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推进《读本》培育爱国情怀
——以低年级《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是我家》教学设计为例

2022-11-21 07:09施杨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
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爱国情国歌读本

施杨杨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2018 年9 月10 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021 年秋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读本》),正式走进中小学校园。

《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育人载体。《读本》旨在让学生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逐步形成对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读本》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让学生学习《读本》,如何通过《读本》的教学将爱国主义情怀入脑入心,让“爱国情”向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漫溯,更需要思政教师去进行新认识、新设计、新创造。

例如,《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是我家》是《读本(低年级版)》的第一课,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是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起点。

一、教学资源整合,让爱国情“入脑”

教学资源是指教师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为目标、以教学对象为主体、围绕教学主题对各级各类资源进行借鉴与设计,最终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不断推动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质量提高的资源。这类资源满足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需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简称《指南》),要求“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进课程教材内容可认知、可理解,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由此可见,在《读本》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和学习规律,研读教材内容、理解教材设计、寻找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规律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例如文件、教材、平台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和生活场景等。

(一)重要精神需悟透

《指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材要突出原文原著进入,注重介绍和阐释与学科专业知识有关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内容与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过程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如何才能将原文原著通过教师的悟透嚼细慢慢滴灌给低年级学生,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厘清思路,牢固树立起政治意识,要将《读本》的教学意义和精神扎根在自己的头脑中。

(二)教材文本要用足

在低年级《读本》教学中,教师往往因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喜欢补充很多课外资源而忽视教材原有的图片、文字等资源,上得过于简化,教学效果反而不理想。在《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是我家》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用足用透教材中的资源。例如,带领学生大声诵读教材上的金句,边读边体会,领悟其精髓;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知识,引导学生读读、看看、想想、唱唱,教学设计中以教材为基础和中心拓展教学资源,用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扎实有效。

(三)平台资源可参考

《读本》进课堂初期,教师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教学资源,但随着各地各中小学《读本》教学不断地深入推进,《读本》配套教学资源平台的资源不断增加、丰富,有集体备课的研讨、课例等,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以加以借鉴,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改进,同时也将经过自己统整的资源提交上线,以提供给同行相互研讨学习。

(四)视频资源须精选

教材是基础,但教材毕竟只有文本和图片,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视频资源更容易引起他们的直观兴趣,因此在课中需要补充一些视频资源。可是,各种网络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要作为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教师必须精挑细选,在政治性、科学性、适切性上都要严格把关,经过筛选、编辑、重组后方可作为教学资源进课堂。

在国歌的教学环节,如果纯粹以教材中文字的形式出现,显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不能充分理解国歌歌词的含义。但是影片《国歌》中截取的三十二秒视频配上解说词,迅速将学生带回那个年代,感受中国同胞齐心合力、万众一心、抗日救亡的信心与决心,不用过多的言语,学生的爱国情油然而生。

在《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是我家》一课中,教材上有这么一段文字:“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可是没有任何视频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感受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仅仅用书中四张配套图片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图片内容寻找到课外的十七个视频反复筛选、重组,最终剪辑成四十五秒的教学资源。视频给学生带去高密度的视觉冲击,学生从中看到中国南方椰林、北方雪地、东方平原、西方群山等许多地域地貌,充分感受辽阔国土、美丽风情;从草原牛羊成群、农地庄稼丰收、水面鱼跃浪起的收获场景,充分感受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教学中,将教材的静态图片变成动态的视频,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旅游和生活的真实场景,激发起学生浓浓的爱国情,这个时候学生低吟的“我爱你,中国”是学生内心深处的呼唤,也是整堂课以境入情、化情入心的精妙设计。

二、活动推进,让爱国情“入心”

在《读本》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抓住教学重点,设计一个个学习活动,层层推进,将爱国情怀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互动中获得知识,升华情感。

(一)活动需要梯度设计

在《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是我家》教学中,为了充分达成“知道国旗、国歌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这一目标,需要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

例如,对国歌的歌词提问。学生虽然每天都要唱国歌,但是可能并没有细究过歌词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很难从歌词中理解国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国歌的歌词,在朗读的过程中关注到国歌的歌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果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用血肉筑成长城?”“为什么说是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为什么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用了几个前进?”等一系列问题。用文本来解释文本显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行不通,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通过观看视频、视唱国歌等直观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真正走进国歌、理解国歌、爱上国歌。这个环节的学习活动设计从“读”开始,提出问题,然后调用视频资料解惑,最终到唱响国歌,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学生已经对国歌饱含深情,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活动需要联系生活

在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时,无论是资源的呈现,还是活动的设计,都是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从日常生活走向社区生活,从各种社会场景再去感受国家的重大活动。

例如,在教学国旗时,教师先出示图片展现我们生活中能够看到的五星红旗,再用视频形式展现五星红旗在各处冉冉升起,让学生感受国旗就在身边。书本上歌曲《红旗飘飘》的歌词中有这么一句话:“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对于阳光下长大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尽管都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但真正理解是有难度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国旗为什么会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呢?”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国旗,再补充视频,让他们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飘扬,在边疆的哨所飘扬,还跟随宇航员一起登上太空,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帮助学生理解国旗在任何时候都代表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与生活的联系中,学生对国旗的认识入情、入理、入心。

(三)活动要将“情”贯穿始终

《我爱你中国——美丽中国是我家》是《读本》的第一课,是一堂充满爱国情怀的课,这种情绪、这样的激情,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更需要让学生不断地说出来、喊出来、深情地呼唤出来。在教学设计中,“我爱你,中国!”在课堂中四次响起。

第一次:学生初读习近平爷爷的金句“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学生第一次道了一声“我爱你,中国!”尽管在课堂初始阶段,但还是非常有感情地道出了自己的爱国情。

第二次:在了解国歌的故事时,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这时,再一次高呼“我爱你,中国!”爱国情中,充满着对革命烈士的敬意,充满着对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感叹。

第三次:在感受中国美丽风光、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等一系列充满震撼的画面时,被中国的美深深吸引,内心情不自禁地低吟了一句“我爱你,中国!”情感真实,富有力量。

第四次:学生深刻理解了习近平爷爷的金句“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学生又用自己的方式赞美了祖国。当那首《我爱你中国》歌曲旋律激荡在学生心间时,学生饱含深情,一声“我爱你,中国!”水到渠成,直抒胸臆!

四次“我爱你,中国!”的呼喊,将爱国情贯穿教学始终,感情由浅到深、层层递进,体现着孩子们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尤其是最后一次,孩子们激动的眼神,上扬的音调,都在告诉别人他们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三、情之所至,让爱国情“入行”

《读本》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将文字和图片转化成思想再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即用课本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处活动让学生审辨,让学生践行,将课堂中的“情”转化为生活中的“行”。教学活动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情感最后成为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中,当学生了解国旗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后,教师可设置两个生活小情境,让学生思考:“当庆祝活动结束后,我手上的小国旗该怎么处理?”和“下雨了,但我看到五星红旗还在雨中……”

国旗和国徽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代表了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我们国家民族精神的象征,就像刚刚那首《红旗飘飘》中所唱的:“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如果在你们的生活中恰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都知道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对于国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学会了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守护国旗。通过交流,学生还知道了更多的守护国旗的方法,在与老师的对话中,也更明确地知道了,雨中的国旗收下来以后,最好是及时交给老师,而不是交给家长。由此可见,爱国情导行,不是空讲而已,需要细致地指导,当然更需要老师在学生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关注与评价。

那除了爱护国旗、国徽,唱好国歌,学生还能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呢?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学生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导行不是空话,只有学生情到深处,他们才会如此想为祖国唱歌,想为祖国画画,想用实际行动表达,用他们稚嫩的话语述说对祖国浓浓的爱!至此,这堂课在学生心中种下的那粒爱国的种子已经在萌芽成长!

总之,教师在《读本》教学中要不断探索研究,要深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引领时代的特质,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对课程教材内容可认知、可理解,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每一堂课中,让学生都能加深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认识,与时代一同成长进步,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一起触摸未来。在读懂时代和社会中把握自己人生,坚定把“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选择!

猜你喜欢
爱国情国歌读本
雏燕
国歌
熠熠生辉的爱国情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千人剪纸”剪出爱国情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悠悠爱国情:领略非遗文化中的魅力中国
国歌抒怀
简说一些国家的国歌
播种爱国情 培育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