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梅香
(甘肃省庄浪县第七幼儿园)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课程能够对幼儿的成长起到正面促进作用,使其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开设幼儿劳动教育课程,更要关注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只有科学设计劳动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保证课程内容符合幼儿劳动教育的整体要求和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劳动教育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设计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劳动能力的差异性表现,除了要保障劳动教育活动本身的交互性和趣味性,还要根据幼儿的劳动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劳动强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使其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意识。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幼儿劳动技能培养的要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与最终要实现的教育效果是不一样的。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劳动教育课程需要涉及更多关于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内容;而对于中班和小班幼儿来说,劳动教育课程则侧重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因此,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时,教师要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任务目标。尤其是在混龄教育活动中,更要明确幼儿之间的差异,制订不同的劳动技能培养方案。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劳动教育的形式。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要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对于劳动课程也是一样,教师要确保课程内容能对幼儿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让幼儿不仅能在课堂上主动地参与活动,更能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教育指导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劳动课程、劳动任务、劳动游戏和劳动材料提升劳动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调动幼儿的劳动热情,使其真正动手、动脑参与劳动活动。在了解幼儿的劳动能力后,教师可以调整基础教育方案,融入幼儿感兴趣的元素,并强化幼儿不擅长的劳动内容。
最后,教师应该合理调整劳动教育的强度和难度,以确保幼儿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既不出现强度过大、伤害身体的问题,又不出现强度过小、难以收到实际效果的问题。另外,劳动教育课程的难度要适中。幼儿的能力和思维都处于发展初期,如果教师设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复杂,幼儿不仅无法理解其重点,在教育实践中也无法做到,进而影响最终的教育效果。
大部分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及长辈难免由于溺爱,在面对必要的劳动教育课程时往往会给幼儿灌输“劳动不重要,可以不参与”的错误想法,进而导致幼儿产生逃避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心理。
要想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性,转变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观念,实现家园共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应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寻求家园合作的契机。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参观日、班会活动等来组织劳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宣讲劳动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拓展与深化家长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认知。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为家长展示幼儿在劳动课堂上的表现及取得的成果,让家长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认识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家长正确地认识劳动教育课程,更有利于家长形成对于孩子的全面认知,从而构建更为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劳动,除了让幼儿听和看,还要实际地去做,使幼儿具体地了解劳动的意义,掌握劳动的方法。下面以“种植番茄”劳动教育活动为例做出如下设计。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结合活动的需求做好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硬件方面需要准备种植箱、培养土、种植期大约一个月的番茄种子、安全花铲、水壶等,软件方面需要准备植物生长阶段和种植操作的讲解视频,以及农民劳作的纪录片等。由于本次劳动教育活动的时间跨度约为一个月,教师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提前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同时,教师要制定劳动教育安全守则和突发情况应对手册,排查种植活动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各个环节的可行性,并对各类突发情况进行演练。
在劳动教育的第1课时中,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周期,激发幼儿亲身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农民劳作的纪录片,让幼儿知道原来餐桌上的美味食物大多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成长而来的,而每一粒种子的成长都需要劳动人民付出辛勤的汗水,我们应该铭记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其次,教师将准备好的番茄种子分发给幼儿,告诉幼儿这些种子也可以长出美味的食物,让幼儿对劳动教育活动充满期待。最后,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向幼儿讲解培土与下种的正确方法,初步了解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在劳动教育的第2课时中,教师要带领幼儿完成培土与下种两步操作。在“种植番茄”劳动教育活动中,约每4名幼儿可以分到一个种植箱,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合作的幼儿,并领取相应的种植箱、培养土、种子、安全花铲和水壶等物品。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让各组幼儿将种植箱和板凳摆好,4人分别坐在种植箱的两侧,模仿教师的手法翻土。随后,教师再指导幼儿每人挖一个坑,放上适量的种子。教师检查幼儿的操作,确定没问题后让幼儿完成填土操作,并浇上适量的水。
完成上述操作,教师安排每个小组每天安排一名幼儿完成浇水与检查的工作,记录番茄种子从发芽到结果的每个过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留下影像资料。期间,如果幼儿因劳累或厌倦而想要放弃,教师要及时对幼儿进行心理调节,确保每名幼儿都能坚持到活动结束。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各组幼儿劳作的顺序时,教师要注意公平原则,尽量让每名幼儿的工作量均等,并在番茄苗长出果实,或是果实开始变色时,让各组幼儿一同观察。
在劳动教育的第3课时中,教师与幼儿一同将成熟的番茄果实采摘下来,并进行清洗,让幼儿观察果盘中的番茄,想象它的味道,并让幼儿回想最初拿到番茄种子时的场景。随后,教师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品尝,并要求幼儿说一说自己种的番茄与以前吃过的有什么不同。依靠幼儿园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调动幼儿的劳动热情,使其体验到劳动本身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在劳动中有所收获,培养幼儿的成就感,为后续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幼儿品尝完劳动的果实后,教师再将话题转移到劳动教育上,展示幼儿劳作时的照片,让幼儿回想自己双手沾满泥土、提着装满水的水壶浇水时的劳累,揭示“食物来之不易”的道理。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和肢体灵活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在组织劳动教育时,教师要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设置适合幼儿的劳动教育内容,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助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