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阳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心力衰竭也是AMI常见并发症,临床以吸氧、利尿、抗凝、扩张血管及纠正心力衰竭等对症处理为主,虽可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对于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欠佳[1]。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是基因重组技术下生产的一种高纯度冻干制剂,其属于内源性代偿性心脏保护因子,可有效舒张血管[2]。且大量文献[3-5]证实,rhBNP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改善心功能效果显著。但目前有关rhBNP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就rhBNP辅助治疗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2~76岁,平均(68.36±3.85)岁;心前区疼痛至入院时间1~10 h,平均(4.62±1.05)h;其中下壁梗死9例,前壁梗死15例,高侧壁梗死7例,前间壁梗死17例;Killip分级:Ⅱ级38例,Ⅲ级1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1~78岁,平均(69.86±2.98)岁;心前区疼痛至入院时间1.5~9 h,平均(4.35±1.12)h;其中下壁梗死10例,前壁梗死13例,高侧壁梗死9例,前间壁梗死16例;Killip分级:Ⅱ级36例,Ⅲ级12例;其中7例合并高血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及《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7]确诊;2)AMI发病12 h内就诊;3)Killip分级Ⅱ~Ⅲ级[8];4)能够耐受相关药物;5)签署了知情同意书;6)病历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需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溶栓等治疗;2)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3)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或重度心脏瓣膜病;4)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5)严重精神疾病或家族史;6)相关药物禁忌证。
对照组急诊治疗:住院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疼痛严重者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视情况予以吗啡镇痛。规范化处理: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视病情、症状予以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外辅以rhBNP(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3)治疗,起始剂量1.5 μg/kg静脉冲击,1 h内静脉滴注完,随后更改为0.007 5 μg/(kg·min)静脉泵注,泵注时间48 h。
治疗前、治疗48 h后评估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l,LVSD)]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等。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DD及LVESD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LVEF(%)LVEDD(mm)LVESD(mm)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8 h后 治疗前 治疗48 h后 治疗前 治疗48 h后 对照组 48 34.15±5.67 41.15±8.25 61.35±3.82 58.17±3.29 37.67±3.99 33.97±3.01 观察组 48 33.26±6.03 49.45±8.91 60.24±4.12 53.31±3.26 38.15±4.05 30.31±2.94 t值 0.745 4.735 1.369 7.270 0.585 6.027 P值 0.458 <0.001 0.174 <0.001 0.560 <0.001
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两组SOD、CAT及GSH-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OD、CAT及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SOD(μg/g)CAT(μg/g)GSH-Px(kU/g)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8 h后 治疗前 治疗48 h后 治疗前 治疗48 h后 对照组 48 439.61±50.80 481.64±49.96207.81±40.29226.71±49.5895.71±15.52 110.65±23.31 观察组 48 432.52±46.18 562.17±53.34205.38±38.19276.06±46.0398.35±13.28 138.31±20.21 t值 0.715 7.634 0.303 5.054 0.902 6.210 P值 0.476 <0.001 0.762 <0.001 0.369 <0.001
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心力衰竭是指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导致的心肌收缩、舒张能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继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9]。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心室的重构也会加重心功能恶化[10]。AMI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救治难度较大,多采用药物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避免心肌细胞持续性缺血损伤,但一般患者预后较差[11-13]。脑钠肽主要是由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一员,又称B型利钠肽[14]。研究发现,当心室细胞压力或者容量超负荷时分泌,故被视为心力衰竭时重要的观察指标,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患者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这时则需要补充外源性脑钠肽[15-16]。
rhBNP是一种与内源性脑钠肽空间结构、氨基酸序列以及生物活性相同的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其能够扩张小静脉及动脉,降低体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荷,继而提高每搏输出量,改善心功能[17-18]。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心功能指标发现,治疗48 h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低于对照组。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抗氧化酶系统可单独或协同发挥作用,以保护机体,使其不受自由基损害,而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MI发生时心排血量突然降低,此时心肌的持续性缺氧状态将给大量自由基入血创造机会,而机体为了消除大量氧自由基则需要大量的抗氧化物酶与之对抗,继而导致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异常。本研究中,治疗48 h后,观察组SOD、CAT及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高思明等[19]的研究结果相符,提示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辅助rhBNP治疗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rhBNP辅助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还能促进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