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

2022-11-21 05:30葛良学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马鞍山243041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战略体系

周 鹏,葛良学(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安徽马鞍山 243041)

总结经济发展实践,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得出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其重要规律之一是“必须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时候得出一系列重大结论,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成就从“质量、效率、可持续、公平和安全”这些方面用“五个更”进行系统概括和高度评价。[2]回顾历史,这方面的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支撑下取得的;奋进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深入研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

1 与时俱进定位“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2017年,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论断。一方面,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抓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本质;另一方面,提出了要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尤其是体现在各个层面谋划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税收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等相关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体现在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3]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发展基本特征的重大判断,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导向。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4]这一重大判断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发展条件变化和发展环境变化而作出来的,尤其是在变局中开新局、育新机的需要,更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

以上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时俱进的定位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观点,为经济发展进行精准把脉定向。

2 科学诠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抓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就其丰富内涵进行了科学诠释,为全国上下正确理解和合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5]总体来说,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遵循“新发展理念”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推进经济发展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具体蕴含了以下几方面的丰富内涵。

2.1 实现高质量供给

着力从以下两方面实现经济供给侧高质量,从而实现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高。一方面,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推进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其创新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2.2 满足高品质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突出特点是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将满足这些高品质需求,并且还能引导新的供给,进而刺激新的需求。

2.3 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有效提高生产经营过程中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环境、资源和技术等内容的效率,同样的投入,产出价值更大,使得各项内容的投入主体收入更多,并且分配机制凸显按照贡献进行分配。

2.4 实现宏观经济良性循环

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宏观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流转顺畅,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协调,经济的空间布局能够充分发挥相对优势,经济发展比较平稳。

3 系统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创性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特点,进入新时代后,呈现“高质量发展”的特点。适应经济的这一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些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构建起了严密、完整、科学的理论框架,就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行动上的引领。

3.1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定调把向

正确处理执政党和经济工作之间的关系,填补了相关领域的重大理论空白。运用这一重大创新理论,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设置相应机构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落到实处;中央政治局形成了常态化研究经济形势、部署经济发展战略的机制,确保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定调把向。

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原创性理论区别于西方传统理论惟利润最大化的观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在发展实践中,所部署的三大攻坚战、老旧小区改造、建设韧性城市等重大举措也集中体现了这一重大创新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要运用好这一重大创新理论。

3.3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研判经济发展形势

针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强调要“立足大局、看清长期趋势、把握经济规律”。在作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判断之后,进一步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并要求“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精准的判断、稳定了市场预期,从而,在全国上下,实现推进经济工作思路发生了质的转变。

3.4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保实现资源的正确配置

这一重大论断,在理论上形成重大突破,为如何实现资源的正确配置提供了重大遵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按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键;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的作用日益彰显;政府的作用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发挥,破除了过去存在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发展活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非公经济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激发企业家精神。

3.5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强调要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进行辩证、系统分析,部署宏观调控措施。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通过深入研判,作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的重大判断,进一步作出把经济工作的主线定位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纪性大疫情等重大变化,宏观政策又进一步作出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的重大选择。

3.6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抓大事、谋长远

强调针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问题,要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的治理、统筹能源供给与消费等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问题,分别部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能源安全新战略等重大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3.7 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实施效果导向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又要有重大战略指引,还要有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来推进,确保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此,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分别采取了稳中求进、“三去一降一补”、精准扶贫、“三大攻坚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等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4 清晰展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领域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论述、作了深入阐释,清晰展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

“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内容丰富。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系统的阐释。具体来说,有“六个体系”和“一个体制”构成,即由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构成。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一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二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要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四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五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5 精准部署“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重要导向,并要求将推进发展动力、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实现“变革”作为基本路径。[7]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围绕这一思路,精准部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5.1 采取系列举措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经济发展质量变革的着力点在于推进供给质量、宏观经济的循环质量和经济协调发展质量,为此,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举措,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供给质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变化而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抓住战略基点,即扩大内需,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间良性循环。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打破垄断等措施,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内和部门间循环畅通;通过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的完善等措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等举措扩大国内需求市场。

促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间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举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2 采取系列举措推进经济发展效率变革

制度是决定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为推进经济发展效率变革,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部署。具体举措包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

5.3 采取系列举措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变革

创新是第一动力,开放能带来活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创新和开放的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强化第一动力。具体举措包括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原始创新等举措提升战略科技力量,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政策、氛围、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把人才创新活力激发出来,从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等角度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完善。

实行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强化发展活力。具体通过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举措,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猜你喜欢
高质量战略体系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