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金融风险 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2022-11-21 02:04秦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防控

秦敏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1 引言

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在“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中指出:“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因此必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国内资本市场高效发展。

2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宏观措施

从宏观角度,要从加快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建设好地方金融生态、创新金融治理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入手。

2.1 推动区域金融改革

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实体经济的最优产业结构不匹配是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就必须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提高金融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资本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结构转型升级。第一,金融要与实体经济走出去的战略相适应,为实体经济在全球发展整合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国内,服务国内经济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第二,要发展普惠金融,优化金融产品结构,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根据农业农村的特点开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资源支持。在市场主体方面,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产品需求,充分覆盖各类市场主体,实现金融服务共享。这样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2 建设好地方金融生态

自2015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服务“脱虚向实”、加快金融创新,但金融服务产业发展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和还款能力评估、中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良好的金融生态的支撑。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加强防控金融风险,严查金融领域违规行为,以此强化地方金融生态建设,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开放银行和供应链金融,通过构建“产业+科技+金融”生态,以科技赋能金融,以金融促产业发展。

2.3 创新金融治理

金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金融治理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等多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还存在不适应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方,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治理能力跟不上。要进行有力有效金融治理,必须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与我国金融市场体制、金融经营体制等相适应,尤其是我国目前分业经营为主体的局势下,各分业经营主体做好自身监管的同时,针对交叉业务领域应加强合作,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集中解决监管责任不清、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

2.4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征信强制力和约束力,降低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有助于规范担保行为、为纳入征信范围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法律保护;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规范企业财务信息。但是各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体制还不健全,金融信用、商业信用、执法信用、政府信用等各类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因此应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的机制,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3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主体的具体措施

从微观角度来说应完善政府、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企业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风险化解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打好风险防范化解主动仗。

3.1 地方政府

3.1.1 明确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责任

地方政府部门是区域金融稳定的责任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督者,肩负着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职责,各政府部门应相互配合、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对金融风险的形成、蔓延等负有直接责任的将予以问责,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处分;只有明确了权责才能促进相关单位和人员勤勉尽责,依法承担职责,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3.1.2 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

地方政府肩负着维护区域信用环境和金融秩序的重要职责。加大财政约束力度,硬化预算约束,依法打击逃废债务行为,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同时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宣传活动,及时澄清误导信息和虚假信息等。

3.1.3 加强风险信息共享

化解风险的重要途径是畅通信息渠道,打破信息不对称,因此,必须加强风险信息共享,降低由于信息不畅、信息误导带来的风险。同时提升信息质量和有效性,建立信息审查审核机制,审核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信息质量,监测和预警重点金融风险,提高信息应用的有效性。

3.1.4 持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重点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排查,做到清晰界定、精准分类,摸清区域内金融风险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结合区域实际,及时制定重大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

3.2 金融机构

3.2.1 加快金融科技创新

近几年,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了金融服务模式、丰富了金融服务场景,实现了从与传统金融机构抢占市场,到现在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的转变。金融机构除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满足融资需求外,在防控金融风险、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维护数据安全。加快数据安全相关标准的制定,为数据安全领域提供法律法规依据,规范各市场主体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3.2.2 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

作为金融法制化和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成为重要抓手,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一是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加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健全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应当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公司治理合力。三是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规范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监管,依法行政,加强问责和处罚,强化市场约束。要奖惩结合,对于公司治理健全、服务成效大的中小银行给予放宽政策。

3.2.3 建立智能化风控机制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犯罪活动发案率频繁,给人民群众造成损失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从金融领域防范金融风险来看,科技赋予了金融巨大能量。智能风控、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等科技工具大大提升了金融机构涉诈风险的防御能力。同时,科技公司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智能化风控机制,从风控咨询到智能化风险运营全面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金融机构在反诈方面实现数字化提升。

3.2.4 规范行业自律发展

为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务必发挥好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补充作用,提升地方金融机构微观治理与监管,促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一方面,鼓励自律组织强化主动作为,强化诚信建设,组织专业力量,监测、分析和提示行业及市场风险,按照行业自律规则依法依规进行自律处分。另一方面,强化自律组织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充分沟通,及时如实报告自律检查、调查、处分结果,提出监管检查建议和处罚建议。

3.2.5 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估

提升金融机构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专业人才是核心,必须加强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估。第一,注重金融从业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其风险识别、防控能力;第二,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考核、激励、监管,通过调动金融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营造风险管理氛围,引领每位员工识别金融风险;第三,将风险防范融入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员工树立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全员参与金融风险识别、评估团队,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3.3 金融监管部门

3.3.1 强化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机构应切实履行金融风险防控职责,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措施,聚焦于属地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协作,在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着眼于宏观和微观两个监管层面。宏观监控是对金融体系和整个金融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的监管。加强宏观监控就要关注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乃至全球性金融风险,防范跨机构、跨市场风险。微观监管是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主体行为的监管。要准确掌握和强化金融机构合规性监管,控制金融主体或行业风险。

3.3.2 健全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研究和建立重大危机的预警、应对机制,尤其针对金融风险领域,研究相关机制,有效缓释风险,减少风险累积;加强风险隔离,防止不同风险叠加或同频共振导致危害增加。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打好风险防控“组合拳”,争取政府、监管部门支持,大力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确保新的风险不蔓延,存量风险逐渐消化,坚决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责任问责制,监管机构加大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的力度,加大力度查处金融违法行为,坚决惩处监管失职行为,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

3.3.3 加快监管科技的应用

金融科技便利了资金供给,但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多样化,监管科技发展滞后与金融科技不适应,导致金融监管空白,加大了金融风险防范难度。因此,当前形势下,必须认清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加快监管科技发展。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金融风险监测,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一是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金融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及时纳入监管,做到金融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协同,有效完善金融产品和业务管理制度;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多层次、系统化的数字监管体系,实现覆盖全流程风险控制;三是基于风险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构建智能合同、反洗钱等金融风控模型,有效识别高风险交易,智能感知异常交易。

3.3.4 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金融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在金融风险监管与控制时,监管效果与金融监管人员的能力密切相连,因此,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金融监管人员的综合素养。第一,定期组织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金融监管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及职业道德;可以通过召开交流会、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提升其专业技能。第二,积极引进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引进素质、能力强的人员,以构建较强的金融监管干部队伍,满足金融监管需要。

3.4 企业

以企业为主体,落实金融风险第一道防线。除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外,企业自身经营行为不当,也是导致金融风险爆发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增强金融风险防控意识,聚焦实业提升竞争力,完善公司治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3.4.1 增强金融风险防控意识

增强金融风险防控意识是预防与解决企业金融风险的首要措施。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未意识到风险防控意识的重要性,缺乏风险控制意识,进而导致企业面临威胁。因此,企业要增强金融风险防控意识,首先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及经营状况,深入了解金融市场,充分掌握企业引发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摸清风险重点防控领域。其次要加强合作意识,充分利用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的交流合作,扩展发展渠道和融资渠道,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的风险集聚。最后,全面排查金融风险源头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率,并制定风险防控方案,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

3.4.2 聚焦实业提升竞争力

防范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必须打牢企业健康发展这个基础。既要防范风险,又要支撑企业稳定发展的大局。发展是防范风险最好的基础,企业应当聚焦实业提升竞争力,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努力推动企业经济产值不断提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聚焦实业就要提升产品质量,企业产品的质量是竞争力所在,企业是进行生产的基础,只有好的产品服务于社会,获得消费者的肯定,才能提高企业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润,夯实企业实力。

3.4.3 完善公司治理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独立体,在竞争中一旦失去获利能力,就有可能被市场抛弃,因此,必须要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第一,完善公司治理政策。创建信息协同共享机制并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增强金融风险监管的穿透性、持续性及全面性。第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金融风险往往是由于内部控制的缺失产生,因此应建立互相约束、配合、制衡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加强内部自我调控,具备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3.4.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企业对于潜在风险,要充分预判其原因及危害性,构建金融风险预判机制与防范体系。首先,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经营状况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做好解决策略,降低风险;其次,确保预警机制的落实,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分析、预判制度,合理安排金融活动,落实责任到人,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最后,结合专业机构力量,利用现代风险控制技术,更加准确地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提升企业的金融风险防控水平,减少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由此可见,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应从宏观上加快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建设好地方金融生态、创新金融治理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从微观上应完善政府、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企业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风险化解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打好风险防范化解主动仗。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