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钥匙

2022-11-21 09:00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杨雯茜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奇石课件教材

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杨雯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合理的教学策略能提升课堂效率,高效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气氛。

一、目标整合,整体化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教学目标,在确定目标时,教师要把符合学生发展、切实可行的目标放在第一位。只有确立了恰当的目标,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才有立脚点。

比如,在《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我”和“父亲”的对话作为三维目标生成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感受、朗读的方法去感悟,体现的是方法;能找出重点语句,验证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体现的是知识和能力;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中体会“我”的心情,感悟父亲爱鸟,体现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外,教学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目标也有其特有的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合适、恰当的教学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气氛,使教学活动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情境优化,多样化途径

在优化情境时,教师必须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首先要看教材的基调,对于不同的基调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对于欢快、热闹的情境可以选择表演的方式,也可以借助音乐、贴画创设情境;严肃、庄重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较少遇见的,所以比较适合用音乐、图画或者多媒体的方式创设。因为创设情境的“情感”是纽带,只有情境与教材基调一致时,情感才会吻合,学生的带入感才会更强,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李吉林先生提倡“以表演体会情境”。在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可以是进入角色,也可以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是指将自己带入课文中的角色,“如果我是主人公,我会怎么去想、去做呢?”“角色扮演”则是担任某个角色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感同身受、换位思考,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黄山奇石》时,笔者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解黄山奇石不同的样子上,让学生感受黄山奇石的“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让学生观看黄山奇石的图片,通过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试着去介绍。因为是黄山奇石的自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要说到石头的样子,还需要用第一人称表达清楚,要以黄山奇石的身份思考。这种情境设计缩短了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容易对黄山奇石产生认同感。因为有认同感,叙述的过程也具有情感色彩,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因此,对情境设计的优化,首先要从教材目标出发,寻找出最合适的一种情境设计手段并加以灵活、综合地运用。其次,在选定了创设情境的最佳方案后,还需要考虑情境间的衔接问题。情境的出示不像直观教具那样简单、形象孤立,而是和其他事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整个情境。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一个整体环境,其中包含一个接着一个的局部情境。局部情境之间的衔接是自然的,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也应该环环相扣,使之为推进学生情感活动服务,深化学生情绪活力。经过优选和精心设计的一个一个连续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活力。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加深了情感体验。情感活动深度介入认知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的机理在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基本上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而情境教学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触事物,帮助他们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最后,如果要达到优化情境的目的,教师还需要考虑细节,如教学过程的组织、本班学生的特点、教室的布局等,否则,可能导致本来很好的情境创设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内化探究,清晰化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只要学生有自主发现、探索的意愿,教师就要尽最大努力对其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想成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处理好“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这一首要问题。教师要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引向教材。探究性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坚实地建构知识,它还倾向于学生思考的独立性、思想的开放性,是一种求真务实的习惯和态度。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诸葛亮为什么笑?(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3)诸葛亮的笑让周瑜自叹不如,周瑜哪些方面不如诸葛亮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王老师的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培养了探究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探究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并不仅限于学生的质疑、提问。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教师更应该提问,问得深,问得广,让学生在教师深层次的问题中探究;对于探究性学习,教师更应该多说,说得深,说得广,让学生用耳朵探究出课文中的精彩。问题的设计要“一针见血”,要帮助学生明确研究主题及方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逐步提升,从而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

(二)教会探究的方法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但是,人的探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引导和训练。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去研究、去学习,由浅入深。刚开始的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够深刻,但这些都没关系,因为过程比结果重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比得出完美的结论更重要。

(三)创造动态的课堂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进行引领,将“蹲下来”与“站起来”完全相反的两种理念与方式和谐统一。当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要让学生的思维清晰化,这时,教师要蹲下来认真倾听,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教师在预设和生成中,要适时地“站起来”,为学生搭桥铺路,演绎别样的精彩:精彩句段,探究感悟,体会精妙;问题疑点,适时点拨,拨开迷雾;重点难点,及时指导,给予支架,让学生借助扶手深入研究;精彩亮点,精辟点评,升华认识。这样的课堂有研究、有生成,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

四、活化课件,针对性使用

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使用多媒体,这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多媒体的优势有目共睹,但一味地追求课件的花哨繁复,会使原本的优势转化成劣势。

教师应时刻铭记多媒体的使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首先,关注多媒体选择的针对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对事物的感知不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使用合适的方法,否则,就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发展。其次,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多种媒体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各家”所长,提升学习效率。

在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先借助导学单带领学生了解讲解员讲解的要点,梳理讲解的提纲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总导游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旅游景点(出示旅游路线图),每到一个景点,就在此处打卡留念,打卡时就由此景点的讲解员进行介绍。学生在介绍时不仅可以活用文中学习的方法,还学会了整合自己的资料,并加入自己的感悟体会,提升了学习动力,也提高了表达能力。旅游归来,教师会提供网络地址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欣赏,了解相关知识,深化学习。

本节课的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则遵循媒体组合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特点。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延伸学习等三个阶段,通过“小小讲解员”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查找,整合制作,梳理提纲,组织表达,在交际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学科特点,研究教学规律,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浮躁走向活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学会较多知识,身心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高,从而极大地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道路上,我们怀揣着教育理想,立足教学实践,勇敢前行。

猜你喜欢
奇石课件教材
教材精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