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超
(漳州国有企业评审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批零住餐业务是消费市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企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研究国企批零住餐业务经营发展情况,对促进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做大做优做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福建某市已列入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统计范围的市属国企作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其批零住餐业务总体情况和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情况,并针对其中的批零业务经营发展进行粗浅探究。
2021年12 月底,福建某市已列入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统计范围的市属国企有25 家。按行业类别进行划分,批发业企业有9 家,零售业企业有14 家,住宿业企业有4 家,餐饮业企业有3 家。其中:既是批发业企业又是零售业企业的有4家,既是住宿业企业又是餐饮业企业的有3 家。按照统计归属地进行划分,归属市区内的有23 家,归属市区外的有2家。批发业企业主要经营产品为石油化工产品、工程主材、有色金属等;零售业企业主要经营产品为家用轿车、医药品、化妆品等。
2.1.1 规模明显扩大,增长再创佳绩
2021年,该市市属国企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总额累计实现560.58 亿元,同比增长146.87%,增速比去年提高123.5 个百分点,占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06%,为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1.2 批发主体稳定,行业发展强劲
从行业类别看,批发业销售额累计实现533.96 亿元,同比增长150.25%,增速比去年提高124.16 个百分点,占批零住餐销售总额的95.25%,主体地位稳定;零售业销售额累计实现24.64 亿元,同比增长100.68%,增速比去年提高104.75个百分点;住宿业销售额累计实现7 765 万元,同比增长46.01%,增速比去年提高62.85 个百分点;餐饮业销售额累计实现1.21 亿元,同比增长34.22%,增速比去年提高58.75 个百分点。批零住餐各行业增长势头旺盛。
2.1.3 市区高速腾飞,县区潜力显现
从消费的地区来看,市区累计实现559.85 亿元,同比增长147.06%,增速比去年提高123.71 个百分点,占批零住餐销售总额99.87%,仍是市属国企批零住餐业务经营的主要区域;县区累计实现7 350 万元,同比增长55.22%,增速比去年提高23.31 个百分点,占批零住餐销售总额仅0.13%,可进一步挖掘的消费市场广阔。
2.2.1 资产总额
2021年年底,限上批零住餐业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45%、19.94%和3.94%,平均资产负债率74.71%,较年初上升2.8个百分点,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经营风险加大。其中:批发业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5.78%、20.6%和4.06%,平均资产负债率73.82%,较年初上升2.95 个百分点;住宿业企业和餐饮业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分别为增长了18.68%、3.28%和减少13.48%,平均资产负债率超100%。可见,资产总额的增长更多来源于负债规模扩张,总体增长质量不高。
2.2.2 净利润总额
改革时期是华语解禁与复苏的时期。印尼2009年第24号法律颁布以后,印尼语、地方语和外语有了更明确的定位。目前印尼华语的法律地位是外语,政府维护华人以华语为家庭用语的权利,但在教育体系中必须作为外语进行教学。因此,华校只能以三语学校的形式办学,华语只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与旧秩序末期一样,印尼语作为教学用语的规定限制了华语在学校的使用。华语只是一门课程,华语的使用范围也仅限于该课程。
2021年,限上批零住餐业市属国企净利润总额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52.54%。其中:批发业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的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5.91%;住宿业企业和餐饮业企业的净利润总额同比减亏22.74%。净利润总额虽大幅增长,但在25 家企业中,净利润同比下降的有22 家,多数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净利润总额的增长依赖于极少数企业,增长来源结构面不宽。
2.2.3 筹资费用
2021年,限额批零住餐业市属国企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长了94.28%,其中:批发业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的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长了112.88%;住宿业企业和餐饮业企业的财务费用总额同比下降了53.44%。财务费用增长幅度较高,且集中在批发业和零售业,表明企业为满足贸易资金需求和市场竞争需要而积极融资,筹资费用快速上升。
基础数据显示,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销售额,批零业都远远领先于住餐业,稳据主体地位,批零业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该市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长和企业经营效益。因此,笔者这边主要对批零业务的经营发展进行思考分析,并发现其在风险防控、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批发业务长期存在着量大利少的情况,以2021年来看,其总体的业务利润率尚不足2%,部分订单在扣去融资财务费用后甚至负收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批发贸易业务需长期投入大额资金周转且资金通常无法快速回收,随着企业业务经营次数增加,流动资金需求逐渐增大,而企业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为满足增长的资金需求,企业需要继续寻求金融机构放贷支持。金融机构在给予企业融资授信前,一般会对企业的经营能力等进行评估,企业为相应提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各项反映经营能力的指标以服务后续融资,有时放松了对净利水平的要求。
目前,企业零售商品主要是家用汽车和医药化妆品,并以连锁实体店的形式进行经营。笔者之所以认为零售业务经营管理相对落后,是因为发现其有两个薄弱点:
一个是商品和配套服务升级力度不足。随着家用汽车细分市场趋于饱和和新能源汽车兴起,企业经营的福特等传统品牌汽车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原有市场规模逐渐萎缩,经营效益不断下滑。要扭转这种趋势,需要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但多数企业却固守于传统业务,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探索不足,产品和服务升级缓慢,不利于企业后续发展。
另一个是营销方式相对传统。空间限制通常是零售业务增长的主要阻力因素,这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可以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突破的,但不少企业零售业务营销现在仍主要依靠传统实体推广模式,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实体实地体验方面没有刚性要求的产品,在O2O、B2C 等电子商务模式总体运用上还是远远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会员、快递等多种营销渠道的作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宏观环境风险是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或力量,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和法律这6 方面,其中:政治因素主要是政治制度、体制变化、方针政策等;经济因素主要是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等;社会因素主要是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科技因素主要是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技术发展趋势等;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土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情况。
虽然批零业务总体呈现高速增长,但分主体来看,有些企业经营业绩是忽上忽下、不稳定的,成为批零业务进一步提升的短板所在。笔者对其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未有效建立宏观风险防控机制。当前,批零业务主要面临的是来自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宏观风险因素,如: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贸易战带来的国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合作机会减少等。这些因素的负外部性影响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偏离既定的业务计划和目标,增加企业实现运营战略预期效果的难度。若企业自身风险识别和预警不够强,当宏观环境变化趋向于负外部性增强时,就难以及时在业务结构、营销流程、资源配置、激励制度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经营业绩难免产生大幅波动。因此,增强对宏观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是有必要的。
对于上述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企业贸易资金风险防控机制的内容大致包括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业务方向把控、有关动态信息的管理和资金使用过程监控等,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贸易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健全应收款项等相关管理制度,细化管理内容,规范流程操作,明确各岗位具体责任以及责任追究的处罚标准,进一步提升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二是建立和完善贸易客户资信动态评估机制。通过了解贸易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客户资产变动及涉诉涉案情况查询等方式定期获取相关数据,对贸易客户资信状况进行分析研判,评价其履责能力,以此为基础实行客户资信动态管理。
三是强化对大额资金调拨使用的管控。通过严格执行大额资金的授权、批准、审核等相关程序,对大额预付、赊销等授信业务进行全程监控,以及时掌握企业贸易资金流向。
四是严控低效少利高风险业务。通过转变企业偏重业务体量的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路径,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减少企业服务后续融资的低效贸易行为,严控高风险业务,追求有良好净利水平的业务增长。
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作为一种利益分配制度,深刻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制度的科学和合理化水平,可以强化激励和约束,进一步挖掘员工潜能,促进工作效率和业务效果提升。因此,在该市现行的商贸型国企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基础上,笔者有两点意见供参考:
一是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应突出国有资本回报的考核要求,将批零业务盈利状况一同纳入考核重点,结合企业资本和业务结构、所处发展阶段以及批发贸易行业的特点、管理短板和平均净利水平等,加强与市场对标,合理设置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
二是强化薪酬内部分配激励制度。在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合理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岗位价值为根本、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推动企业合理确定人员薪酬水平,加强人员业绩贡献考核,实行业绩贡献升,薪资升,业绩贡献降,薪资降,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对应零售业务经营管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建议从管理团队建设和营销方式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企业管理队伍建设。零售商品和配套服务的改进提升离不开企业对新兴产业产品的探索,而这恰恰需要管理层有广阔的视野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结合企业实际需要,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选聘优秀职业经理人充实队伍力量,以改善管理层经营理念落后、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的状况,切实增强企业业务创新和探索能力。
二是利用“互联网+营销”为零售业务赋能。随着消费节奏和消费需求变化的日益加快,消费个性化、即时化越来越突出,企业应更多地依托电子商务模式来拓展零售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还可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积累相应数据,形成营销数据库,充分挖掘数据潜能,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并借助电商平台、抖音、微信等推送定制化的商品和配套服务信息,同时,对不同的商品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促销活动,实现零售商品与网络营销的有机结合。
要增强宏观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宏观风险预警机制。鉴于多数企业内设部门相对齐全,建议探索建立内设部门之间的风险识别会商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内设部门职能作用。联动过程中,可由企业法务部门负责定期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分析研判,同时,长期关注和研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革趋势;由业务具体经办部门负责动态更新业务管理台账和客户资信档案,并重点关注和跟踪国际市场及其他风险领域的订单业务;由风险控制部门负责会同法务、业务具体经办部门定期分析、及时报告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此形成宏观环境风险识别合力,增强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提升业务经营的稳定性。
以批零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业,从风险防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提升,有利于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