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2022-11-21 09:00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陈丽丽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党史课程思政思政

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 陈丽丽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郭小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如何创新新时代思政课堂,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当前思政教育研究的重点。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发现运用项目式学习的理念,以适切的课程内容为载体,可以将德育教育科学有效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丰富学科教学的实践内容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使思政课堂变得有趣、有味、有效。

一、聚焦社会生活,凸显“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尤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缩小了世界的距离。爆炸的知识和信息时时冲击人们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而,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有以正确的思想为引领,才能更好地完成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为目标,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张家港市梁丰小学联盟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以“基于学科素养的党史教育”为主题,采用学科项目式的方式开创了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新形式。整个项目学习立足国家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艺术、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挖掘并整合“课本里的党史”资源。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项目情境“举办一场‘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主题展览”中,经历实地考察、讨论思辨、创新制作等多样态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增进对党和国家的感情。通过小主播、分析师、设计师、建筑师等多元的社会角色创设,紧密联系学校与社会生活,从而使思政教育开展得更为扎实有效。

二、整合学校课程,回归“课程思政”的多元统一

“课程思政”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然而,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往往由于现实的一些原因,割裂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如今,我们极力倡导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则意味着要重新回归教育的协调统一。

首先,抓住课堂教学,突出育人价值。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地叠加课程或活动,而是要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课程,让所有课程都蕴含“思政味道”。基于这样的理念,梁丰小学联盟从儿童的视角、学科的立场、育人的目标出发,以贴合生活情态的真实任务为驱动,结合各个学科中与党史相关的教育素材,再根据各科的能力培养要求,采用综合化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活动。如六年级的 “‘数据中国’分析师”,引导学生运用小学阶段学过的统计知识,对各类党史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进一步追述和了解党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再如“‘红色之歌’唱作人”,则基于音乐教材中《北京喜讯到边寨》这一歌曲的欣赏,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了解共产党100年来大的历史事件,并尝试运用填词、器乐合奏等方式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音乐审美作品。

其次,融合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一方面,知识和技能只有镶嵌在具体的情境中才更容易理解,只有在联系中才更显示出意义;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要积极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有意识地去回应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与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认知根源,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因此,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易生发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如四年级的“‘英雄故事’宣讲人”,以“如何讲好一个英雄故事”为驱动任务,结合《黄继光》这篇略读课文,根据语文学科的能力发展要求,指导学生经历了“读懂课文—浓缩略读部分—丰富精彩部分”这三个过程,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路径。再通过“抓住语言动作、品读英雄形象”等细节指导,辅助以影视作品欣赏,掌握把故事讲生动、讲精彩的方法。在时代氛围的渲染和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语文,而是运用语文解决问题,在理解向运用的转化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最后,设计多维活动,实现自我建构。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是其内在的一种自我建构,且要在丰富多维的体验活动中逐步升华。通过党史学习这一主题的贯穿,选择、移植或创造合适的学习素材,使学习更具意义化,也使思政教育变得鲜活起来。围绕“举办‘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主题展览”,从展览什么、怎样展览两个角度架构项目内容,学生经历了数据分析、桥梁搭建、故事宣讲、场馆设计、主题布展、艺术创编等一系列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习党史的兴趣,产生了内在的认同感,深化了党史教育的效能。

三、立足核心素养,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线并融

首先,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目前,在学科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形成了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为双线并融路径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价值引领与塑造,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与学生的成长协调起来,逐渐内化为道德发展的自我需求。

其次,在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法则中,首要的一条也是要达成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成功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基于学科的概念和技能来设计项目,指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把书本知识内化成实践性经验。同时,也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等诸多能力和素养的培植。因此,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立足核心素养的培植,聚焦价值观的塑造,能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语文学科的三节课围绕“学讲党史故事”这一核心任务,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聚焦文本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年级《朱德的扁担》一课,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将“怎样讲好打动人心的‘红色百宝’故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小主播”作为驱动任务。以课文为例,落实“借助词句讲述课文内容”的单元教学重点,把故事讲完整,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四年级《黄继光》一课,同样为讲述故事,但是紧扣的是表达要详略得当,且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品读人物形象。表达要求不同,自然学法和能力要求也呈现差异。六年级时,教师策划了“重温课文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回顾小学六年所学的语文课本,从中梳理出有关党史的故事、人物、文物等内容,然后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语文能力,将这些材料以多种形式多元化地呈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重温了课文经典,而且锻炼了组织策划能力,为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由此可见,借助已有的国家课程内容,以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为目标,学生既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又在讲党史故事的任务推进过程中感受到了革命者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

四、指向问题解决,深化思政教育的实践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项目式学习就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实践性学习,它要求学生学会把一个复杂的情境化的核心问题,逐步分解成一系列的可操作的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活动计划,展开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思想意识也进一步提升。如“‘红色展馆’设计师 ”中“比例尺的确定”就是一个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难点,由于场地呈“T”字形,且地形狭长,按照数学书上比例尺的常规计量方法,无法得出一个合适的缩放比例。这时,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以哪一条边作为缩放依据更为妥当,或者是否需要根据测量数据做一些折中的处理。可见,人在面对复杂情境时,处理问题则更需要一些智慧、勇气,这也是做事、做人的道理。再如“少年英雄连环画的创作”,除了绘画技巧的运用,语言的创编也是一个重点,需要考虑选择哪些故事场景、如何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语言表达怎样精练并富有感染力等,所有的问题解决都指向塑造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综合化的艺术创作过程,而艺术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综上所述,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进行党史学习就是“课程思政”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可以唤醒学生课程知识与经验,而且可以提升其学习素养与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党史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