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广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改革”[1]。在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全力实施教育2030目标,要“在应用新技术上着力,推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索运用新技术开展多元化、过程化评价,不断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安全管理与伦理规则”[2]。作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对于高职会展专业来说,人工智能不仅以技术驱动人才培养规格升级,同时也赋予高职会展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要求高职会展专业以多维、跨界、复合的思维方法将专业教育生态从平面变为立体。
人工智能背景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围绕会展业平台经济与产业经济两大功能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为“有国际视野、精商业策划、善服务设计、通运营管理”的创新型人才,以期助力会展产业智能化、中国智造全球化。通过重构“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模块化、递进式、协同型”课程体系,构建“国际视野、商业策划、服务设计、运营管理”四大模块课程,针对会展支持层、辅助层、核心层的不同人才规格进行逐层递进式培养,实现横向协同项目贯全程,纵向递进螺旋式上升。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会展智能化技术技能创新中心,联合教育部功能型建材及绿色制备应用技术协同中心,依托学校数字技术协同中心、工业机器人专业协同教学中心、应用外语协同教学中心,以“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为思路,做好教学资源建设,创设沉浸式智能技术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中国智造实践体验。构建“国际人才汇聚、高端人才引领、兼职教师添色”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开发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智慧课堂”,实施“项目驱动、以研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改革,推动产教研创一体、校企协同育人。
通过以上数字化路径铺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为中小微会展企业展创融通提升民族品牌、会展产业全域联动转型升级、国家会展主场外交战略提供高水平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专业育训并举,初步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引领”、教学资源与教学改革“技术引领”、应用研究与社会培训“服务引领”,辐射全国的“智能+”数字化赋能专业转型模式。
会展业历来是对外经济的窗口、我国外贸的“晴雨表”。80年代一届广交会就承揽全国一年一半以上的外贸出口总量。近年来,会展逐渐发展为城市经济文化的重要名片。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3]的重要指示,各地市纷纷建设地标式会展场馆,设立上千万奖补资金,发展壮大会展业,谋划以会展带动城市综合建设。
对于会展业的发展,国家层面精心布局,精准施策。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会展业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技术实现四大创新,即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4]。2020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促进展览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进展会业态创新,积极引导、动员和扶持企业举办线上展会,充分运用5G、VR/AR、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提升展示、宣传、洽谈等效果。”[5]
智能赋能的会展业承担两大时代使命,其一,发挥会展平台经济的功能。进入全球智能时代,作为国家战略的会展业积极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发布与宣传渠道,实现中国与世界对话,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中人工智能让中国办展、办会水平迅猛提升,高效接轨国际发展。具体包括智能辅助安保、会务、新闻宣传等。
其二,以业带展、以展促业,发挥产业带动功能。“智能+”会展不仅优化智慧体验,创新智能场馆,驱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协同服务作业,有效带动高端制造业增效,打通生产与消费,连接产业与市场,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新态势。我国是全球商品制造中心,但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利润薄弱的贴牌生产阶段。为求改变,广交会专门设立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开设“广州智能制造展示区”,帮助中国制造业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以全案品牌策划、整体项目开发,加速“微笑曲线”向高附加值的设计与销售两端延伸,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率,提高智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智能+”会展发挥会展对多行业、多领域、多产业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要素市场供给创新,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巨大助力。“2017年广州会展业拉动旅游消费达230.19亿元,拉动旅游外汇收入9.06亿美元。”[6]“2018年重庆市共举办各类展会活动503个,展出面积912万平方米,直接收入176亿元,拉动消费1498亿元。”[7]
人工智能赋能会展业跨越式发展,对高胜任力技能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会展行业人才规格需求的升级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
人工智能带动会展产业转型升级,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应对时代命题,立足产业链条变化,回应智能时代“去人化”的挑战。
会展行业所谓“去人化”,意指全案式会展活动数据化管理、数字化管控全运用、BI实时分析数据展现技术、虹膜识别等信息技术[8],导致传统招展、服务等简单重复性会展工作岗位逐渐消亡,生产服务一线操作型会展人才面临严峻挑战。但也要看到,智能时代也在孕育无限生机。人工智能乏力的领域,如建模、创造、共情、协同、审美等深度人力范畴,正是当前高职会展硬核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全球智能时代的会展业,从模仿复制转向新型商业题材策划创新,从批量化、标准化生产转向柔性化、个性化服务设计,从数据收集整理的“人脑战术”转向数据分析变现、资源跨界的整合式运营管理。具有更高创造力、更强开发设计力、更广商业应用力、更优资源整合力的会展人才变得稀缺。
由此,高职会展专业应围绕产业链,壮大人才链、服务链、创新链,以强链条、补短板的思路,将信息技术及思维模式融入会展育人生态,以多平台、多学科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中国制造实践体验,为中国智造“走出去”、全球创新“引进来”,培养“有国际视野、精商业策划、善服务设计、通运营管理”的创新型人才。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为例,该专业依托全国技术能手领衔的广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主持的广东省“双带头人”工作室,协同学校发起创立的粤港澳会展智能化创新中心,联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珠江学者黎彧教授主持的功能型建材及绿色制备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中心,创设沉浸式智能技术众创空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商业策划、善于服务设计、擅长运营管理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数字赋能的会展中高端人才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可引领会展业,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助力会展产业智能化、中国智造全球化。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重构“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两融合”,指的是依托国际、国内协同项目,构建“模块化、递进式、协同型”课程体系,促成优质要素高效流动,达成产教融合、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
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指重构“国际视野、商业策划、服务设计、运营管理”四大模块课程。递进式,指会展业支持层、辅助层、核心层人才逐层培养。协同型,指深度产教融合、全面校企合作,落实横向协同项目贯全程,实现纵向递进螺旋式上升。
(1)“国际视野”模块。专业通过国际课程,如引入英国曼切斯特城市大学“节事策划”课程;国际比赛,如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国际项目,如深圳国际时装周;国际论坛,如国际会奖与活动年会等多元途径,增强学生国际视野。目前学校会展专业已获7项境外赛事奖项,包括澳大利亚亚太商务活动策划竞赛冠军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我国会展教育成果。
(2)“商业策划”模块。该模块重在从视野、思维到方法、实操,以协同项目贯穿始终,驱动课程开展。课程引入“中国展示 展示中国”中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项目,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全国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担任,校外导师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委员会秘书长担任。课程组建了学校企业跨界、会展与展示设计专业跨界团队,分工协作实施线上线下双线教学,从市场调研到题材开发再到客户管理,打破单一专业、单门课程、单类教师局限,形成知识技能分享机制,推动中国展示设计创新。
(3)“服务设计”模块。专业响应旅游帮扶脱贫攻坚战略,对接海南省文昌市水吼村,实地调研当地风俗人情,针对当地知名度低、地理位置偏僻的实际,挖掘旅游资源,进行智能规划,设计了24小时全时旅游体验产品,改变了当地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困境,带动当地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民族手工艺发展。该项目指导老师获中国服务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项目获中国国际创意设计大赛综合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4)运营管理模块。专业发挥学校毗邻琶洲地缘优势,植根广州国际会展商务区,依托广交会校外实践基地,效力25届春秋交会,派出千名学生,服务万名参展商,受到主办方表彰。会展专业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均需参加两届“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一届建博会之类的专业展,胜任3个以上运营管理岗位,历经15周实践教学,深入对接产业一线,适应会展产业转型升级。
会展专业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数字化赋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国际视野模块锻造国际思维,商业策划模块夯实战略定位,服务设计模块筑牢工具方法,运营管理模块过硬实践操作,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创造能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构建了“1+1+3”智能平台体系。其中第一个“1”指学校发起,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E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等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联合创立的粤港澳会展智能化创新中心。该中心承担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传承五大时代使命。第二个“1”指功能型建材及绿色制备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立足功能型建材,开展新型抗菌建材、工程塑料建材、控温建材、节能储能建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3”指学校数字技术协同中心、工业机器人专业协同教学中心、应用外语协同教学中心。
会展专业以“1+1+3”平台为支撑,为学生创建中国智造实践体验平台,与建筑装饰材料技术专业、展示设计专业开展以项目为依托的交叉融合式教学,孵化建材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项目、陶博会等项目成果,通过产品性能提升、策划设计整案推进,助力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学校会展专业以“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为思路,做好教学资源建设。专业以智能技术提升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效能。会展多功能会议空间运用环幕互动、数据管理等技术手段升级会议智能化规格,运用AR、VR等技术辅助展位搭建。会展多媒体互动展厅优化数字创意与设计,实现混合现实拍摄等高水平展览展示功能。数字化资源方面,专业采用国家教学资源库中的“庆典活动”“会展旅游”等3门广东省精品课程,以及《服务礼仪》等两本国家级规划教材。专业以做优增量为思路,启动国家资源库扩容计划,出版了双语教材《国际会展实务》、开发了《服务设计》等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实现育训并举。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以“团队建在产业链上”为理念,实施“一师两企”计划,即1名教师对接1家龙头企业,服务1家中小微企业,由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进校企共建专业、共定课标、共育团队、共搭平台、共发证书。
学校会展专业引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尼斯大学等国际会展强校师资,汇集国家一级会展策划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佳会展策划师、省专业领军人才、省“双带头人”、省优秀青年教师,设立“讲席教授”,吸引龙头企业高管、行业协会精英参与教学,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机制,形成“国际人才汇聚、高端人才引领、兼职教师添色”的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合力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
专业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了信息化通识课程“人工智能应用导论”,专业核心课程“会展服务”优化为“会展服务设计”,“会展信息技术”更新为“会展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专业借助Teambition团队协作平台、超星学习通、轻工教育在线等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升级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的“智慧课堂”,以此满足“课前学生线上学习内化提高;课中教师重点讲、互动问、动手做,理实一体化;课后在线辅导答疑,大数据评估教学成效”的闭环式数字化教学要求,推动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会展专业实施“项目驱动、以研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改革,推动产教研创一体化和校企协同育人。专业利用广交会、中国艺术与科技高峰论坛等社会服务类项目驱动,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专业将“‘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等教学科研课题成果运用于课堂,同时积极推动以赛促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会展专业指导学生完成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挑战杯”二等奖、省“挑战杯”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2019年遴选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020年通过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验收,是全国会展业产学合作联盟副秘书长单位、全国会展团队标准起草单位,学校获全国会展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最佳院校、中国会展信息化教育优秀院校奖等奖项。近三年,学校的高报到率、高就业率、高获奖率彰显一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具备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为标志的一流教学水平,及以获国家商业科技进步奖、国家科研论文奖为标志的科研水平。师生获奖数量、级别位居全国高职同类专业前列。
面向未来,数字化转型后的会展专业将始终聚焦产业高端,狠抓“三教”改革,通过教学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模式重建,以智能化平台谋永续发展,做强粤港澳会展智能化创新中心,做优广交会等产教融合协同项目。专业预期建设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会展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适应数字化要求的商业策划师、服务设计师、运营管理人才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提供“平台+资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引领”、数字化改革“技术引领”,输出“广轻会展高质量发展模式”,支持民族品牌提升,助推会展产业智能化、中国智造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