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实解读哲理,凭体验内化素养
——以沙县小吃案例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教学中的融入为例

2022-11-21 09:24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谢晓芳
亚太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沙县小吃现实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 谢晓芳

“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是思想政治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时,教师需增加时政教育、本土文化教育比重,用现实性材料解读深奥的理论观点,丰富高中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可感知、可探究的素材,让时代的脉搏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跳动。这样不仅能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理解时事、认识社会的正确观念,更好地达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一、现实案例融入对提升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现实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切实发生的故事,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的身边事。把现实案例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统一”的需要,也是以生活的亲切性化解哲学原理的抽象性,让学生在自主、自觉的探究中内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首先,现实案例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案例。纵观这些案例,学生不仅能真切感受党和政府领导下的重大建设与发展成绩,从而萌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能在真实案例剖析中强化政治认同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个人品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现实案例是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的案例,具有极强的法治精神渗透价值。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选择与法治建设相关的情境,能以真实情境缔造沉浸式法治观念学习体验,切实提升法治精神教育效果。

再次,现实案例是真实的、具象性、情境性的存在。在现实案例解析中,学生需对真实案例情境展开感性的认知、理性的判断、抽象的思考和不懈的探索。在这期间,学生的理性思维、探索精神将得到切实提升,科学精神也将进一步发展。

最后,现实案例是学生的身边事、家乡事,对现实案例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主动参与。因此,把现实案例引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能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二、现实案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之间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彼此关联的。在基于现实案例的理论探索中,学生获得的核心素养锻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那么怎样将现实案例引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内在素养呢?下面笔者将以沙县小吃案例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教学中的融入为例,对此进行具体论述。

(一)联系教材与现实,筹集资料

哲学原理是从现实中抽象而成的,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多样的。在将现实案例引入课堂之前,教师需深入解读教材,明确哲学理论映射下的现实案例范围,并搜集本土案例、时政案例中符合要求的内容,斟酌筛选更容易被高中生接受的案例。

1.解读教材,确定映射范围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现实案例筛选的依据。在案例筛选前,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讲解重难点,进而选择能对教材重难点知识有证明或解释作用的现实案例。比如,“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生活与哲学》第六课内容,主要知识为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教授本课内容时,教师需带领学生感悟实践的重要性,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提高学生积极投身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明确实践在真理的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以本部分内容为基础引入现实案例时,教师选的案例应是实践性案例、发展性案例。

2.联系现实,多法筹措素材

在明晰了案例筹措要求以后,教师要以审视的目光重新考察周边生活与时政素材,从当下时政热点或本土文化资源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案例,并利用互联网这一便利的信息获取平台,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对案例进行充实与丰富。比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准备期间,笔者审视周边生活得到本土产业发展成功案例——沙县小吃产业,并搜索与沙县小吃产业相关的新闻资讯、信息素材,得到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全过程以及与沙县小吃产业相关的时政案例,形成了融合时政资源和本土文化资源的案例数据库,为教师以现实案例素材给学生打造多维立体的沉浸式哲学原理探索空间奠定了基础。

(二)整合教材与现实,形成思路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虽然已经找到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现实案例,但并未对现实案例进行教学加工,现实案例与教材内容讲解之间的联系单一,密切度、多样性不够。故在获得大量现实案例资料之后,教师需凝聚个人教育智慧,对现实材料进行教学化处理,通过合理的筛选、适度的利用和有序的排列,将现实素材案例与教材知识讲解一一对接、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一一对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思路。

比如,在将沙县小吃产业发展案例融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教学中时,笔者确定课时核心素养养成方向如下。

1.政治认同

通过对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沙县人民探索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认同沙县人民“敢说敢干、实说实干”的奋斗精神,认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乡村振兴对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

通过对沙县人民探索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要像广大沙县人民一样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唯书、不唯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增强创新意识。

3.公共参与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结合家乡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在现实生活中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在以上目标思路的指引下,笔者设计了多样化的自主探索任务。如,以本土资源为现实支撑的“沙县小吃经营现状调查任务”;结合现实资料,设计分析沙县小吃产业经营发展成功之道的讨论探究活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沙县小吃产业历程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家乡和我”主题讨论及演讲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对教学思路的具象化表征,融合思路的形成为这些活动的科学化、丰富化提供了基础支持。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系统推进

课堂教学环节是课前教学构思的落实环境,也是真正以现实案例促进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在融合现实案例的教学中,教师需利用好丰富的现实案例资源,创设立体多维的生活化情境,并做好课堂情境的推进与延伸工作,让现实案例贯穿整个课堂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现实案例的探究中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以沙县小吃这一乡土产业的发展案例来优化“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教学活动时,笔者将课时教学活动分成“家乡发展面貌”“家乡发展争鸣”“家乡发展传承”三个章节,根据三个章节标题分设不同案例信息,将习近平总书记进入“沙县小吃第一村”深入了解沙县小吃的现状和前景这一案例进行加工整合,以更多样的方式融入了哲学知识探索过程中。

课堂伊始,笔者通过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县小吃第一村”引入课堂,以更直观、更具场景化特征的素材引入真实生活情境。在这一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为依托,链接沙县小吃成功原因探究、沙县小吃发展经历探究、沙县小吃未来发展探究素材,依次渗透“实践含义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三大知识点,成功整合素材与资源,打造了沉浸式的哲学知识探索之旅。

通过以哲学知识学习逻辑整合沙县小吃时政素材,学生不仅以更有逻辑的方式探究了沙县小吃的建设发展历程,完成了对沙县小吃现状的解读、问题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感受了党和政府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形成了强烈的政治认同,也在对沙县小吃发展案例的系统化、专题化解读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生活实践的意识与观念,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理性意识。

(四)设计层次化辩题,适度引领

基于现实案例的情境创设与推进为学生就知识点展开深度学习与研究、内化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外部环境支持。在更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下,学生深入感知教材知识点、提升个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率更大。但高中生毕竟是发展中的人,真实的情境与案例是复杂的,在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展开知识探究时,他们很容易被案例中的细枝末节干扰,从而无法正确解读案例。因此,在构建基于现实案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时,教师还需以现实案例为依托,设计层次化的议题,给予学生适度的探索引导。

比如,在基于沙县小吃案例的“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时政材料,设计层次化议题如下。

总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子议题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享品尝或者制作沙县小吃的感受,并根据视频与生活经验等材料探究沙县小吃成为国民小吃的原因(时代背景、政府、店家、食客、小吃特色等角度)。

子议题2:沙县小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须走快餐连锁发展道路,请结合沙县小吃发展现状,思考在转型升级之路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可从思想认识、经营管理、人才素质、供应链、食品安全等角度思考)。

子议题3:“实说实干、敢拼敢上”是沙县精神的真实写照,对于家乡的呼唤,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担当?

“1+3”式的议题设计形式,点明了课堂中各段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在理论学习目标任务的指引下,深入分析沙县小吃发展现状素材、解读沙县小吃转型问题、从沙县小吃发展案例汲取成长进步的精神营养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一总三子”四大议题的引导下,学生以个人真实体验感悟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如,在以“子议题2”为指引探究沙县小吃产业转型难题时,学生能动地认识了“沙县小吃发展现状与转型探索实践过程”,并在找寻沙县小吃发展困境突破之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的理解。这是一个“边经历边感悟”的知识发现过程,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哲学观点探索过程。与先引入灌输知识再讲解的知识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更能强化学生的认知热情,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

(五)联合时代化议题,合理延伸

在对现实案例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除了可以对现实案例进行多维开发和有效利用外,还可以联合时代议题对现实案例做升华和延伸处理,设计经验总结性和知识应用性活动,以此类活动将高中知识课堂从知识探索层面推进到知识应用层面,让学生能够在经历“由输入到输出”的完整学习过程之后,固化个人认知,内化核心素养。

比如,在以沙县小吃案例为课堂情境材料的“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时教学结束之前,笔者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设计如下议题延伸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三明医改、林改、乡村振兴,指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沙县人民通过自身的实践,实现了致富强县,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全体人民的伟大实践。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以‘家乡和我’为题,分享自己的人生梦想和新征程。”

这一任务将学生的探索目光从沙县小吃产业的发展转移到了对沙县人民在将沙县小吃推向全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沙县精神”“创业精神”“探索精神”的品悟与学习中,从对乡土产业发展的探究转向对个人人生规划的探究,为学生根据自己对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设计更科学的个人人生规划提供了支持。同时,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爱国爱乡情感、公共参与意识、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外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审核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目标达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成长引导。

综上所述,开发利用时政案例、乡土文化案例等现实案例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在教材解读中寻觅现实案例引入方向,在案例情境下推进知识探索任务,以身边的故事赋予思想政治学科时代特色,赋予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进而用现实解读哲理,凭体验内化素养。

猜你喜欢
沙县小吃现实
沙县人民笑开颜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我是一个小吃货
怕冷的小吃货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可爱的小吃货
沙县:五项举措推动精准扶贫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