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落地生根

2022-11-21 09:24福建省石狮市凤里街道第二中心幼儿园李小丰
亚太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幼儿园内容

福建省石狮市凤里街道第二中心幼儿园 李小丰

所谓民俗文化,是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具有地域属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适时融入一些民俗文化内容,能够发挥重要教育作用,为幼儿带来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也能够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思想,其应用实践价值极为广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需要传承和发展。从幼教阶段渗透民俗文化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课程,还能够提升幼教品质,对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课程资源整合,创设民俗文化教育机制

民俗文化带有地方色彩,教师在搜集整合民俗文化资源信息时,要做广泛的生活调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筛选适合的民俗文化内容,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素材支持。民俗文化包含内容众多,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知相对有限,教师需要做好对接分析,提升内容选择的匹配性,这样才能为幼儿所接受,其教育效果才能呈现出来。民俗文化关涉内容众多,如工艺、装饰、美食、绘画、戏剧、歌舞、音乐、制作、风俗、节庆等,幼儿关注点大多集中在美食、绘画、节庆、工艺等方面,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

教师搜集整合民俗文化素材需要有准确方向,如美食文化内容,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当地的美食小吃特别丰富,教师不妨让幼儿做前期的调查,搜集当地小吃信息。如果能够详细介绍小吃特点,就能够给幼儿带来系统性的学习认知。在展示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幼儿会主动介绍一些美食,如海蛎煎、润饼菜、蒜蓉枝、炸粿等,都是当地的名小吃。幼儿介绍这些小吃特点时,教师及时做补充,给予正面的鼓励,让幼儿建立介绍信心。再如文化活动方面,教师引导幼儿介绍灯谜展猜、南音演唱、文艺晚会、游园、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内容。幼儿对灯会、猜谜、游园、体育比赛比较感兴趣,教师要求幼儿特别关注这些内容,课堂展示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让幼儿参与民俗文化信息搜集活动,为幼儿带来直接体验的机会。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很有限,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很明确:能够引起幼儿的关注,让幼儿通过生活对接学习,从平时生活感知体验中进入民俗文化学习。民俗文化有地域色彩,教师精心挑选一些民俗文化内容,适时对应推荐,对相关民俗文化特点做详细介绍,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认识民俗文化的机会,还能够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结。

二、课程情境设计,启动民俗文化教育程序

幼儿园课程内容众多,教师渗透民俗文化时,要做好学习情境的设计,利用多种辅助手段,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其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在观看、聆听、讲述、对话、演绎、展示、操作等实践过程中形成认知能力。实物、图片、视频、演示、表演、制作等,都带有直观演示的特点,幼儿对这些展示手段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选择适当的展示手段,为幼儿创造观察、学习、操作的机会,让更多幼儿能够顺利进入学习核心,在亲身经历中形成民俗文化认知。

民俗文化渗透幼儿园课程之中,是时代发展的自然要求,教师在具体操控环节,要针对幼儿学习诉求展开设计,以提升教育效果。如当地的戏剧内容,这是典型的民俗文化形式,但幼儿大多没有太多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经常在教室内播放相关片段,让幼儿有耳闻目睹的机会。再如传统游戏活动,这是幼儿比较青睐的,教师可以与家长协调,找到一些制作材料,为幼儿准备一些游戏需要的器具,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建立民俗文化认知基础。滚铁环、打陀螺、跳绳、跳房子等,这些游戏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率先做示范,手把手教幼儿操作,这样可以让幼儿顺利进入游戏环节。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推出一些传统游戏比赛活动,让幼儿在竞赛中锻炼体质。幼儿活动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推出一些亲子运动,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之中,自然能够带来更多辅助作用,培养幼儿健康的身心素质。

幼儿园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有对接应用的意识,借助更多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组织,为幼儿创设适合的参与环境,让其在主动感知体验中建立民俗文化认知。民俗文化以不同形式存在,幼儿教育也需要借助不同形式展开。教师是课程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幼儿心理要求做具体分析,让幼儿主动进入实践环节,在亲身体验中形成文化认知。幼儿对直观性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在学情调查时,需要深入幼儿群体之中,或者与家长多沟通,这样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课程活动组织,提升民俗文化教育品质

幼儿对灵动性、交互性、趣味性、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操作活动、观察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民俗文化渗透过程中,适时推出一些活动任务,为幼儿创造游戏、竞赛、展示、实践的机会,势必能够对幼儿形成心灵冲击,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教师在活动设计时,需要有创新的意识,要对活动内容做优化处理,对活动形式做升级处理,增加一些趣味性、表演性内容,让幼儿响应更为主动,其锻炼价值也会更为丰富。特别是游戏活动、制作活动、观察活动,这些都是幼儿最喜欢的。

教师有意识地推出带有民俗文化属性的活动时,要创新设计组织形式,以便调动幼儿感官,使其在主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习认知。如生活观察活动任务,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因为涉及安全问题,幼儿园教师大多没有机会带领幼儿去现场参观访问,但可以布设一些观察任务,要求家长陪同幼儿实地考察。如“访问小吃一条街”,去实地观察当地风味小吃,甚至可以实际品尝相关食物,这样才能获得更真切的学习体验。如“生产场地参观活动”,家长带领幼儿现场参观手工编织、雕刻,或者是绘画、舞蹈、音乐学习,都能够让幼儿产生观摩的兴趣,并在细致观察中建立学习认知。幼儿园课程渗透民俗文化内容是最为科学的设计,教师有丰富的实践认知积累,可以借助更多渠道搜集内容,创新组织实践活动,为幼儿带来更多实地观察、考察的机会,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幼儿生活中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教师需要有深度发掘的意识,针对幼儿关注做课程对接,精选一些适合的民俗文化内容融入课程之中,在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关注下,逐渐完善民俗文化教育机制,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民俗文化有地方特色,教师在具体融入时,还要对相关内容做信息整合处理,如一些节庆活动信息的搜集,可以为亲子活动设计提供更多选择。幼儿进入生活场景观摩文化活动,其实践价值更高,教师要有意识地做出倾斜安排,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机会。

四、课程主题渗透,凸显民俗文化教育价值

所谓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的教育课程,带有专题属性。在幼儿园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推出一些主题活动课程,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深度学习的机会。主题活动设计渗透民俗文化内容,教师对相关信息做科学归类,利用多种手段做展示,引导幼儿进行更为专业的观察和操作,其学习效果会更为丰富。主题活动带有专题性,教师预设、组织、调度、分析、评价都要有专业性,唯有让幼儿感知、接受、应用民俗文化,才能凸显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教师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时,要对教育执行环境和条件做出客观评估,确保活动顺利展开。首先是主题选择内容适合性问题,幼儿园有特定办学条件,也有自身优势,主题活动选题要做好对接,这样才能确保活动顺利执行。其次是民俗文化对接点选择问题,幼儿生活认知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此需要有深入了解,针对幼儿认知基础做活动安排,幼儿接受度更高,活动锻炼价值更值得期待。再次是主题活动组织程序安排问题,幼儿关注点比较集中,教师主题活动组织需要把握足够的学情,对幼儿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对活动程序做合理设计,以提升活动的品质。最后是借助辅助力量的问题,家长、社区、社会都属于幼儿教育的关联方,也能够带来一些辅助助力,教师需要做全面调研,对主题活动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对多种辅助力量支撑作用做判断,以便做好方案设计和调整,为幼儿带来更多外力帮助,确保主题活动顺利展开。

幼儿对主题活动有不同期待,教师在具体组织时,不仅要选好主题方向和内容,还要对操作程序进行科学安排,甚至要调动更多外力,对主题活动形成支持。民俗文化在幼儿生活中有不同渗透,教师深入生活之中观察和研究,找到主题活动设计起点,能够对活动程序做优化处理,以提升活动训练效果。幼儿是教育主体,教师围绕幼儿展开教育服务,需要端正教育态度,为幼儿提供更多活动的辅助,让更多幼儿能够顺利进入活动实践之中。

五、课程实践执行,实现民俗文化教育目标

在幼儿园课程执行阶段,教师要做好实践总结,结合教育效果做必要的调整,以提升民俗文化渗透品质。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区域活动环境等,都属于民俗文化渗透的重要部位。教师要组织幼儿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真正寓教于乐,创设民俗文化渗透氛围,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立更多游戏区域、制作任务、文化走廊、主题墙饰等,让幼儿园课程充满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文化熏陶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要从民俗文化全面渗透组织中展开思想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包括更多内容,结合传统节日举行一些节庆活动,引入民俗文化相关的绘本图书,组织参加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都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文化教育和体验的机会。如“班级文化墙建设”,能够创设适合的教育氛围,设计民俗图片、制作工艺挂饰、展示手工品、绘画作品等,都能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幼儿平时耳闻目睹这些信息,自然能够对民俗文化有更多感知和了解,培养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借助网络、多媒体搜集展示一些民俗文化内容,如戏曲、花灯、舞龙、舞狮等图片视频,都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感官触动。如“科技手工制作活动任务”,教师为幼儿准备适合的编织材料,引导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手工艺品创造活动,也能够让幼儿建立民俗文化情结。

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相对接,能够形成丰富教育机会,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渗透设计,将幼儿园文化建设与民俗文化相对接,帮助幼儿在主动实践操作中建立民俗文化认知。特别是社会民俗文化活动,幼儿最为关注,教师要创造条件,带领幼儿现场观摩,这样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多新鲜感,开阔幼儿关注视野。幼儿对民俗文化有了主动探索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布设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素材,在家长协助下展开观摩学习。

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更多信息素材的支持,教师围绕民俗文化渗透展开研究,能够创造更多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民俗文化熏陶下,建立家乡情、民族情、爱国情。民俗文化渗透幼儿园课程,其对接应用渠道众多,教师要做好教育调查,整合当地民俗文化资源,针对幼儿学习基础,设定完善的民俗文化渗透方案,与幼儿园课程做全面对接,以提升幼儿园课程执行标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幼儿园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爱“上”幼儿园
主要内容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