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妨从“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始

2022-11-21 05:39
养生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榜样矛盾目标

赵 畅

时下,养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养生的关键其实在于养气。《管子·内业》篇中提到“精气”,认为“忧乐喜怒欲利”会妨碍“精气”的聚集,养气则须先“排除心中的杂质”。依笔者之见,所谓“排除心中的杂质”,更多的是在强调自己要学会驾驭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那么怎样才能驾驭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要义在于,要立足自身而学会认识矛盾、思考矛盾、缓解矛盾、解决矛盾。处理好了矛盾,身中之气就会慢慢和顺,于是驻颜益寿至矣。古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顺则生,逆则死”,乃此之谓也。

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那就是世界充满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如果说,处理矛盾是每个人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一个人在处理矛盾的时候,首先得处理好自己身上存在的矛盾,毕竟,人也是矛盾的综合体。

处理好自己身上的矛盾,从本质抑或从更大意义上说,其实也就是人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问题。想起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心在水中》里说过这么一段话:“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在所有的关系之中,你和你自己的关系又最为重要。你有时会大声地埋怨这个世界,殊不知症结就在你自己身上。”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人,必须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至少有三个理由:一者对自己来说,只有自己最了解最熟悉最有发言权,因而客观上也最有利于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事实上,在处理与自己关系的问题上,自己也不易产生抗拒心态和逆反心理。二者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受来自各方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因此,必须优先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康德所谓“人是人的目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亦即我们要以自己作为目的,不断改变自己、努力提升自我。三者时间和精力对每个人都很宝贵,每个人只有率先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你才有精力、有智慧去研究你的人际关系,你也才有快乐的心境和从容的心态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当然不能寄希望于从天上掉馅饼,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信手拈来,更不是靠喊口号、做表态就能获得,关键要做到目标在脑、榜样在胸、笃行在脚。

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扯起目标的风帆。人没有目标,就好比在大海中行驶的航船失去了指南针和航标灯,到头来就会因为方向不明、航道偏向而触暗礁、遭暗流,以致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境。树立目标,当然既要合乎自己的实际,更要有自己的主见——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千万不可盲从。“跟着众人走”未必错,但要先弄清楚路的尽头是什么地方。“人少的地方不心怯,人多的地方不头昏”,只有找准了目标,找对了路径,哪怕今后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有曲折有失败,自己也会告诉自己,这正是处理好与自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啊,恰恰也是因为自己拥有如此宝贵的历练,定然能让自己因此而变得更丰盈更敞亮更从容,并令自己的人生航船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维克多·弗兰克尔,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指出:生活目标具有强的力量,那些幸存下来的囚犯,找到了忍受苦难的方法,因为他们总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或是“在某个遥远的国家有等待着自己的孩子、配偶、家庭成员”;或是“有一项未完成的任务或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他们作出独特的贡献”,等等。其目标对于人生的激励,从中可见一斑。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榜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涵养、素养、修养、能力等,之所以让人们钦佩、羡慕乃至学习、模仿,正是因为它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道德要素、素质资源,人一旦开始追求它、接近它、拥有它,就意味着在管理自己、完善自己。有位哲学家说过:“人唯一有罪的地方,就是向欲望让步。”人一旦有了追逐名利的欲望,那么,名缰利锁的最终结果,则必然是自毁前程。是的,你若管不住自己,欲望就会反噬你。大凡从榜样身上,我们都能发现一种叫“自律”的精神。因为自律,因为心有敬畏,因为在名利上甘于“隐忍”——不是一味忍气吞声,而是在认清目标和自己长处劣势以后,调整心态,保持乐观,不改心中的追求,克己精进、不断修炼,从而让他们不断协调和处理与自己的关系,因此变得日趋完善、日益强大。萧伯纳所言“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乃此之谓也。想起一些贪官为什么祸起萧墙、锒铛入狱?不就是因为贪欲汹汹、无以自律,什么东西都往欲望的口袋里装么?如此欲壑难填、贪得无厌,又怎能不自取灭亡呢?

学会与自己处理好关系,外界的力量、外在的帮助固然必不可少,但有一点必须谨记: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我们不应该将别人的帮助视为唯一的选项,而是应该立足自我、躬身笃行。想起拿破仑说过:“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能靠自己。”这并非说明别人的帮助不重要,而意在强调人如何“知己”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让自己从迷茫到澄明、从害怕接受到勇敢面对、从袖手旁观到主动进取、从敷衍搪塞到积极主动。想起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他常年野外勘测,练就了一种特殊的走路方式。他迈出的每一步,距离惊人的相等,长度不多不少刚刚0.85 米。学生不解,他说:“我们搞地质研究的,常年在野外踏勘,用一步之长代替尺子,有助于我们第一时间测量岩石长度,丈量地块面积,推测地质成因。”李四光“一步之长”的背后,不就是他严格规范训练、长年累月积淀的结果吗?这种处理好与自己关系的求实作风、务实行为,能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

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在《摆渡人》中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谁会是你的摆渡人?”其实,并没有人会一直渡你,我们要做的就是着眼自渡,着力于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自渡的过程,处理好与自己关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叫醒自己、管住自己、成全自己的过程。须知道,对于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是机会,都会激发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从此让我们的思路越来越宽,办法越来越多,与自己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至此,我们大可以说,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在给自己养心、养气、养生。正如《庄子·人间世》借孔子之口谈论“心斋”,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进而加深修炼,杂念全无,这时已达到心息相依的地步,那时候用心也听不到了,该用气去感应了。耳朵的功能只能听到有声之音,心的功能也只能感受到外界有形之物。而气是空明的、虚无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它能容纳一切。当修炼进入高深层次时,大脑思维也进入了一种极静的状态。渐入混沌之境,神气合一,心中寂然。此时人与天合,真性毕露,似乎进入一种空明的世界,这时‘道’自然与你相合。这就是虚,就是心斋。”以笔者观之,真能臻于这般养生境界之人,必然是那些愿意并有能力处理好与自己关系之人。而细细观瞻,这些人身上也必然具备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并学会了拿得起、放得下。

猜你喜欢
榜样矛盾目标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矛盾的我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