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艾 山西传媒学院
多年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往往是围绕媒体的播出设置课程,以媒体为中心突出技能培养。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在播音主持专业的艺术化教学中,实训课时占比高,教师实训点评时,师生互动较多,主观意见鲜明。但有时却带来一些“副产品”,那就是,反教育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反教育”,是指教育传播活动中不含教育性、不具有教育价值、对个体不起教育作用,有时甚至对教育活动起反作用的行为和方式。具体来讲,“反教育”背离教育应有的规准,而且产生负面影响。例如,违反真理认知,妨碍个人潜能发展,破坏个人之自尊、肯定与自信等。
在播音主持实训中,学生怀着梦想与期待,希望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拥有健康快乐的心灵,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继而学有所成。但是,教育遭遇“反教育”之后,学习变成一场痛苦的成长过程。
1.不允许有不同“声音”
艺术训练中,针对同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常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教师不接受、不允许出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不惜采取极端的手段排挤、打击学生。有时为了抬高自我,甚至不惜“捎带”贬低同行。
2.不认可学生存在的优势
播音主持的艺术教育要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根据对学生个体的分析界定,来决定个体训练计划与方案,认可学生的优势、指出学生的不足就是常见的手段。但是,有的教师从不提及学生的优势,相反,只强调学生的问题,使得“千疮百孔”的学生毫无自信可言。
3.学生分等级,被孤立与歧视
入校学生都是经过层层考核、选拔之后录取的。但是,在小课组训练(班集体)中,如果学生个性鲜明、声音独特,与教师期待的整体小组(班级)气氛不统一,那么他的处境就很艰难。教师点评学生时,界定为“形象差”“思维笨”“声音糟”等所谓的“差生”,或者“干不了这个”的定论,在课堂互动中,对以上孩子言语中带有明显的歧视。
4.教学过程简单粗暴
有的教师仗着自己的强势身份,为所欲为地控制课堂,态度野蛮粗暴。例如,学生达不到其要求时,便出言不逊,继而,让其站在讲台上发音,直到自己认为符合要求为止,否则不让下课。在此情况下,有的学生被迫哭着站在讲台听课,老师还斥责道:“你哭就有理了吗?哭也得念!舌头位置还是不对……”
5.丑化模仿,打击自尊心
实训课上,有的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作品时,刻意放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模仿。此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容易看到自身问题所在,然而,有的教师进一步无限放大学生问题,从表情到动作乃至声音,极尽丑化之能事,每每引发哄笑。有的教师借机讽刺、侮辱学生,似乎很享受这一模仿造成的课堂气氛。
学校教育应当是培育梦想的殿堂,是让人学会呵护他人、欣赏他人的地方,但种种反教育教学却不知不觉举起一把残害梦想、遏制温情的刀,砍断了学生成长的羽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进入大学便多了几分期待,却被无视基本的尊严,可能因此而导致校园生活的梦想和未来憧憬就此破碎。因可能存在的缺陷或出现的正常问题,造成人格被践踏的过程不得不尽数展示在同窗面前。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专制”霸道,缺乏素养
有的教师,特别是比较强势的教师,沉迷于对“权力”欲望的追逐,利用打压学生树立自己的威望。他们往往自身学识不高,实践能力有限,止于对教育学问的学习研究,把自己狭隘的教育观演变成一种专制的教育内容,然后毫不客气地表露在教学中。
2.忽略优势,强调问题
教师在对待所谓的“差生”实训培养中,基本上以忽略、蔑视为多,训练思路集中在解决学生缺点方面,对其指导角度集中在“问题”上。然而,解决问题固然重要,却忽略了解决学生问题的目的。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目的并非消灭缺点,而是准确地判定学生优势,坚定学生信心,激发其潜能,进一步培养优势,在此过程中弱化缺点。
3.否认差异,强求统一
不可否认,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和电台,极其少量的新闻播音员岗位,对于声音类型有着相对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在适当调整自身,以立于时代潮头。因此,学校招生时已经随之调整,广招不同类型的艺术人才。现实中,有些教师仍以老眼光判别学生,不接受改变,不认可现实,强硬要求学生符合一己口味,这并非艺术教育的“正教育”。
教育所担当的任务就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塑造自己、完善自我。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与教育的指导思想严重相悖。在“权势崇拜”效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个别高校播音主持课堂的“反教育”行为突出;而在信息可及性的环境中,学生对实训中的“反教育”教学,被迫“接纳”程度较高。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教育培养出好人,坏教育培养出坏人。“反教育”就是一种坏教育,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吴明清先生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向善发展的过程。高校作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阵地,应该坚决摒弃“反教育”现象,重视向善的过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消解。
1.提升职业道德,呵护学生尊严
身正为师。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应该对自己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有更高更严的要求,需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需要严于律己和知错就改。
从教育系统的角度看,应该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从业人员的素养;从教师个体的角度看,应该首先加强自身监管,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主动走入学生内心,把对方当成有尊严的“人”来对待,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也需要得到关怀。尊重人的尊严就是把人作为目的自身来对待。
常言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研究者2019 年访问北京电影学院时,校方介绍,他们引导广大教师不仅做“经师”,还要做“人师”,“经人相倚”不失良策。“把优良教风作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身先示范,以德育人。”
2.接受人才差异,允许百花齐放
在当前融媒体背景下,节目多元化发展,各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类型多种多样。相应的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面对各类学生,接受差异,鼓励多样。实训培养中,提倡个性鲜明,培育艺术规格多样、多种个性并存的人才,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百花齐放”。
对于同一材质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看法,观点的不尽相同,纯属艺术教育的正常现象。如果强势统一,将会扼杀学生的艺术生命。
3.强化优势特点,弱化劣势小节
实训教学目的并非消灭学生的缺点,而是最大限度地助其发挥优势、弱化劣势。“玉不琢,不成器”,实践课的训练就是教师对学生这一材质“琢磨”的重要过程。但前提是,首先要明确学生的材质,接着按照这一材料的特征、性格、思维、学习习惯等特点,“抓大放小”确定教学方法,给予恰当的方法调整。在这一“琢玉”的过程中,顺带弱化或解决小的枝节问题,而非“抓小辫子”“打大棒子”“上纲上线”。
4.辨别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
实训课的教学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能力培养。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的学生语言存在多个缺点,教师不应否定全部、态度急躁、缺乏友善,否则影响实训效果,更不应该抓住“小辫子”不放,而是要在“各个击破”前,抓住主要问题,给予恰当的方法调整。在解决主要问题后,其他问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
5.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校方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遇到挫折,“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是常事;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以积极心态面对逆境和专业训练;增强学生的感恩心理,感激别人对于自己的重视;提供心理咨询,在其寻求帮助时,给予心灵抚慰;促使其以更积极的专业形象面对问题,增强心理弹性。
学生个体应不断提高实训的选择、学习、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实训看作学习的一个过程,但不是唯一的“源泉”。
正确认识、深刻反思播音主持实训中的“反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杜绝“反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正确面对这一现象,关系到个体身心健康,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优化高校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风气和生存状态。但是,在播音主持艺术实训课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播音主持专业“反教育”现象影响较大,对于专业形象构建不利,特别是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是一种“精神灾害”。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及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杜绝“反教育”,强化正教育,使得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