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预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22-11-21 03:54杨甲甲
智库时代 2022年36期
关键词:预科职业规划思政

杨甲甲

(西昌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教育理念要想转为实践成果,就必须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而课程思政的基础和根本在于“课程”,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之外,调动其他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参与进来,力求高校课程都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使得学生能够从各个课程中获取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滋养。

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除了能够让学生获得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规划能力,有利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和理想追求。但不难发现,在重视职业生业规划教育的同时有一种“现实性”的趋向,即教师向学生提供职业能力测试和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讲授和培训,目的重在“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而忘却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本身能够做到的“思想性”,即教师能够在给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正向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之中是趋势所在,是课程内容有效教授,课程目标有效实现的客观要求,是师生参与进来期望获得“现实性”“思想性”双重益处的主观愿望。

一、预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针对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和毕业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针对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思政教育,预科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不该被排除在大学阶段以外,反而应该更具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等不适应心理,进而影响到学习状态,造成就业选择时的素养不足或选择失误。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应该更早地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使得预科成为一个“真空状态”,应当在预科引入此课程,让学生改变固有观念,正确认识自我,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发展潜力,改变学生只把公务员、教师当作职业目标的现状,鼓励拓宽职业选择视野。

以西昌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为例,学院在2018级专科预科班试点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周2个课时,为期12周,共24个课时。这次尝试对预科课程的创新有重要意义,丰富了原有的课程结构,将课程设置从“知识性”拓展到了“实用性”,已有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重在高中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侧重点仍旧是教授普遍适用的知识。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门课程在教授相关知识之时,更加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个人的参与度,课程目标是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个人的综合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适宜的职业规划。课程目标的实现正是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个人需求的“微观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价值引领的“宏观化”的结合。教学中,教师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学习就是文凭,文凭就是为了求职”。这种完全将“学习”和“求职”画等号的思维模式,使得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还处在预科阶段,还不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所以学习也可以暂缓。与学生访谈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选择职业时仅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忽略了个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导致价值观有所偏差。也有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双重影响,过于自卑,认为自己无法获得理想职业,只能“遗传贫穷”。这些偏差认知的暴露恰恰证实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具备的思政价值,课程的有效开展必须引入思政教育视角,通过完善学生的价值观,进而完善学生的择业观。这样的功能性互补,也正是预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之所在。

对21级预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3份,有68.47%的学生进行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77.54%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90.28%的学生认为预科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大多数学生进行的所谓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没有接受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引导的,仅属于个人的“胡思乱想”,这也充分说明了预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极有必要的。

二、预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益性

一门课程的开设要有益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益于学校的综合发展,这样的课程才是值得开设,值得挖掘其思政价值的。

(一)对学生的益处

1.端正学习动机

“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预科课程设置是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通过一年的学习,“查漏补缺”,牢固基础。这就难免会出现各科知识与高中知识有重复的情况,学生易产生“轻视”“厌倦”的不良学习态度。再者,通过谈话和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为“得文凭,找工作”。在没有择业压力、就业压力的预科阶段,这样的学习动机导致许多学生学习态度更加懒散,学习成绩下滑严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就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以“找工作”为出发点的不良学习动机就交由“教你找工作”的课程学习来进行纠正。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不是简单的“教人找工作”,但这样的模糊认知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是职业规划的基础,但学习和工作都是为了完善自我,优化自我,它们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对等关系。职业规划涉及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家国责任的担当,要想找到好工作,就必须先取得好成绩,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学生才会端正学习动机,自觉主动地学习,提升个人素养,用更自信、更优秀的面貌去对待职业规划。

2.培养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然以“就业”为最终目标,但过程中对学生规划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而在实践中,“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引导不足,就业指导工作中重就业轻规划。部分高校为完成就业率,仅引导学生尽早就业,忽视学生关注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的适应度、行业前景、对个人追求的支撑度、工作环境与职业理想的满意度,提升空间对事业发展的保障度。”[4]可以说,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缺乏“规划”的,学生无形中丧失了一次提高规划能力的机会。规划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性、长期性、综合性的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基本的规划能力,“走一步看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并不鲜见,预科学生多数来自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以往的教育经历多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较少,更加缺乏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能对预科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启蒙”,让他们在预科就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职业规划打牢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在职业规划之中学习到规划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规划的习惯,具备规划的能力,对学业、职业等个人发展有初步的规划意识。受限于预科一年的短期学制,学生即使不能具备较强的规划能力,只要能革除“走一步看一步”的老旧思维,就是一次成功的课程实践。

3.强化思政教育

预科教育要想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要实行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线并行。“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5]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教授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减弱自卑心理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外出接受教育,也迫切希望利用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希望学有所成,为建设国家,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但有些学生因发现与其他同学在经济条件、自身素质、视野上存在 差距,形成了较严重的自卑心理,限制了自身发展。”[6]自卑心理普遍存在于预科学生群体,但在一类模式学生①身上尤为突出。在调查中的谈心谈话环节,绝大部分的一类模式学生都表达了对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水平、自我知识素养等方面的自卑心理。甚至有少数学生由自卑心理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减弱自卑心理是预科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可将学生自卑心理进行具体化呈现,也可进行具体化的解决。

在调查中,对于大学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方向的回答,45.79%的人选择“考研”,18.79%的人选择“考公务员”,15.33%的人选择“考教师”,看起来,“考研”的选择人数最多,但与学生进行实际谈话后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考研后的职业选择仍然集中于“考公务员”“考教师”,本质上,公务员和老师成为了学生的主要职业选择。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了对自身规划的限制,认为自己的条件不能去“拼搏”,不能去“争取”,只能将职业选择集中在旁人建议的公务员和老师上,且对能否顺利考公考教也存在着较大的自我怀疑,这样又加剧了自卑心理。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自我测试和理论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再用外在条件来限制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树立“努力去改变”的思想意识,通过拓宽职业选择视野为契机来拓宽人生视野。

(2)形成正向价值观

调查中,许多学生在选择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时,只有31.75%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这一点折射出了学生价值观的偏失。“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7]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政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学生正向价值观的树立。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紧密的,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对立的、割裂的。只有将个人投身到国家的发展中,才能让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更要树立“家国意识”,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紧密联系,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得到更高学历的支撑,找到一份对自己、对民族、对国家都有益的工作。

(二)对教师、对学校的益处

对辅导员来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就是工作职责之一,但囿于预科的特殊性,这项职责被忽视了。预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让辅导员提高指导能力,也在指导过程中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作出更全面的反思和规划。

对学校来说,作为以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己任的预科,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民族地区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改变学生的择业观,激发学生潜力,树立正向价值观,倡导学生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来进行职业选择,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建设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为民族地区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预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性

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是长期的、前后呼应的,预科学制仅为一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必须重视实践性,不能照搬已有模式。预科的课程应重在“启蒙”,让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知识重新审视自己的择业观,重新塑造自己价值观,重新进行职业规划。预科模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应联合各科教师,将职业规划的思政价值通过各科课程辐射到全体学生。在假期进行校外实践,如走访不同职业人群或实际参与劳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职业教育。预科模式应更加注重实践,力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一场较好的“职业启蒙”。

四、结语

预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必要性、有益性、实践性,但其开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可行性需要长期的、深入的探讨和实践。碍于各种因素,西昌学院少数民族预科学院的课程尝试只在2018级学生,但是不能就此止步,以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讨为契机,摸索出一条适合预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预科职业规划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跟踪导练(二)(6)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综述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要让“特殊层次”不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