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罗 杨
进入复习阶段,很多学生会选择“题海战术”。“刷题”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为此,例题讲解与习题变式在历史复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本文通过例析各地中考试题,试谈习题变式在历史复习中的应用。
例1 (2018·南通)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上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这一年应处于
( )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例2 (2017·南通)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在普及历史常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例题中的公元纪年换算就是其中之一。学生知道1世纪就是100年,故上述例题中的公元230年是公元3世纪,公元前771年是公元前8世纪。故例1、例2均选C。
随后,教师让学生以上述例题为范本,选取书本上的重要时间设计问题,互相提问,使学生从“听懂”变成“会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例3 (2019·南通)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论从史出是指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依据,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解析得出结论。对于这类题型,学生需要理解题中的逻辑关系,运用排除法答题。如例3中的日本僧人受到唐朝朝廷的接待,属于中外交往,C排除;而日本僧人来中国是为了研学佛法,属于文化交往,B、D排除。故例3选A。针对此题,教师进行以下变式:
开元五年(717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入唐,在到达大唐后不久,入国子监太学学习唐朝先进文化。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变式虽变换了史事,但仍与唐朝中日文化交流有关,故选A。
例4 (2019·扬州)26.(材料略)(4)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例5 (2019·南通)32.(材料略)(3)结合上述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正确理解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材料题的最后一问往往是认识感悟类的问题。例4属于人物类的感悟,学习历史人物是为了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或吸取教训。故例4的答案可以是“我们要借鉴历史名人的经验和教训,学习他们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社会做贡献的品质等”。针对这道例题,教师可以将题中的“历史名人”替换成具体的历史人物进行变式训练。
例5属于国家大事类的感悟。对于这类感悟,可以用主题进行归纳整理。例5涉及的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分别属于“独立”和“统一”主题。有关“独立”的启示有:要学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国家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有关“统一”的启示有: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故例5的答案可以是“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围绕例题主题,教师改变题型进行变式训练,如下:
下列史事中不能体现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变式中的“精神”属于“独立”主题的启示,美国内战明显与主题不符,故选B。对于这类题型,学生要以主题为线索构建知识体系,在解题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习题的变式教学强调精选例题,注重构建知识体系,旨在提高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与答题技巧。只要用好习题变式,在历史复习中就可以事半功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引领课堂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