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声誉效应在“第三方”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2-11-21 06:45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22年20期
关键词:第三方合作者污点

●本刊评论员

“人无信不立”,同样,一个有效市场,市场主体失去了声誉就会失去合作者,也失去市场。这就是声誉效应的功能。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形成了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市场,这对参与这一市场的专家、机构是重大的“利好”。这一市场也应形成声誉效应,其参与者能否在市场立足,兑现这一“利好”,要靠合作者的信任,要靠口口相传的好名声。唯有如此,“第三方”才会视信用为生命,尽责地完成绩效评价业务,为提升财政支出绩效助力。

声誉效应的机理是体现市场主体声誉的信息能得到有效显示和传递,并被合作者、潜在合作者及时搜寻到,让市场主体的行为类型能在市场被识别出来,避免信息不对称之下产生的逆向选择。具体到“第三方”市场,要发挥声誉效应的作用,首先得有“第三方”所从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质量标准、第三方及其专家的资质和实际执业能力、过去业务“亮点”或“污点”的市场“记忆”等信息。不仅要有充分的可搜寻的信息,这些信息还要得到作为委托方的财政部门利用,财政部门选择“第三方”时要重视这些信息、有能力分析这些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挑选“第三方”的决策。

“第三方”市场的声誉效应发挥得好不好,作用大不大,笔者认为主要矛盾还在委托方。委托方是选择者、决策者,接受委托的“第三方”是被选择者。委托方是要货真价实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是走形式主义?不同的“初心”会有不同的行为。想真评,必然会充分搜寻信息去找够格的“第三方”,尽力淘汰不合格者。如此作为,声誉效应就体现出来了。

虽然“第三方”过去的作为不等于今后的作为,在业务竞争中也可能制造虚假信息,但在市场博弈中,只要所有的委托方看重声誉,“第三方”过去的“污点”意味着今天竞争力的丧失,今天的“污点”也会影响今后的名声,理性的“第三方”不会放任声誉资本的流失,除非只想“做一锤子买卖”。可见,委托方是否重视对方声誉,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三方”行为。

声誉效应还有赖于良好的声誉显示机制。“第三方”有隐藏不利信息和行为的动机,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更需要委托方主动作为。委托方作为“第三方”声誉信息的主要供给者,要建立“第三方”执业准入标准、执业质量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招投标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开,还应公开招标结果,以利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防止不合“声誉”要求的“第三方”进入;要公开“第三方”完成的绩效评价报告,让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验证其公正性、客观性,特别是要注重征求评价部门服务对象、财政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体验性意见,对照检验“第三方”报告质量。对不守规矩、不尽责的“第三方”处理结果要公开,执行禁入规则的“黑名单”要公示。

2021年财政部出台了《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同步上线运行“预算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信用管理平台”。这说明“第三方”绩效评价质量更加得到重视。对“第三方”的监督管理必须落到实处,监督管理中形成的声誉信息要及时公开显示,要利用信用管理平台,使其更好地发挥声誉效应的激励约束功能。对于“第三方”而言,声誉本身就是非常珍贵的无形资本,务必珍惜。随着监督制度的完善,不靠自身职业能力和道德,不积累声誉资本,靠裙带关系等“旁门左道”,在市场上长久不了。

猜你喜欢
第三方合作者污点
有“德”的人
有“德”的人
黑蚂蚁
污点
怎样是最好的合作者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一节生物课的课堂生成
郑州市冷链物流建设可行性分析
用“第三方”检验政务公开效果
纯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