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 党员党性教育研究

2022-11-21 12:43谢彩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党员

谢彩丽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①“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援引《求是》(2016-05-01),据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ldhd/xjp/xjpjh/201712/t20171231_4544805.shtml?from=timeline。。”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其党性修养水平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各高校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党性修养,有利于发挥其在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他们的优势更好地影响、带动周围同学,从而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推动新时代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1]。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推进从严治党的需要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更要落实好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道德修养,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等,总体而言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可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好转,推动党内正气不断上升,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员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让大学生党员奋发有为,促使他们勇于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党员的需要

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肩负的教育工作重要任务包括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这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素质,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身本领,教育引导他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把个人成长坐标与国家发展轨道统一起来,并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培养出一支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高素质党员队伍。

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

总体而言,当前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取得较好的成效。各高校均很重视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采取各式各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内容切实提高本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如“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注重加强党性教育,并且行之有效。各高校党组织机构完备,党员发展程序规范,党员培训落实到位,不断加强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再教育,建立了有效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的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各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两个维护”,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他们健康积极向上,担当奋进、勇于拼搏、开放自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勇气、志气和骨气,在广大学生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

(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党组织外部教育,因此可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出发,思考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自身的认识与锻炼不够

作为大学生党员,需要主动学习党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积极关注时事政治,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学习。但当前有些大学生党员未深刻认识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不自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除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会一课”、学习会、宣讲会等集中学习外,其余时间较少主动关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党员对党性教育产生厌倦心理,党性修养的自觉性不够,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得不到保障。

另外,有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少。这主要是缺乏党员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未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面对责任或困难时,有些大学生党员缺乏应有的勇气,视自己为普通群众,不敢冲锋在前,主动承担责任;有些大学生党员缺乏创优争先意识,在学生中未能起到表率作用,在推动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上发挥作用不够明显;有些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自觉学习理论知识,积极要求进步,但在入党后缺乏党员的责任感,懒于学习理论知识,思想逐渐退化,党性观念也日趋淡化。

2.学校的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第一,基层党支部功能作用发挥不够。目前,各高校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不断完善党组织机构和党建工作体制。与此同时,高校的党建任务比较重,压力大,而大多数党务工作者为兼职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党务工作者精力不够,因此难免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不够,抓队伍建设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当、工作不到位,以及“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个方面问题在于党员发展的源头问题。多数学生入党由辅导员推荐,在上报党支部集体讨论前,党支部往往对发展对象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以致党员发展的质量参差不齐,党性观念不够强。而这些学生入党后,党支部缺乏有效的继续培养教育,导致他们的党性未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基层党支部要严控入党源头,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3]。

第二,党性教育内容简单,方式单一。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括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纪国法教育等,以及通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章教育,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水平。从内容上看,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总体偏重政治理论教育,而较少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国法教育,甚至有些大学生党员未系统学习过党章、党规。从方式上看,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传统的灌输和说教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形式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吸引力。若要达到设定的党性教育的目标,取得良好党性教育效果,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此,各高校党组织应积极探索新载体、新平台,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提高党性教育成效。

第三,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从国家层面看,全面、系统的党员党性教育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从学校层面看,各高校也缺少专门的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机制。各高校通常是在入党谈话、党课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党性教育,很少开展专题学生党性教育。可见,高校党性教育呈现“碎片化”现象,尚未建立起系统性、可操作性较强、科学有效的党性修养教育体系、机制。同时,对大学生党员党性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评判凭个人感觉的情况大有存在。

总的来看,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正是因为高校党的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同时这也是大学生党员自身党性观念淡化所带来的后果。有些高校党组织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而轻视党员的培养教育,抓党性教育不够,甚至疏忽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这也是个别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不高、党性觉悟不高的原因之一[4]。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大学生党员主要是在各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加强党的建设可以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提供原动力。因此,激活党组织活力,强化党组织教育功能,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党员提高党性修养。

首先,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党支部在努力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党组织的同时,要切实履行培养教育党员的责任,利用“三会一课”提升党支部的理论水平,强化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不断丰富、完善党支部活动的内容与路径,鼓励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辅导员、教师扎实开展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此外,可以聘请一些专业党课教师或优秀的教师党员负责开展学生党支部的党性教育,加强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其次,鼓励基层党支部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例如,鼓励学生党支部联合组织党性教育学习培训活动、学习交流活动,对党章党史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以达到扩大思想交流,提升思想共识,提高党性教育效果的目的。

(二)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 养性的必修课。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作风教育,以及党章党规党史等内容的学习[5],可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使他们做到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入党。

另外,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特征进行融合,既丰富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又创新了党员党性教育路径。例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大学生党员专业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知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专业教育,提升党性教育的吸引力,使专业教育与党性教育相互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

创新教育方式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在传统的党性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有着重要作用。通常而言,党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但效果不明显,且容易让大学生党员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取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性教育。例如,党课教师可通过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播放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在教育影片中融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

除课堂学习外,还可以组织课外党性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党员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党性修养。通过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党员参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展馆、拜访老红军、模范党员、听老红军讲故事等,加强学生党员“四史”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主题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党员更加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进而促使他们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此外,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党员帮扶结对,开展小组讨论学习,让大学生党员自行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以及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党性修养[6]。

(四)构建党性教育机制

构建党性教育机制将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发展进步。首先,建立健全党性学习教育机制。在学习课程设置上,可增加党章、党规、党纪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性教育板块。同时,提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打造党性教育精品项目,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党性修养教育。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评估制度和监督机制。各高校可围绕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参与度、掌握度,党组织生活参与度、参与质量等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评价,且可利用评价结果来衡量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水平。对评价优异的大学生党员可给予合适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保证其良好状态;对考核不理想的要采取措施引起其重视,督促其进步。同时,发挥普通同学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作用,畅通学生反映意见的渠道,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应鼓励普通同学向老师反映大学生党员的一些实际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全面掌握大学生党员个人的综合表现。在同学的监督、老师的提醒下,大学生党员将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进一步改进不足,不断取得进步,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党性修养[7]。

四、结语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最优秀的群体,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时,从党性教育的内容、方式、机制出发,可以切实提升党性教育的成效,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推动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性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