通达到医患信息相对平衡的理想状态,进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效沟通。
统计2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2组对处置流程的满意度。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评分大于80分表示满意。实际调查过程中,调查者注意监督患者的填写过程,需要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征得患者的理解与同意,并且督促患者认真阅读条目,做到真实评分,保证调查结果有良好的信度。
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对照组发生医疗纠纷6(8.33%)起。观察组当事患者对处置流程的满意度为98.61%(71/72),对照组为84.72%(61/72)。
144例投诉案件中,临床科室被投诉比例较大,主要与临床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有关。患者投诉的主要方面涉及服务态度、服务规范、互联网智能服务、特殊要求、服务流程等内容:①门诊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45.14%)是最主要的投诉原因。②挂号、收费、导医、预检分诊、药剂窗口等部门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13.19%)。③患者对医院就诊过程、服务环节、医疗费用等方面表现出不满情绪(16.67%)。④患者因疾病的身心特点:情绪变化(紧张、焦虑、抑郁)、社会心理问题、人格改变等,主要表现为特殊要求人群(25%)。
临床研究表明,医患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包括法律制度不完善、医疗期望过高、缺乏沟通交流、医务人员工作负荷与强度较大等多种原因[1-3]。医患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4]。服务态度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服务可以使患者受益,而不良事件也容易破坏和谐的医患关系,导致医患纠纷。医患关系主要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特定关系,两者之间的信赖是基础,患者应给予医务人员足够的信任及支持,而医务人员则应该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尊重爱护患者,两者兼备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5]。
门诊工作量大、就诊患者多,等候时间较长,门诊医生是治疗疾病的主体,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病史,诊断病情,做出合理处置,沟通时可能产生医患信息传递不平衡,引起门诊投诉和纠纷。研究[6]显示,临床中常被投诉的医生多与缺乏沟通技巧有关。观察组实施门诊投诉规范化处置,掌握医患多层次沟通技巧,尊重各类型疾病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和患者及家属建立情感交流,多为患者利益考虑,因此患者对各方面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门诊投诉和纠纷应急规范处置能有效避免纠纷,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①严格执行门诊投诉规范化流程处置,使投诉处理达到有效沟通,做好医疗沟通、利益沟通、情感沟通、心灵沟通、认知沟通等深层次沟通交流,能够达到医患信息平衡,满足医患双方利益。②发生医患纠纷时,各诊区、窗口及检测科室负责人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协调处理,本部门无法解决时汇报门诊部,必要时按分诊台警铃,并通知保卫处;门诊部工作人员达到现场,稳定患者情绪,详细了解发生纠纷的原因,如无法就地解决,请患者到门诊部调解处理,必要时纠纷当事人到现场配合处理,详细记录。因工作人员造成的纠纷,耐心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患者谅解;医患双方误解造成的纠纷,根据相关制度、流程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如患者对门诊部的处理不认可时,进行分级处理,请医院监察室共同解决,做到不直接负面评价被投诉人,必要时上报分管领导。③加强对重点患者的关注和沟通,观察患者情绪,分诊、巡诊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尤其需关注以下几类患者: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有其他不满情绪者;对诊疗期望值过高者;需使用贵重自费药者;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和睦者;低收入阶层者;病情复杂危重患者,勤沟通,防止产生纠纷。对照组发生的6起医患纠纷,主要是没有做到深层次沟通,医患信息不平衡,导致患者情绪激动,最后由门诊部介入处理解决。
优化服务流程,降低医疗风险:①门诊工作具有“五多一短”的特点,即患者多、门诊数量随机性强、病种构成复杂、突发情况多、医生更替频繁、而诊疗时间短[7],医院可实行延时门诊,保证患者就诊时间。②门诊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解决疑难病患者需求,同时对专家门诊限号,提高患者就诊质量。③医疗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患者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8]。当患者在医院就诊时,对医院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等方面表现出不满,如果不能妥善有效解决,投诉容易转化为医疗纠纷[9-10]。因此要做好投诉预警,保证投诉渠道通畅,合理化处置各类投诉。
规范化处置投诉事件,不仅要做好深层次的沟通,同时还应加强医务人员法制教育和人文关怀:①医患中心定期到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关于医疗纠纷处置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宣讲。医患中心通过医院OA平台、微信平台等途径,不定期推送案例进行医疗安全警示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与规范意识。②医疗服务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性化服务,做好医学人文关怀[11-12],使人文知识、道德信念与关怀实践统一,需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怀及技术的关注,同时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13],取得患者信任。患者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有研究[14]发现,患者信任度越高,医患心理契约越强,投诉和纠纷也随机减少。③医患纠纷的发生不仅影响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严重者还可能威胁到医患双方的生命安全[15]。因此,为防止医疗纠纷,投诉事件须快速高效处置。
门诊投诉实施规范化处置,注重人文关怀,医患多层次有效沟通,达到信息相对理想平衡,快速有效解决投诉,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做好投诉预警,关注重点患者,降低患者投诉,保证投诉渠道通畅,能够有效控制医患纠纷,使得医患双方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有助于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