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吕 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区域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为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小班幼儿刚刚脱离家庭的单纯环境,投入幼儿园大集体,处于发展独立性的萌芽期,更是关键期。我们应全力支持、多角度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独立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
生活区为幼儿提供了锻炼手部精细动作、提高生活技能的环境及操作材料,有着家庭生活的缩影。在这里幼儿可以选择叠衣服、夹夹子、扣纽扣、编织等日常生活技能练习,也可以选择榨果汁、包糖果、包饺子等生活美食活动。观察后发现,选择生活区的幼儿寥寥无几,每次区域活动只有3—4名幼儿选择生活区,玩了一会儿又换区域,游戏结束后材料没有按标记归还到正确位置。总之,幼儿对生活区的兴趣不浓厚,材料没有真正玩起来。希望通过系列观察生活区幼儿的样态、材料使用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适宜的生活区环境,添加丰富有效的游戏材料,提高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及生活技能,促进其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初入园的小班幼儿,缺少了家人的全方位协助,最基本的吃饭、上厕所、穿衣服都存在问题。“老师,我不会穿”“我不会上厕所”“我不会扣扣子”……好多“不会”都等教师的帮助。造成这种“不会,等着帮忙”的局面,首先是幼儿的能力水平有限,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过程;其次是家人的过度“帮助”,包办代替,导致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薄弱。
目前生活区的主要材料有洞洞板穿绳、纽纽扣、切水果、编织、给小动物织毛衣、叠衣服叠裤子、孔雀尾巴夹夹子、太阳花穿绳、螺丝帽形状匹配、给小动物喂形状饼干、包糖果、迷宫板和拧螺丝。分析每种材料幼儿能够锻炼的关键经验,发现生活区材料主要是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及精细动作发展和生活技能,很少针对规则与习惯养成。柜面上提供了迷宫板,也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材料,墙面上则是简单地提供了包糖果的步骤示意图,墙面环境没有充分利用。由此可以得出,目前生活区的环境及材料提供单一、玩法局限。
关键经验是指幼儿发展必须获得的经验,将生活区活动内容整理为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关键经验很有必要。经过归纳总结,小班生活区的关键经验主要关注“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发展”“秩序感与专注力”“生活认知与自我服务”“遵守规则与习惯养成”四个方面内容。
关键经验“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发展”是指能尝试手眼协调完成抓、倒、舀、串、扣等较粗放的动作。如发展抓握能力,可以用夹钳、镊子或勺子将弹珠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增强握力和挤压力,用夹子把物品挂在晾衣绳上或使用纸孔打印机;发展左右对称的小肌肉协调能力,双手配合撕报纸、练习串项链、穿珠子;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用锤子将钉子钉入桩子、套娃、剥豌豆;发展手腕旋转能力,配对盖子和罐子、螺帽和螺栓、锁和钥匙;发展手腕稳定能力,可以在墙面上或画架上操作。
关键经验“秩序感与专注力”是指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有外界干扰时能在教师引导下坚持完成工作。如可以集中10—15分钟注意力操作材料,如果没做好能够再次尝试,重复坚持练习;保持桌面整洁,主动收拾弄脏的桌面或玩具;分类摆放游戏材料,知道材料摆放是有顺序的,用品使用也有先后顺序;爱护游戏材料,主动捡起掉落的游戏材料,不乱扔不损坏。
关键经验“生活认知与自我服务”是指初步学习扣扣子等基本生活技能,树立初步的自我服务意识。愿意生活自理,练习用勺子吃饭、扣扣子、拉拉链;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学习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给自己准备食物,知道拿餐具,摆放在正确位置,平稳端起托盘运送食物;使用餐具后,知道要清洁用品。
关键经验“遵守规则与习惯养成”是指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不乱丢玩具材料。如根据标签提示,能把游戏材料放回原处;会看区域规则图示并遵守规则,知道同时进区的幼儿数量,只有在有空椅子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区域;切水果、做面食前知道要洗手,穿戴围裙、手套、帽子等。
随着主题变换,区域内材料的提供也可以随之转变。比如主题“秋天的水果”,可以在生活区提供新鲜水果。幼儿给水果剥皮、去籽、分装成盘,榨果汁,与朋友分享水果,清理桌面。此过程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对新鲜水果的认知,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剥皮、去籽),感受自我服务的快乐(为自己准备水果食物),蕴含同伴交往的社会性发展(分享美食),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秩序感与专注力(专注地与水果互动,清理整洁桌面卫生)。
绘本即图画故事书,其生动形象的画面蕴含教育主题的故事深受幼儿喜欢,故事的主人公往往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生活区的操作材料具有局限性,较少兼顾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习惯类绘本,帮助幼儿树立初步自我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比如,绘本《根本不脏嘛》,帮助幼儿知道手上有很多细菌,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学习科学的洗手方法。绘本《卡米尿裤子了》,通过小卡米尿裤子的故事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表达大小便的意愿,不憋尿。绘本《汉堡男孩》,不吃蔬菜只吃汉堡的维尼遇到危机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挑食对身体的危害,懂得不挑食有益于身体健康。
1.示范讲解法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材料操作方法。比如,“喂小动物形状饼干”,开始幼儿只是沉醉把所有的泡沫饼干塞进瓶子里,在教师示范讲解后知道要在对应动物嘴巴的形状放进对应的饼干。此外,面对有难度的操作材料,除了需要基础的示范讲解,还要边讲解边练习。比如,“给小动物织毛衣”,需要把绳子一前一后有方向有顺序地穿进洞眼,通过一次讲解,幼儿往往不能掌握这个技能,需要重复的试错练习,这一过程也锻炼了幼儿认真专注不断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案例]小班生活区观察
观察实录:区域游戏开始10分钟了,铭铭一直在生活区玩给小动物织毛衣的穿绳游戏。铭铭选了一根黄色的绳子,给小兔子织毛衣,小兔子身上已经有示范的3组穿好的绳子。铭铭迅速穿过一个洞后,问:“是这里吗?”教师说:“是的,用正面背面交替的方法。”铭铭说:“我穿两边。”铭铭用手指了指兔子正面的一个洞,把绳子从旁边绕了一圈从正面穿进背面,这样绳子就围着小兔子绕了一圈。铭铭停下,他用2秒把绳子拆出来,说:“怎么弄?”铭铭又把绳子迅速拆出来。
分析与评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二“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铭铭穿绳的速度很快,2秒就可以把绳子对准洞口穿进去,手眼协调能力强,但是还没有完全掌握穿绳编织的方法。
支持策略:环境支持——在墙面上提供编织的步骤拆解图。材料支持——提供多种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材料,如一件供儿童练习扣扣子的衬衫、订书机和纸、用于练习拉拉链和找宝贝的漂亮小钱包。家长支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剥豆子、拿碗筷等。
2.图示法
在墙面或者材料框里提供适宜的图片示范,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比如叠衣服、叠裤子的方法,把步骤示意图贴在墙面。
3.儿歌诵读法
儿歌朗朗上口,富有韵律,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把生活技能编成儿歌,幼儿一边朗诵一边动手操作,帮助其掌握技能关键,如《洗手歌》:“两个好朋友,手心碰手心,你背背我我背背你,来了两只小螃蟹;小螃蟹举起两只大钳子,螃蟹跟我点点头,我跟螃蟹握握手。”儿歌巧妙地把洗手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融合。
4.游戏表演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载体,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可以在生活区提供一个娃娃,营造角色游戏的情境,做爸爸或妈妈帮助娃娃穿衣服,这比单纯给自己穿衣服有趣得多。想到自己是爸爸或妈妈,幼儿照顾娃娃的兴趣油然而生,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扣扣子、准备食物……自然迁移自己在家里被父母照顾的经验,生活技能的练习顿时变得温馨鲜活。
生活区的关键经验还有规则与习惯养成。幼儿期的规则意识培养十分重要,从小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有助于其构建正确价值观,融入未来社会的学习与工作。比如,在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标签提示把游戏材料放回原处;学会看区域规则图示并遵守规则;知道同时进区的幼儿数量;切水果、做面食前要洗手,穿戴围裙、手套、帽子等;在活动中不争不抢,遇到困难会向教师求助。
尽可能真诚地赞美与鼓励幼儿,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相较于批评等负面评价而言,幼儿更喜欢正面评价,赞美鼓励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获取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当然,这里的评价不只是干巴巴的“你真棒!做得真好!”,应该尽可能围绕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真切的积极反馈。比如,“你刚才认真专注地玩了10分钟,真棒!”“试了一次又一次,不怕苦难,勇敢尝试,终于成功地给小动物编织了毛衣!”等带有实际情况的反馈,除了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取成就感,还可以帮助他们辨别哪些举动是值得坚持的,有助于美好品质的传承,为其他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行铺垫。
1.转变理念,科学认识
许多家长为了方便、速度快或认为幼儿太小能力不够,经常选择包办代替。其实家长意识到一味地包办代替更麻烦,3岁幼儿已具备动手为自己服务的生理与心理可能性,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饭、穿脱衣物。家长应该转变对幼儿的固有认知,孩子一直在成长,应科学认识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2.正确方法,指路引航
有时候,孩子没有掌握好某个生活技能,可能是缺少正确方法的引领,比如擤鼻涕的方法,纸巾按住一边鼻孔用力向外喷气,两边交换,擤出鼻涕。有的家长可能自身就不知道正确方法,更谈不上教会幼儿。有的家长可能没有意识要教给孩子方法,只管包办代替或是认为幼儿动作慢、做得不对,剥夺了幼儿动手学习的机会。
3.学会放手,提供练习机会
家长应学会适时放手,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不会每时每刻在孩子身边,帮孩子解决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把成长的机会交还给孩子。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会受益一生。
4.统一战线,聚集合力
家庭的每个成员要统一战线,应该态度行为端正一致。比如吃饭,有时候老人照顾幼儿,为了让孩子吃快点或者吃干净,选择喂饭或是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家长应该帮助老人意识到这些是不正确的喂养方式,不利于幼儿饮食健康。模棱两可、忽左忽右的态度变化,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只有家庭每个成员团结一致,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稳步提升。
1.循序渐进,关注整体
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该局限于生活区的学习,应该渗透在每个环节。从入园到离园,每个环节都有蕴含生活教育的光芒。
2.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允许有的孩子慢一点,只要是呈现阶梯式的成长就是可以的。有的孩子可能通过简单的示范讲解就能掌握,有的孩子需要更多时间成长,我们应尊重每一位孩子。
3.寓教于乐,以乐促学
机械乏味的练习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我们不仅要在区域里创设温馨的环境,还要创设有趣的游戏氛围,多感官刺激孩子,激发并维持孩子学习兴趣。
4.日积月累,培养美好学习品质
生活技能练习很重要,学习品质养成更重要。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等良好学习品质,贯穿幼儿游戏与生活,是为幼儿将来学习与工作做铺垫。只有拥有良好学习品质的人,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持续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